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主要表现在哪里?在封建社会中后期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中,是如何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步放松的?其实质是什么?
第1题:
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主要表现在哪里?在封建社会中后期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中,是如何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步放松的?其实质是什么?
(1)表现:农民被编入国家户籍,人口、性别和年龄被作为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的主要依据。
(2)放松:唐朝两税法,规定按资产和田亩交纳赋税,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明朝一条鞭法,把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到田亩上。清朝的“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废除了人头税。
(3)实质:调整封建生产关系。
第2题:
第3题:
下列对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作用和评价不正确的是()
第4题:
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地丁银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第5题:
明代赋役征银和清代征收“地丁银”从根本上反映了()
第6题:
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第7题:
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和征税标准由人丁到田亩,收税办法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 ①土地由分散到集中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无地的农民不负担租税 ④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第8题:
西汉时期,在赋税上实行编户制度,其最大特点是()
第9题:
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远的作用是()
第10题:
①②
②③
③④
②④
第11题:
第12题: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②③④
第13题:
第14题:
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几经变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方式由交纳实物到交纳银两,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封建赋税的加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④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
第15题:
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第16题: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第17题:
明清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第18题:
清朝实行“更名田”和“摊丁入亩”,其共同作用是①缓和了阶级矛盾②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③调整了生产关系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19题: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第20题:
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中后期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摊丁入亩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第21题:
以人丁作为主要的赋税标准
实行赋税与行政管理一体化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严密
赋税简明易行
第22题: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赋税加重
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的松弛
第23题:
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第24题: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②③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