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术界对历史动力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情况。
第1题:
美国在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讨论了哪些问题?有何历史?
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从19世纪开始,美国全国统一的公立小学作为公立的和普及的教育制度的基础已经建立起来了。到20世纪初期,美国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19世纪末,一种与小学相联系的中学又在美国得到了发展。进人20世纪以后,中等教育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在美国中等教育改革中,研究和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中学课程的变革
进人20世纪后,美国教育飞速发展,基本上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中等教育的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建立有别于欧洲的美国式中等教育。
1891年,美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人委员会’,专门研究中学的课程问题和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1895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三人委员会”,专门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问题。1899年,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建议设立与六年制小学相互衔接的六年制中学;允许学生选修各类学科。这些建议确立了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和选修课制的基础。19世纪末,美国中等教育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形成了不同于欧洲教育的特色,对美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②中学职能的变革
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中等教育的智力教育模式忽视社会职能,难以满足社会要求,受到批判,引发了改组中等教育的改革。191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1918年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标改造自己和社会,并将中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概括为:健康;常握基本的方法;高尚的家庭成员;职业;公民资格;适宜地使用闲暇;道德品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改组学制,形成六三三制,并建立组织统一、包容所有课程的综合中学。
③“八年研究”计划
“八年研究,也称“三十所学校实验”,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发起的一项大规模教育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来寻求解决中学教育目标问题的方式与途径,建立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有机衔接,以期建立新型的中等学校模式,协调中学升学与就业的双重目标;同时也证明进步主义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第2题:
第3题:
中国近代史上,学术界对李鸿章争议颇多,如果要研究这个历史人物,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第4题:
简述制度主义对劳动力市场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5题:
简述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对新药研究的意义。
第6题:
简述需要研究色温平衡问题的情况。
第7题:
讨论法是历史课堂中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简述运用讨论法要注意的问题。
第8题:
简述目前学术界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的共识和分歧。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由于客观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
已进行研究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而未取得结果的问题
与本项目有关但未列入本项目研究重点的问题
值得与同行商榷的有关问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历史研究力,也称纵向研究力,是指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历史情况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力。()
第16题:
1986年12月,中国学术界首次讨论()问题。
第17题:
什么是历史动力?历史动力问题与历史观的关系怎样?
第18题:
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是整节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短暂讨论;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组讨论,还可以将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结合起来进行。 研究法的基本要求;①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结。
第19题:
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20题:
研究报告是社会工作研究的最终成果,它可分为普通报告、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三种。其中普通报告至少必须包含的内容是()。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