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学者关注人民群众的作用集中在()
第1题: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年,有学者在某网站论述计划经济体制时,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下列认为计划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的评价的是() ①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②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③能够稳定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④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确保宏观调控的顺利实行
第2题:
以下哪项是中国评价好的学者的特征()?
第3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学者关注人民群众的作用集中在()上。
第4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进口贸易市场分布的发展趋势为()
第5题: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第6题:
学者们认为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调和的,持“非此即彼”的观点。这是在()。
第7题:
简述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试述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8题:
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
第9题:
科技进步和物质丰富
精神需求和经济进步
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
王朝战争和朝代更替
第10题:
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小农经济助推现代化发展
工业革命打击了小农经济
各国小农经济本质上不同
第11题:
第12题: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发展集体经济
发展经济
改革开放
第13题: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仅有两种典型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前者的实质是()
第14题: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第15题:
在英国,自耕农(独立小农)直到1750年才消亡。在法国,直到19世纪后半期,小农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在美国,独立的自由小农创造了“美国式”的农业发展道路。这些史实说明()。
第16题:
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第17题:
中国以往对人民群众作用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18题:
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是邓小平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1990年3月3日,他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内容是()
第19题: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第20题:
201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改革永远都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推进的,我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发端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体现了()
第21题:
农民战争
农业发展
小农经济
以上都是
第22题:
自耕农小农经济
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经济
C、B都不是
D、B都是
第23题: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