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路易十四时期广泛推行的政策是()
第1题:
分析战国时期在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反而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特征和社会原因。
(1)表现:
一、商品种类繁多,不仅有铁制品、丝麻织品、漆器,而且北方马匹、南方的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都可以买到。
二、商业城市兴起,一些诸侯国的都城临淄、邯郸、大梁、郢都有买卖场所,各诸侯国都有金属货币在本国流通。三、商人活跃,不少大商人获利丰厚,富比王侯。
(2)特征:
一、商品种类繁多,但主要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农具等)和统治者的奢侈消费品。
二、商品流通地域更广,超出二个诸侯国的范围,并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市场。
三、商业中心一般为政治中心,是政治中心的附庸。
四、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占有土地,成为新兴地主。
(3)原因:
①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商业作为封建经济的一部分和必要补充,也必定得到发展。
②“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了为农业服务的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这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封建统治阶级对自己的奢侈生活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政治中心商业的发展。
第2题:
中国古代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然经常出现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商品经济仍然发展繁荣。这是因为()。
A.商人反对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不力
C.整个社会生产不断进步
D.重农抑商政策不合国情无法推行
第3题:
第4题: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
第5题: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6题: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第7题:
中国古代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然经常出现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商品经济仍然发展繁荣。这是因为()。
第8题: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说明汉统治者实行()
第9题:
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 ②西汉 ③明 ④清
第10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1)积极: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
1.“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2.地主官僚集团也因疯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腐败。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也使其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3.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共同执行的一项传统政策。
2.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民间工商业的自由发展,制约的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第14题:
第15题:
重农抑商政策起源很早,大约产生于我国的战争时期。
第16题: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第17题:
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 ②西汉 ③明清
第18题: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19题:
西汉前期实行的各种政策中,对武帝时期出击匈奴有直接影响的是()
第20题:
西汉前期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第21题: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第22题: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第23题: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