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李觏的《周礼致太平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邓析和子产都是春秋时期的革新派,他们的思想主张()。

    A完全一致

    B并不完全一致

    C邓析否定周礼

    D子产改良周礼


    B,C,D

  • 第2题:

    简述李觏的社会思想。


    正确答案: 1.对立的探讨:“礼本论”礼是基于人的本性的一种需求。
    辅之以刑政,利是治世的根本大法,一切伦理需求都归为礼。
    2.周礼致太平:
    (1)节约必须解决之问题:裁减军备,强兵;裁减冗吏;富国、富民的办法也是节俭。
    (2)开源的措施:务本抑末,“末”是商业,打击商人,劝导百姓务本;均田。
    (3)强兵:“乡军”用军队的编制把农民组织起来,祭祀之礼与习武结合起来。
    3.平土均田:实行周之井田制。

  • 第3题:

    简述李杲所论内伤热中证的发病原因。


    正确答案: 李氏认为内伤热中证致病原因,一是饮食不节,由于饮食损伤脾胃,脾气不升,元气损亏,气与阴火的对立统一关系破坏而生热;二是劳役过度,过分疲劳亦可耗伤脾气,导致升降失常而生内热;三是精神刺激,情志过度,能资助心火,心火为邪火,壮火耗伤元气,损伤脾胃而致内伤。他还强调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往往由于精神刺激伤及五脏,而后脾胃之气受损,再加饮食劳倦所伤而发病,除此之外,还指出身体素弱者,更易发病。

  • 第4题:

    《美芹十论》的作者是()

    • A、辛弃疾
    • B、苏轼
    • C、李觏
    • D、陈亮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强兵策》的作者是()

    • A、李觏
    • B、岳飞
    • C、范仲淹
    • D、辛弃疾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试析李觏的社会福利主张。


    正确答案: (1)均平土地。李觏认为,理想社会首先应该解决贫富不均问题,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均平土地。
    (2)“家道正”。所谓“家道”,指的是夫妇关系。
    (3)“薄税敛”。他认为百姓辛苦耕织,仍旧衣食不足,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为此,他主张“均赋役”,主张统治特权阶级的免役权,应该仅限于本人,而不包括其全家。
    (4)恢复改造义仓制度。李觏主张改革义仓制度,建议将征收来的义仓粮食改为案留,当灾荒发生时,下户乏粮者可以收回自己寄存的粮食,上户寄存的粮食用于赈济贫民,但上户纳粮数量要留有记录,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拜爵,这样富人纳粟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了,富者穷民各受其益,各得其所。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李杲所论内伤热中证的发病原因。

    正确答案: 李氏认为内伤热中证致病原因,一是饮食不节,由于饮食损伤脾胃,脾气不升,元气损亏,气与阴火的对立统一关系破坏而生热;二是劳役过度,过分疲劳亦可耗伤脾气,导致升降失常而生内热;三是精神刺激,情志过度,能资助心火,心火为邪火,壮火耗伤元气,损伤脾胃而致内伤。他还强调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往往由于精神刺激伤及五脏,而后脾胃之气受损,再加饮食劳倦所伤而发病,除此之外,还指出身体素弱者,更易发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析李觏的社会福利主张。

    正确答案: (1)均平土地。李觏认为,理想社会首先应该解决贫富不均问题,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均平土地。
    (2)“家道正”。所谓“家道”,指的是夫妇关系。
    (3)“薄税敛”。他认为百姓辛苦耕织,仍旧衣食不足,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为此,他主张“均赋役”,主张统治特权阶级的免役权,应该仅限于本人,而不包括其全家。
    (4)恢复改造义仓制度。李觏主张改革义仓制度,建议将征收来的义仓粮食改为案留,当灾荒发生时,下户乏粮者可以收回自己寄存的粮食,上户寄存的粮食用于赈济贫民,但上户纳粮数量要留有记录,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拜爵,这样富人纳粟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了,富者穷民各受其益,各得其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李觏的社会思想。

    正确答案: 1.对立的探讨:“礼本论”礼是基于人的本性的一种需求。
    辅之以刑政,利是治世的根本大法,一切伦理需求都归为礼。
    2.周礼致太平:
    (1)节约必须解决之问题:裁减军备,强兵;裁减冗吏;富国、富民的办法也是节俭。
    (2)开源的措施:务本抑末,“末”是商业,打击商人,劝导百姓务本;均田。
    (3)强兵:“乡军”用军队的编制把农民组织起来,祭祀之礼与习武结合起来。
    3.平土均田:实行周之井田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李觏

    正确答案: 1009-1059字泰伯,为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针对当时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李觏在理论上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强兵策》的作者是()
    A

    范仲淹

    B

    辛弃疾

    C

    岳飞

    D

    李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主张改革义仓制度,建议将征收来的义仓粮食改为案留的是()
    A

    李觏

    B

    王安石

    C

    朱熹

    D

    林希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李觏


    正确答案: 字泰伯,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针对当时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李觏在理论上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思想。李觏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以揭示义利的内在统一性、肯定谋利求欲的合理性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较系统的富国主张。李觏为化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而进行的理论探索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 第14题:

    简述李杲所论内伤与外感发热的不同机理。


    正确答案: 内伤热中证的发热恶寒是由于内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常及元气阴火的关系失调所致。脾胃受损,则不能正常生化元气,升阳布精,上焦心肺间阳气不足,不能布散卫气,温煦体表,但见风寒或居处阴冷,便恶寒。发热则是元气不足,脾湿下流,内塞于下焦,使肾间阴火上冲头面,旁彻皮毛而致发热。而外感的发热恶寒是因风寒外束,闭塞皮毛,使卫阳不能外散,内郁而发热,表闭而恶寒。

  • 第15题:

    简述周礼的作用。


    正确答案:⑴周礼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的功能和作用;
    ⑵具有预防违法犯罪的效果。

  • 第16题:

    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正确答案: 礼与刑是三代法律体系中的两个基本方面,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人民行为;但两者的作用又各有侧重,即有共同性,又有区别,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礼与刑的共同点在于:一、评价标准相同。对于人们行为的态度,凡是礼所允许的,刑也不加以禁止;而凡是礼所禁止的,必然也为刑所不容;二、紧密依存,缺一不可。礼是行为规范,告诉人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刑是制裁手段,对违反礼的行为进行惩罚;如果只有礼没有刑,礼就无法获得威慑力,如果只有刑没有礼,刑则要么因没有准确的适用对象而变得无用武之地,要么成为没有精神指导的杀人机器。
    礼与刑的不同点在于:一、作用不同。“礼”是积极的规范,着重于教化和预防,可以治本,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事前;而“刑”是消极的制裁,着重于处治和惩罚,只能治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事后。二、适用对象有侧重。“礼”主要是调整贵族内部关系的准则,贵族从“礼”那里得到的主要是特权,尽管庶人也有“礼”,但庶人从“礼”那里得到的主要是义务;“刑”的锋芒主要是针对庶民,奴隶和异族,当然不是说贵族就不受“刑”的制裁,只是说针对“刑”的制裁,贵族有一定的特权。

  • 第17题:

    简述李杲脾胃论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李杲脾胃论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李觏的《周礼致太平论》。

    正确答案: 北宋时人,他的反传统经济思想表现在:
    第一、反对讳言财利的传统观点。他否定“贵义而贱利”的儒家传统观点,提出“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焉”。“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正因为强调财利,所以在他的分配思想中也就反对打击富人的思想。
    第二、反对专卖征收,主张自由竞争。反对专卖,认为专卖产生严重问题:一是质量不能保证;二是专卖经营网点太少;三是专卖经办人上下其手。
    如果自由经营,由于有许多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自由竞争,无人敢造假,营销网络宽广,百姓愿意购买消费,商品销量大增,政府可以征收到更多的税收。
    第三、谷物价格变动对社会各集团的影响他与传统不同,他说“古人有言曰:谷甚贱则伤农,贵则伤末,谓农常粜而末常籴也。此一切之论也。愚以为贱则伤农,贵亦伤农,贱则利末,贵亦利末也。”因为农或商既可能出售谷物也可能购进谷物。农民在收获后,由于多种原因而急需现金,纷纷抛售谷物,市场价格跌落,而商人低价收购,待农民需要时,又高价抛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北宋唯物主义思想家,因创立了盱江书院而后人称为“李旴江”或“旴江先生”的是(  )。
    A

    李江

    B

    李觏

    C

    李靓

    D

    李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李觏,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人,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李觏创办了盱江书院,故称“李盱江”,学生称之为“盱江先生”。

  • 第21题:

    填空题
    钱穆《向歆父子年谱》否定了《周礼》成书于()的说法,又撰《周官著作时代考》,考论《周礼》成书于战国晚期。

    正确答案: 西汉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李杲所论内伤与外感发热的不同机理。

    正确答案: 内伤热中证的发热恶寒是由于内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常及元气阴火的关系失调所致。脾胃受损,则不能正常生化元气,升阳布精,上焦心肺间阳气不足,不能布散卫气,温煦体表,但见风寒或居处阴冷,便恶寒。发热则是元气不足,脾湿下流,内塞于下焦,使肾间阴火上冲头面,旁彻皮毛而致发热。而外感的发热恶寒是因风寒外束,闭塞皮毛,使卫阳不能外散,内郁而发热,表闭而恶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被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主持训释《诗》《书》《周礼》成《三经新义》并颁于学宫,史称该学为“新学”的是北宋江西临川人(  )。
    A

    王安石

    B

    李觏

    C

    王阳明

    D

    欧阳修


    正确答案: C
    解析:
    王安石,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荆公新学是北宋时期王安石创立的学派,学术界一般称之为荆公新学,又简称为新学。

  • 第24题:

    单选题
    《美芹十论》的作者是()
    A

    辛弃疾

    B

    苏轼

    C

    李觏

    D

    陈亮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