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诸国在华经济势力中日本在华经济的势力的变化又”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大国为争夺亚太地区霸权展开激烈斗争,斗争的结果是()

    A.日本的扩张势头受挫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美国取代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D.英国的殖民势力大增


    参考答案:A

  • 第2题: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支持中国要求的意图是()

    A.削弱日本在华势力
    B.维护中国主权
    C.受五四运动压力
    D.美英利益完全一致

    答案:A
    解析:
    外交都是为本国利益服务的,美英支持中国也是在为自己谋福利。战争期间,英法美都羁身于欧洲战场,这使日本在中国的势力显著加强,几乎独占了中国。日本的这种独霸优势,加剧了列强之间的利害冲突,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利用外交途径,从不让日本独霸中国这一点出发,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 第3题:

    战后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中德、意、日遭受重创,英、法等欧洲国家战争消耗严重,在战争中取得快速发展的是()

    • A、俄罗斯
    • B、美国
    • C、加拿大
    • D、比利时

    正确答案:B

  • 第4题:

    《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这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

    • 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B、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 C、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D、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据《文汇报》援引《日本新华侨报》11日报道,2009年10日中午,日本右翼团体在东京池袋地区中国人的物产店——中华街“阳光城”前举行抗议活动,结果在警方的阻止下草草收场。二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活动更加猖獗。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是()

    • A、二战后对军国主义清除不彻底
    • B、日本政府及民间对右翼势力的纵容
    • C、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
    • D、亚洲受害国家队日本过于宽大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诸国在华经济势力中日本在华经济的势力的变化又是最大的,主要表现之一是直接()

    • A、对华企业投资
    • B、对华贸易
    • C、对华借款
    • D、对华军事侵占

    正确答案:A

  • 第7题:

    1930年以后,列强在华势力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 A、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急剧增长
    • B、英法德在华势力相对下降
    • C、日美势力急剧上升
    • D、抗战结束后,日本在华投资的65%被中国政府接收
    • E、美国成为在华投资的霸主

    正确答案:A,B,C,D,E

  • 第8题:

    严重威胁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三股势力”是指()。

    • A、宗教极端势力
    • B、民族分裂势力
    • C、国际恐怖势力
    • D、“东突”势力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单选题
    北洋政府时期,()银行在华势力最强。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诸国在华经济势力中日本在华经济的势力的变化又是最大的,主要表现之一是直接()
    A

    对华企业投资

    B

    对华贸易

    C

    对华借款

    D

    对华军事侵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1930年以后,列强在华势力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A

    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急剧增长

    B

    英法德在华势力相对下降

    C

    日美势力急剧上升

    D

    抗战结束后,日本在华投资的65%被中国政府接收

    E

    美国成为在华投资的霸主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美国。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门户开放”政策之所以能扩大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有了独立的侵略政策
    B.政策得到了西方列强的认同
    C.充分利用了美国的经济优势与列强竞争
    D.便利了美国获得自己的势力范围

    答案:C
    解析: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要求“利益均沾”。此时的美国,在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具备与英、法、俄竞争的经济实力。

  • 第14题:

    北洋政府时期,()银行在华势力最强。

    • A、美国
    • B、日本
    • C、法国
    • D、英国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美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试述新中国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的主要意义。


    正确答案: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和《共同纲领》中关于“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必须“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而斗争”的规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分先后缓急,对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加以肃清和处理。1、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特权,对国家经济命脉采用军事手段掌握在新中国手中。首先,对于原国民党政府时期各国在华的外交机构和没有离华的外交官,中央人民政府一律不承认其合法地位。这些外交机构在新中国同他们的国家建交前若继续在华进行活动,人民政府不承认其合法性。对于那些还没有离开中国的各国前外交官,人民政府均作为外国侨民对待。其次,收回外国在华的兵营地产权。1950年1月6日,北京军管会布告收入回外国在北京的兵营地产,征用其地面上的兵营和其他建筑。同年1月14日,法、荷前领事慑于中国人民的严正立场,交回兵营地产及其地面建筑。美国于1月16日将属于中国的财产交还中国。第三,收回海关大权。1949年10月25日,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0年1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第四,由国家统一管理航运。人民解放军解决上海、广州、天津等各重要港埠城市后,各地军管会对外籍轮船进出口作出暂行管理规定,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航运特权。新中国成立后,对航运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中国领水主权全部恢复。2、有计划有步骤地处理外国人在华企业和房地产。新中国成立后,解决在华外资企业和房地产问题提上日程。中国提出按照国籍、系统、行来等多种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处理和区别对待的方针,对在华外资企业的资本和经营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处理。1950年12月3日,我国政府制定了关于外国教会和外国人在华房地产的处理原则,其核心为:土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中国不承认外国在中国境内享有土地所有权,不允许他们买卖或继承土地。从1953年其停止外国侨民在华经营房屋租赁业。3、对外国政府、私人和团体在华兴办的文教、卫生、宗教等事业的处理首先,中国政府命令帝国主义在华的新闻机关停止活动,有效地控制了新闻舆论宣传。其次,对某些受到外国教会操纵和影响的中国教会也作了妥善处理,使它们逐步走上了自立革新的道路。第三,对于外国人经办的或接收外国津贴的文化、教育、卫生、救济等机构的妥善处理,主要是申办许可、报告经费来源、接受政府监督等措施。总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很短的时间内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军事特权,并掌握住了自己的经济命脉,在文化教育领域清除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在当时整个西方阵营极端敌视中国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巩固新生政权、全民同仇敌忾、奋发图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样,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扫除殖民地半殖民地痕迹的行动,给我国后来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的中西方关系,以及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健康发展,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 第17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20世纪20—30年代,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出现大改组,日本在华经济势力的变化最大,主要反映在对华贸易和()

    • A、对华直接投资
    • B、对华间接投资
    • C、扩大在华势力范围
    • D、扩大在华经济特权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一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大国为争夺亚太地区霸权展开激烈斗争,斗争的结果是()

    • A、日本的扩张势头受挫
    •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C、美国取代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 D、英国的殖民势力大增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 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参加国
    • C、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 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新中国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的主要意义。

    正确答案: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和《共同纲领》中关于“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必须“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而斗争”的规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分先后缓急,对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加以肃清和处理。1、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特权,对国家经济命脉采用军事手段掌握在新中国手中。首先,对于原国民党政府时期各国在华的外交机构和没有离华的外交官,中央人民政府一律不承认其合法地位。这些外交机构在新中国同他们的国家建交前若继续在华进行活动,人民政府不承认其合法性。对于那些还没有离开中国的各国前外交官,人民政府均作为外国侨民对待。其次,收回外国在华的兵营地产权。1950年1月6日,北京军管会布告收入回外国在北京的兵营地产,征用其地面上的兵营和其他建筑。同年1月14日,法、荷前领事慑于中国人民的严正立场,交回兵营地产及其地面建筑。美国于1月16日将属于中国的财产交还中国。第三,收回海关大权。1949年10月25日,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0年1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第四,由国家统一管理航运。人民解放军解决上海、广州、天津等各重要港埠城市后,各地军管会对外籍轮船进出口作出暂行管理规定,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航运特权。新中国成立后,对航运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中国领水主权全部恢复。2、有计划有步骤地处理外国人在华企业和房地产。新中国成立后,解决在华外资企业和房地产问题提上日程。中国提出按照国籍、系统、行来等多种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处理和区别对待的方针,对在华外资企业的资本和经营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处理。1950年12月3日,我国政府制定了关于外国教会和外国人在华房地产的处理原则,其核心为:土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中国不承认外国在中国境内享有土地所有权,不允许他们买卖或继承土地。从1953年其停止外国侨民在华经营房屋租赁业。3、对外国政府、私人和团体在华兴办的文教、卫生、宗教等事业的处理首先,中国政府命令帝国主义在华的新闻机关停止活动,有效地控制了新闻舆论宣传。其次,对某些受到外国教会操纵和影响的中国教会也作了妥善处理,使它们逐步走上了自立革新的道路。第三,对于外国人经办的或接收外国津贴的文化、教育、卫生、救济等机构的妥善处理,主要是申办许可、报告经费来源、接受政府监督等措施。总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很短的时间内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军事特权,并掌握住了自己的经济命脉,在文化教育领域清除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在当时整个西方阵营极端敌视中国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巩固新生政权、全民同仇敌忾、奋发图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样,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扫除殖民地半殖民地痕迹的行动,给我国后来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的中西方关系,以及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健康发展,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

    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赔款

    B

    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

    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D

    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一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大国为争夺亚太地区霸权展开激烈斗争,斗争的结果是()
    A

    日本的扩张势头受挫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美国取代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D

    英国的殖民势力大增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20世纪20—30年代,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出现大改组,日本在华经济势力的变化最大,主要反映在对华贸易和()
    A

    对华直接投资

    B

    对华间接投资

    C

    扩大在华势力范围

    D

    扩大在华经济特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