更多““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我国古代绘画理论名句所表达的美学理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到处云山是我师
    B.搜尽奇峰打草稿
    C.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D.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
    A 项“到处云山是我师”是元代赵孟頫提出的,表达的美学理念是重视向自然美学习。

    B 项“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石涛提出的,表达的美学理念是重视向自然学习,注意感同身受和提炼构 思相结合。
    C 项,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苏轼的两句论画名言。诗句意为:如果画画只能画得像,这跟小孩子 的水平差不多。画要画出神,诗要有言外之味。古代艺术论将这种思想表述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象 外之象”、“味外之味”、“意外之韵”,等等。
    D 项“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是明代王履提出的,表达的美学理念是向自然学习,师法自然,发挥 主观能动性。
    C 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 第2题:

    指出下面这段话的出处(作者及篇名),简述其要义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要点有二:一是 “诗画一律”。苏轼特别注重诗歌这门语言艺术的视觉美感,诗由感而见,画由见而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互补其短。
    二是“传神”。苏轼不仅关注到诗境的如画性特征,而且在这如画的诗境中,还强调要有韵味,要能传神,达到传神入化的境界。

  • 第3题:

    盛唐()画的兴起,使诗与画本质上趋于同步:重()而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正确答案:山水;写意

  • 第4题: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下面哪一位的观点:()

    • A、韩干
    • B、苏轼
    • C、齐白石
    • D、王维

    正确答案:B

  • 第5题: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的艺术思想。

    • A、赵孟頫
    • B、谢赫
    • C、董其昌
    • D、苏轼

    正确答案:D

  • 第6题:

    “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北宋时期的()提出关于“文人画”艺术的审美追求。


    正确答案:苏轼

  • 第7题:

    单选题
    下列最符合照相馆在中国开办之初的摄影理念的是:
    A

    显微摄影唤真真,较胜丹青妙入神

    B

    令恶人化为西子,而仍不失本来面目

    C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D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是宋代著名文人()提出的。

    正确答案: 苏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西洋画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中国画注重“____”,以写意为主。

    正确答案: 神似
    解析:
    从艺术特征上讲,它跟西洋画有根本的不同,西洋画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中国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画人物,着力表现他的精神和个性;画山水、花鸟、树木,则着力表现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意趣。

  • 第10题:

    多选题
    中国人物画的两个基本规律是()。
    A

    以神写形为主

    B

    以形写神为主

    C

    不求形似求神似

    D

    不求神似求形似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北宋时期的()提出关于“文人画”艺术的审美追求。

    正确答案: 苏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苏轼除了文学和书法的巨大声誉,其在绘画上也颇有成就,他在画论上的独到见解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发展,下列艺术美学思想不是他观点的是()。
    A

    书画同源

    B

    诗画一律

    C

    成竹在胸

    D

    绘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人物画的两个基本规律是()。

    A以神写形为主

    B以形写神为主

    C不求形似求神似

    D不求神似求形似


    B,C

  • 第14题:

    中国人物画追求不求神似求形似。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苏轼除了文学和书法的巨大声誉,其在绘画上也颇有成就,他在画论上的独到见解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发展,下列艺术美学思想不是他观点的是()。

    • A、书画同源
    • B、诗画一律
    • C、成竹在胸
    • D、绘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是宋代著名文人()提出的。


    正确答案:苏轼

  • 第17题:

    中国画和西洋画最大的不同在于()。

    • A、中国画重线条,西洋画不注重线条
    • B、中国人物画不讲究解剖学,西洋人物画讲究解剖学
    • C、中国画追求神韵,西洋画追求形似
    • D、中国画以自然为主要题材,西洋画以人物为主要题材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近代有美术史学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19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立体派……其思想之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

    • 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 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精神追求
    • 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 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正确答案: 出自北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意为如果评论画好与不好以形态相似度为标准的话,其见地与小孩子差不多。目光短浅,缺少见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指出下面这段话的出处(作者及篇名),简述其要义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正确答案: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要点有二:一是 “诗画一律”。苏轼特别注重诗歌这门语言艺术的视觉美感,诗由感而见,画由见而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互补其短。
    二是“传神”。苏轼不仅关注到诗境的如画性特征,而且在这如画的诗境中,还强调要有韵味,要能传神,达到传神入化的境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中国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西洋画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之一,它在艺术特征上与西洋画有根本不同,西洋画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中国画注重“神似”,以写意为主。中国画特别注重写意,京剧艺术中的脸谱、表演中的哭笑,也都是一种写意,都是追求神似。

  • 第22题:

    单选题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的艺术思想。
    A

    赵孟頫

    B

    谢赫

    C

    董其昌

    D

    苏轼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诗出自《书郡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从诗画创作理论谈起,由大处入笔,然后层层推进,最终归结到王主簿的折枝画。第二首诗以王主簿折枝画为描写对象,至篇末以诗代简,表示愿意听到王主簿对写诗作画的“妙语”。其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其二: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

  • 第23题:

    单选题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下面哪一位的观点:()
    A

    韩干

    B

    苏轼

    C

    齐白石

    D

    王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