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行政监察制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秦汉时期的文书工作制度
    从大量出土的秦汉简牍文书和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文书拟制,处理制度
    1.行文规定,凡该行文请示之事,必须书面上报,不得口头或拖人代办请示
    2.书写格式,秦汉的皇命文书的正文一般由缘由,内容,要求等部分组成,文尾使用公文专用语。
    3.避讳制度,秦始皇命令无论是自己颁布的制,诏,臣下上呈的奏议,还是史官的记载,或各级官府的文书中,凡遇到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他字,词代替,连与皇帝名字音近似的字也不准用
    4.文书运转程序,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收文,发文都要有详细注明年,月,日,时辰,规定须将收文日期,地点上报,各级经办的秘书人员都须签名;对诏书和中央政府的下行文,各级收文单位都层层转发,并根据来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具体指示
    5.文书校勘制度,秦朝规定,文书草拟完毕,须校勘无误方可发出;抄转文书也须校勘,并应作记录
    6.用印制度,秦朝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百官的印章称印。根据官员官职的高低,授予不同质地和系扎不同色彩之绶的印,印的质地有金,银,铜,绶的色彩有紫,青,黑和黄
    7.公文传递制度,包括:凡皇帝颁布的诏书,制书和标明急字的公文,必须立即发出,收受者立即向下一站传送,不急的也须当天发出或传送,不得过夜;传递人员须谨慎挑选;路程近的文件,由行步快捷的小吏步行传传送;路程远的由小吏骑快马传送或通过邮亭,特别重要或机密文书则派专人传送,所经各县不得查问和阻拦;公文传送规定有期限,进出公文须详细登记进出时间和经手人的姓名,以备查考,严格防止公文在传递过程中遗失,严格防止传递伪文书,定期检查传递情况。秦朝的文书工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刑罚的手段强制秘书人员执行,遵守,这一方面说明了统治者对秘书工作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另一方面说明了秘书工作制度已初步确立

  • 第2题:

    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行政监察制度?


    正确答案:(1)秦汉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既掌管监察,又担任副丞相。这时的监察权和行政权胶着在一起,副丞相的身份使御史大夫也受丞相的统制,并未成为独立于行政之外的政治实体。御史大夫的属官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御史丞相为首,在御史府协助御史大夫处理政务,二是以御史中丞为首的设于宫内的部分官员。从职责分工来讲,御史丞侧重于协助处理御史大夫副丞相职务的事项及施政过程的行政监察,御史中丞则分管皇帝直接交办的监察工作。
    (2)从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宰相制度的变更也使监察组织发生变化。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不再担任监察的任务。与此同时,专门设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御史台虽名义上仍隶属于少府,但实际已独立执行监察的职能,这标志着监察权开始同行政权相分离。御史中丞纠察百官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督部刺史纠察地方官员,二是通过侍御史、殿中执法纠察中央官员,三是通过公卿奏章,纠察百僚。

  • 第3题:

    简述西方中央政府行政制度的类型


    正确答案: 西方国家中央政府的类型主要有四种:A.内阁制政府(英、日、德、意)
    内阁制政府:是指由内阁总揽行政权并对议会全权负责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
    内阁制政府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元首通常由“虚位元首”担任;
    第二,多数党组阁;
    第三,内阁对议会负责;
    第四,内阁成员通常都必须同时是议会的议员;
    第五,内阁对它所执行的政策由内阁全体连带向下院负责。

  • 第4题:

    试述元代的行政监察制度?


    正确答案:(1)元代监察机构组织相当完整,有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和各道肃政廉访司三级。22道肃政廉访司分隶中央御史台和西、南两行御史台,两行台又受制于中央御史台。这样由御史台监临中书省和附近行省,行御史台监临其它行省,各道肃政廉访司监临路、府、州、县,形成一个以御史台为中心,行御史台为重点,各道肃访司为经纬的严密监察网络,纵横交错,覆盖全国,使封建监察体系趋于完备。
    (2)御史台是元代最高行政监察机构,其作用和地位均高于宋、金旧制,处于和中书省、枢密院三足鼎立的地位。元朝御史台沿用唐朝三院制度。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和副长官御史中丞主持台院事务,在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协助下总管一切监察事务。殿中司设殿中侍御史2人,其监察职责集中于宫廷范围内,即纠察朝仪,还可随大臣入宫奏事,纠避不可与闻之人。察院是御史台的主要机构,设监察御史若干人,负责纠察各级官吏,虽官卑职小,但握有监察重权,连中书省长官也在其弹劾范围之内。其监察范围也十分广泛,《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中明确记载了其详细规划,涉及元代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远远超过唐宋时期六条问事的范围。
    (3)在地方行政监察上,元代分全国为几个大监察区,京都附近由御史台直接监察,其它大监察区由行御史台负责监察。行御史台受中央御史台节制,其机构设置除无殿中司外和御史台大致相同。
    (4)元代在大监察区之下再分22个小监察区,即22肃政廉访司,其监察区域称道,它们分别隶属中央御史台和西、南两行台。每道设廉记使2人,廉记副使2人,下设经历、知事等属官。肃政廉访司之职掌偏重于监察,但又不限于监察,如世祖至元六年(1270年),令肃政廉记司兼行劝农之职。行御史台和肃政廉在监察对象上有明确划分,凡行省、宣慰司以及其直属机构由行御史负责监察,以下各级政府机构由肃政廉记司负责监察,元代对肃政廉访司十分重视,将其与监察御史同样看待。
    (5)元代监察制度较前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监察法规的制定,如《设立宪台格例》、《察司体察等例》、《行台体察等例》等。这些法规和条例使行政监察规范化,保证了监察机构的正常运转。
    (6)元代监察体系的弊端也十分突出。首先,主要监察职务被蒙古贵族垄断,严重影响了监察机构作用的发挥。其次,蒙古贵族享有特权,有受监察法规的制约,监察机构无权对一些特权机构,如宣政院、大宗正府、皇宫事务机构等进行监察。这些都无欸使监察机构保证封建中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功能受到限制。

  • 第5题:

    简述秦汉"九卿制度"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九卿则政、事不分,即官职上采取政务与事务合一制;从九卿系统的配置来看,(皇)家、国不分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九卿系统中大部分机构是为皇帝和皇室服务的,并由这些系统逐步渗透出新的外朝官系统。

  • 第6题:

    简述行政监察的特征


    正确答案: 1.它是由政府内专门机关行使的;
    2.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3.行政监察是一种统一的、全面性的监督;
    4.它是一种经常性怕、直接的监督形式。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治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第二,摇篮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第三,严密的人身控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正确答案: 秦统一天下后,制定了对官吏包括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秦政府又将其分解为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防止“五失”五善是:忠信敬上,即忠顺于朝廷,尊重上司。清廉毋谤,即廉洁奉公,任劳任怨。举事审当,即处理政事要谨慎,妥当。喜为善行,即多做好事,利国利民。恭敬多让,即谦虚为事,诚恳待人。“五失”是:夸以世,即防止夸夸其谈,滥唱高调而不务实;贵以大,即防止好大喜工,不实事求是;擅制割,即防止自做主张,越权行事;犯上弗知害,即防止犯上做乱,目无法纪;贼士而贵贝货,即防止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只重视钱财。凡做到“五善”,而无一失的秘书官吏予以升迁授爵;如有一失或多换者,予以削爵,降职,罚货,罢官直至处于死刑。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小考根据其德行,勤劳,是否忠于朝廷,主官,是否勤于职守为标准,对一年工作作出评定,好的评为“最”差的评为“殿”大课是根据三次的小考的成绩予以综合,分别奖或罚。郡的秘书官吏也由主管郡守或相国考核评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为“集薄”根据考核的结果实行奖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时期的文书工作制度

    正确答案: 从大量出土的秦汉简牍文书和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文书拟制,处理制度
    1.行文规定,凡该行文请示之事,必须书面上报,不得口头或拖人代办请示
    2.书写格式,秦汉的皇命文书的正文一般由缘由,内容,要求等部分组成,文尾使用公文专用语。
    3.避讳制度,秦始皇命令无论是自己颁布的制,诏,臣下上呈的奏议,还是史官的记载,或各级官府的文书中,凡遇到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他字,词代替,连与皇帝名字音近似的字也不准用
    4.文书运转程序,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收文,发文都要有详细注明年,月,日,时辰,规定须将收文日期,地点上报,各级经办的秘书人员都须签名;对诏书和中央政府的下行文,各级收文单位都层层转发,并根据来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具体指示
    5.文书校勘制度,秦朝规定,文书草拟完毕,须校勘无误方可发出;抄转文书也须校勘,并应作记录
    6.用印制度,秦朝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百官的印章称印。根据官员官职的高低,授予不同质地和系扎不同色彩之绶的印,印的质地有金,银,铜,绶的色彩有紫,青,黑和黄
    7.公文传递制度,包括:凡皇帝颁布的诏书,制书和标明急字的公文,必须立即发出,收受者立即向下一站传送,不急的也须当天发出或传送,不得过夜;传递人员须谨慎挑选;路程近的文件,由行步快捷的小吏步行传传送;路程远的由小吏骑快马传送或通过邮亭,特别重要或机密文书则派专人传送,所经各县不得查问和阻拦;公文传送规定有期限,进出公文须详细登记进出时间和经手人的姓名,以备查考,严格防止公文在传递过程中遗失,严格防止传递伪文书,定期检查传递情况。秦朝的文书工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刑罚的手段强制秘书人员执行,遵守,这一方面说明了统治者对秘书工作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另一方面说明了秘书工作制度已初步确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简述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制度。

    正确答案: 英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枢密院、内阁办公机构、政府各部组成。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总统办事机构、内阁、各部独立机构。
    法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总理府、总理直属机构、政府各部。
    德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内阁机构、联邦总理办事机构、联邦政府各部。
    日本中央政府机构体系:内阁辅助机构、总理府、政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九卿制度”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九卿则政、事不分,即官职上采取政务与事务合一制;从九卿系统的配置来看,(皇)家、国不分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九卿系统中大部分机构是为皇帝和皇室服务的,并由这些系统逐步渗透出新的外朝官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简述中国中央政府制度。

    正确答案: 中国中央政府制度,国务院设置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部委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简述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制度。
    英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枢密院、内阁办公机构、政府各部组成。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总统办事机构、内阁、各部独立机构。
    法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总理府、总理直属机构、政府各部。
    德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内阁机构、联邦总理办事机构、联邦政府各部。
    日本中央政府机构体系:内阁辅助机构、总理府、政省。

  • 第14题:

    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列卿制度?


    正确答案:(1)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卿,其职能如下:
    一、奉常。西汉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
    二、郎中令。西汉改称光禄勋,掌宫廷警卫。
    三、太仆。掌宫廷车马。
    四、卫慰。掌皇宫保卫。
    五、典客。西汉曾更名大行令、大鸿胪,掌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六、廷尉。掌司法。
    七、治粟内史。西汉更名大农令、大司农,掌财政税收。
    八、宗正。掌皇族内部事务。
    九、少府。掌山河湖海税收及手工业制造。以上官员称为九卿。除此之处,还有与九卿地位相当的中尉、将作大匠和大长秋等,他们和九卿合称列卿。
    (2)列卿制度是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制度,列卿制度体现出君主专制的精神,即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 第15题:

    请简述中国中央政府制度。


    正确答案:中国中央政府制度,国务院设置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部委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

  • 第16题:

    简述秦汉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正确答案: 秦统一天下后,制定了对官吏包括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秦政府又将其分解为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防止“五失”五善是:忠信敬上,即忠顺于朝廷,尊重上司。清廉毋谤,即廉洁奉公,任劳任怨。举事审当,即处理政事要谨慎,妥当。喜为善行,即多做好事,利国利民。恭敬多让,即谦虚为事,诚恳待人。“五失”是:夸以世,即防止夸夸其谈,滥唱高调而不务实;贵以大,即防止好大喜工,不实事求是;擅制割,即防止自做主张,越权行事;犯上弗知害,即防止犯上做乱,目无法纪;贼士而贵贝货,即防止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只重视钱财。凡做到“五善”,而无一失的秘书官吏予以升迁授爵;如有一失或多换者,予以削爵,降职,罚货,罢官直至处于死刑。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小考根据其德行,勤劳,是否忠于朝廷,主官,是否勤于职守为标准,对一年工作作出评定,好的评为“最”差的评为“殿”大课是根据三次的小考的成绩予以综合,分别奖或罚。郡的秘书官吏也由主管郡守或相国考核评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为“集薄”根据考核的结果实行奖罚。

  • 第17题: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在边远地区设置了()

    • A、九郡
    • B、边郡
    • C、羁縻州
    • D、土司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

    正确答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7年5月9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以及实际监察工作,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双重领导体制
    行政监察双重领导体制是指监察机关对本级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上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的制度。《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的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在保留监察机关对本级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的同时,删除了监察机关受本级政府主要负责人领导的规定,这与我国行政监察双重管理体制内涵的变化相适应。
    (2)合署办公体制
    1992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党的纪检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合署办公,以此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实际上,行政监察机关并不单纯是行政机关,而是党政机关;监察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不仅向国务院总理负责,而且还向中纪委常委会负责,地方监察机关还要向地方党的纪委常委会负责,监察机关的副职领导人还要向纪委常委会或分管常委负责。
    (3)行政监察权配置
    行政监察权依法由设在各级人民政府内的监察机关专门、统一行使,具体包括: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受理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清朝的行政监察制度?

    正确答案: (1)清朝监察系统基本承袭明代制度,以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主要职责是监督政治得失、弹劾不法官吏和对各级行政机构的政务执行情况实施监督。除拥有上述权限外,都察院长官可参与议事,有决策参议权,又可参加重大案件的会审,故有司法权。
    (2)清访明制制设置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清初六科尚为独立机构。雍正元年六科并入都察院,成为督察院的下属机构。六科主要任务有二,一是掌发“科抄”,即每科每日派级事中一人到内阁接收题本,然后抄给有关部门分别承办;二是监察六部等职能机构执行政务,监察方式是注销各部文卷,以审查各部门处理政事有无违反有关规定。此外,六科还拥有封驳权,但已远较明代为小,它所封驳的仅是内阁发出的一般文件,对军机处发出的机密谕旨则无权封驳。
    (3)都察院下设有十五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职权范围非常广泛,除负责监察所辖省区外,还有监视中央各机构、弹劾京官之权。内阁、都察院、翰林院、詹事府、太医院、步军统领衙门和六科由十五道分别负责稽查,其余机构由六科和十五道双重稽查。中央各机构每月两次将文件送往相应科、首衙门进行注销,只有军机处不在监察机构的监察范围内。除注销文卷外,还有照刷文件的制度,即对各机构的财政情况实行检查。实施这种检查的是十五道中的河南道,主要是审察财务单中的各种违反规定之处,以有无侵挪款项为检查重点。
    (4)清朝对地方的监察采取双轨制。一方面由十五道监察御史按道对地方政府实行监控,对各级地方官员执行监督。另一方面,清朝还有一系列地方监察系统。总督、巡抚例兼右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对所辖地区地方政务有监察责任。各省按察司是专管一省的司法与监察机构,也有行使监察的职权。省、府间的道也有监察省内某一区政务或某一具体业务的权力,故又称道的长官道员为监司。
    (5)清朝还设有两个特殊的监察机构,即宗室御史处和内务府御史处。宗室御史处专门负责监督宗人府,内务府御史处专门负责对内务府府的监察。
    (6)从上述可以看出,清朝监察系统在机构设置上较前代更为严密和完整,在稽查制度上也更为详密。但清朝监察制度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产物,其弊端极其明显。清朝监察机构和作为专制皇权工具的职能表现特别突出,监察制度是皇权高度发展的产物,其弊端极其明显。清朝监察机构和作为专制皇权工具的职能表现特别突出,监察机构的维护封建法制、进行自我调节的职能效果甚微,皇帝控制下的决策机关军机处不在监察机构的监督范围内,科、道合一虽使监察系统减少了重迭和机构间的牵制,却使给事中对皇权有一定程度牵制的封驳权也基本被取消,监察官员的弹劾结果取决于皇帝的喜怒,为保住禄位而视腐败于不顾的监察员越来越多,致使监察机构的调节能力丧失殆尽,吏治日益腐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行政监察的特征

    正确答案: 1.它是由政府内专门机关行使的;
    2.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3.行政监察是一种统一的、全面性的监督;
    4.它是一种经常性怕、直接的监督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中央政府行政制度的类型

    正确答案: 西方国家中央政府的类型主要有四种:A.内阁制政府(英、日、德、意)
    内阁制政府:是指由内阁总揽行政权并对议会全权负责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
    内阁制政府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元首通常由“虚位元首”担任;
    第二,多数党组阁;
    第三,内阁对议会负责;
    第四,内阁成员通常都必须同时是议会的议员;
    第五,内阁对它所执行的政策由内阁全体连带向下院负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在边远地区设置了( )
    A

    九郡

    B

    边郡

    C

    羁縻州

    D

    土司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行政监察制度?

    正确答案: (1)秦汉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既掌管监察,又担任副丞相。这时的监察权和行政权胶着在一起,副丞相的身份使御史大夫也受丞相的统制,并未成为独立于行政之外的政治实体。御史大夫的属官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御史丞相为首,在御史府协助御史大夫处理政务,二是以御史中丞为首的设于宫内的部分官员。从职责分工来讲,御史丞侧重于协助处理御史大夫副丞相职务的事项及施政过程的行政监察,御史中丞则分管皇帝直接交办的监察工作。
    (2)从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宰相制度的变更也使监察组织发生变化。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不再担任监察的任务。与此同时,专门设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御史台虽名义上仍隶属于少府,但实际已独立执行监察的职能,这标志着监察权开始同行政权相分离。御史中丞纠察百官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督部刺史纠察地方官员,二是通过侍御史、殿中执法纠察中央官员,三是通过公卿奏章,纠察百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列卿制度?

    正确答案: (1)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卿,其职能如下:
    一、奉常。西汉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
    二、郎中令。西汉改称光禄勋,掌宫廷警卫。
    三、太仆。掌宫廷车马。
    四、卫慰。掌皇宫保卫。
    五、典客。西汉曾更名大行令、大鸿胪,掌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六、廷尉。掌司法。
    七、治粟内史。西汉更名大农令、大司农,掌财政税收。
    八、宗正。掌皇族内部事务。
    九、少府。掌山河湖海税收及手工业制造。以上官员称为九卿。除此之处,还有与九卿地位相当的中尉、将作大匠和大长秋等,他们和九卿合称列卿。
    (2)列卿制度是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制度,列卿制度体现出君主专制的精神,即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