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勋伯格音乐创作的两个时期?

题目

简述勋伯格音乐创作的两个时期?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勋伯格音乐创作的两个时期?”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亨德尔的音乐创作?


    正确答案:亨德尔清唱剧的创作:《扫罗》(1738)和《以色列人在埃及》(1739)。1741年,亨德尔创作了英语清唱剧《弥赛亚》,1745年以后,清唱剧《犹大.马加比》(犹太英雄)。亨德尔的音乐风格具有驾驭庞大音乐结构的气魄,但他的音乐线条却是简洁而宽放的,以主调和声风格为主,善于用很经济的手法创造恢宏壮阔的效果。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创作歌剧,大约有46部之多。他的歌剧题材主要有三种:历史题材、神话题材和浪漫题材。优秀作品:《朱利奥凯撒》《阿尔奇娜》等。亨德尔最优秀的创作还是他的清唱剧。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是他首创的。清唱剧无需舞台背景,较经济。他把歌剧写作的经验用于清唱剧。合唱在清唱剧中也比在歌剧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往往在作品中处于中心的地位----不再是故事情节的旁观者,而是经常参与、评论或叙述故事的发展。清唱剧中的宣叙调和咏叹调往往具有一种抒情的沉思情绪。
    生平:1685出生于哈雷,1703到汉堡,1706应梅迪奇亲王邀请访问意大利,1710访问汉诺威和英国,6月被任命为汉诺威选帝侯的乐长,第一次去伦敦8个月,为安妮女王的歌剧院创作《里纳尔多》,1712再次去伦敦就留下了,任“皇家音乐协会”剧团的音乐指导。(英国作曲家佩普什和脚本作家盖伊的用英语演唱的民谣歌剧《乞丐歌剧》是一打击)

  • 第2题: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有哪些?


    正确答案:二胡:10首二胡曲《光明行》、《空山鸟语》、《良宵》、《闲居吟》、《独弦操》、《悲歌》、《苦闷之讴》、《烛影摇红》、《月夜》、《病中吟》,47首二胡练习曲;
    琵琶:3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15首琵琶练习曲;器乐合奏《变体新水令》等;
    采集编篡梅兰芳歌曲谱、安次县吵子会乐谱(未出版)、佛曲谱(未出版)。

  • 第3题:

    下列属于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莫扎特
    • B、亨德尔
    • C、勋伯格
    • D、舒伯特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简述黎锦辉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


    正确答案:黎锦辉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最初完全是为了配合当时“推广国语”教育运动而开始的,他认为学好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它创作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富于儿童生活气息,旋律流畅,歌词口语化,演出形式简单深受小朋友的喜爱。黎锦辉共创作24首该类作品其中以《可怜的秋香》影响最大。他创作儿童歌舞剧,既接近中国传统的曲牌体歌舞小戏,又吸收了外国歌舞、歌剧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儿童歌舞表演曲的进一步发展。共创12部儿童歌舞剧,以《麻雀与小孩》最早问世,《小小画家》最为成功。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有哪些?

    正确答案: 二胡:10首二胡曲《光明行》、《空山鸟语》、《良宵》、《闲居吟》、《独弦操》、《悲歌》、《苦闷之讴》、《烛影摇红》、《月夜》、《病中吟》,47首二胡练习曲;
    琵琶:3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15首琵琶练习曲;器乐合奏《变体新水令》等;
    采集编篡梅兰芳歌曲谱、安次县吵子会乐谱(未出版)、佛曲谱(未出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勋伯格音乐创作的两个时期?

    正确答案: 第一个时期大约是1897——1908年。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带有晚期浪漫主义的特点,深受瓦格纳的影响,这时的作品还没有完全抛开调性。
    第二个时期大约从1908——1912年,这个时期的作品已是“勋伯格风格”特点的作品了。这时期的音乐具有表现主义的特征,“十二音体系”已完全成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写出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莫扎特音乐创作简述。

    正确答案: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
    ①歌剧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他的歌剧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常吸收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和德国民间歌唱剧的因素。最出色的四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魔笛》,尤以《费加罗的婚礼》最为重要。在这部作品里,莫扎特将喜歌剧漫画式的角色与正歌剧严肃的人物和揭示社会矛盾、道德问题情节场面融合在一起。作品无情地揭露、讽刺了贵族的无能与堕落,热情地歌颂了第三等级的机智。《魔笛》则采用德语对白,蕴含着德国文化传统的哲理性,成为第一部德国歌剧。他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因此,他的歌剧善于用不同的音乐塑造不同的人物,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宣叙调极富歌唱性。他把重唱形式作为戏剧性冲突,造成高潮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序曲的预示和渲染戏剧范围氛围和剧情的作用。②莫扎特创作了40多部交响曲,在结构形式、和声、配器等方面追求清晰、单纯、严格的逻辑性和均衡和谐,形成古典乐派的典型风格。《降E大调第39交响曲》明快,富有诗意;《g小调第40交响曲》在抒情的音流中流露出一股悲凉;《C大调第41交响曲》宏伟壮观。这三部交响曲被归于古典主义最杰出交响曲之列。
    ③在室内作品中以献给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比较著名,舒展性地旋律与多层次的复调手法相结合,高水平地巩固了主调音乐的主导地位。
    ④在钢琴协奏曲方面,他运用古典音乐形式原则,对巴洛克三乐章协奏曲进行了发展,将双呈示部以及华彩乐段的结构固定下来,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形式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简述黄自的音乐创作特征。


    正确答案:1、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曲调流畅、优美。
    2、注意两个结合,一是歌词与曲调的结合,一个是声乐部分与伴奏的结合。
    3、具有细致、集中的创作构思和简洁严肃的乐曲结构。
    4、对音乐民族风格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探索。
    5、音乐的整体风格为严谨、精致、典雅。

  • 第9题:

    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与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勋伯格(A.Schoenberg,1874-1951),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是自学成才的典范,曾在柏林和维也纳任教授,后因犹太人身份在纳粹上台之后被解除了教授职务,1933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0年入美国籍。他与自己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同为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勋伯格的音乐创作经历了多种风格的变迁,这些多元化的特征分别体现在其创作的三个阶段中。
    2、创作分期及代表作品
    第一阶段(1897-1908,作品1-10):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交响诗《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d小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弦乐四重奏》等。第二阶段(1908-1922,作品11-22):无调性音乐时期。此时他与调性、传统音乐决裂,用新的无调性手法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代表作有《3首钢琴曲》、《2首歌曲》、《5首管弦乐曲》,《5首钢琴曲》、《小夜曲》、为一个角色所写的歌剧《期待》、戏剧配乐《幸运之手》、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等。第三阶段(1923-1951,作品23-50):十二音音乐时期。代表作有《钢琴组曲》、《钢琴协奏曲》、《管乐五重奏》、《第三弦乐四重奏》、《弦乐三重奏》、《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一个华沙幸存者》、《第二室内交响曲》、歌剧《从今天到明天》等。
    3、艺术成就
    (1)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从晚期浪漫主义出发,逐渐放弃调性到无调性过渡性的探索,最后找到新的音乐组织手法——十二音体系,其标志性的作品是《5首钢琴曲》和《钢琴组曲》。从无调性音乐时期开始到十二音音乐时期是勋伯格的表现主义风格时期,重要作品有《月迷彼埃罗》、《一个华沙幸存者》和《乐队变奏曲》。
    (2)十二音作曲技法是勋伯格对音乐创作的重要贡献,他选用半音阶的十二个音自由组成一个序列,在十二个音都出现之前,不重复其中任何一音,以原形、逆行、倒影和倒影逆行四种形式进行创作;旋律具有跳跃性特点,多用增、减音程,七度、九度音程和各种复音程。他的作曲技法对20世纪音乐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3)对音乐理论有重要贡献,著有《和声学》(1911)、《初学作曲者的范例》(1942)、《作曲基本原理》(1948)和《风格与思想史》(1950)等著作。

  • 第10题:

    简述二胡音乐创作特征与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1、在演奏方面借鉴吸收其他中西方乐器的演奏技术。
    2、在乐曲组织结构与音乐发展方面,既采用散板和带引子、尾声的自由多段体结构等中国传统器乐因素,又吸收了西洋音乐常用的“和弦琶音”和近关系转调,变奏曲式的结构原则、自然音与变化音并用的因素。
    3、给传统的胡琴音乐带来清新的气息,提高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
    4、他的二胡音乐不限于演奏技术与艺术形式的进步,而且在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二胡注入时代精神。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属于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

    莫扎特

    B

    亨德尔

    C

    勋伯格

    D

    舒伯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黎锦辉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

    正确答案: 黎锦辉的儿童歌舞音乐创作最初完全是为了配合当时“推广国语”教育运动而开始的,他认为学好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它创作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富于儿童生活气息,旋律流畅,歌词口语化,演出形式简单深受小朋友的喜爱。黎锦辉共创作24首该类作品其中以《可怜的秋香》影响最大。他创作儿童歌舞剧,既接近中国传统的曲牌体歌舞小戏,又吸收了外国歌舞、歌剧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儿童歌舞表演曲的进一步发展。共创12部儿童歌舞剧,以《麻雀与小孩》最早问世,《小小画家》最为成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填空题
    古典主义时期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前古典时期”是从()时期向古典主义时期过渡的阶段,音乐风格以()风格为代表,以喜歌剧体裁的诞生和()体裁的发展为标志;“古典主义盛期”以“()”大师们的音乐创作为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巴洛克,洛可可,键盘奏鸣曲,维也纳古典乐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与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勋伯格(A.Schoenberg,1874-1951),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是自学成才的典范,曾在柏林和维也纳任教授,后因犹太人身份在纳粹上台之后被解除了教授职务,1933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0年入美国籍。他与自己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同为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勋伯格的音乐创作经历了多种风格的变迁,这些多元化的特征分别体现在其创作的三个阶段中。
    2、创作分期及代表作品
    第一阶段(1897-1908,作品1-10):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交响诗《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d小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弦乐四重奏》等。第二阶段(1908-1922,作品11-22):无调性音乐时期。此时他与调性、传统音乐决裂,用新的无调性手法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代表作有《3首钢琴曲》、《2首歌曲》、《5首管弦乐曲》,《5首钢琴曲》、《小夜曲》、为一个角色所写的歌剧《期待》、戏剧配乐《幸运之手》、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等。第三阶段(1923-1951,作品23-50):十二音音乐时期。代表作有《钢琴组曲》、《钢琴协奏曲》、《管乐五重奏》、《第三弦乐四重奏》、《弦乐三重奏》、《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一个华沙幸存者》、《第二室内交响曲》、歌剧《从今天到明天》等。
    3、艺术成就
    (1)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从晚期浪漫主义出发,逐渐放弃调性到无调性过渡性的探索,最后找到新的音乐组织手法——十二音体系,其标志性的作品是《5首钢琴曲》和《钢琴组曲》。从无调性音乐时期开始到十二音音乐时期是勋伯格的表现主义风格时期,重要作品有《月迷彼埃罗》、《一个华沙幸存者》和《乐队变奏曲》。
    (2)十二音作曲技法是勋伯格对音乐创作的重要贡献,他选用半音阶的十二个音自由组成一个序列,在十二个音都出现之前,不重复其中任何一音,以原形、逆行、倒影和倒影逆行四种形式进行创作;旋律具有跳跃性特点,多用增、减音程,七度、九度音程和各种复音程。他的作曲技法对20世纪音乐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3)对音乐理论有重要贡献,著有《和声学》(1911)、《初学作曲者的范例》(1942)、《作曲基本原理》(1948)和《风格与思想史》(1950)等著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