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经济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第1题:
分析战国时期在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反而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特征和社会原因。
(1)表现:
一、商品种类繁多,不仅有铁制品、丝麻织品、漆器,而且北方马匹、南方的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都可以买到。
二、商业城市兴起,一些诸侯国的都城临淄、邯郸、大梁、郢都有买卖场所,各诸侯国都有金属货币在本国流通。三、商人活跃,不少大商人获利丰厚,富比王侯。
(2)特征:
一、商品种类繁多,但主要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农具等)和统治者的奢侈消费品。
二、商品流通地域更广,超出二个诸侯国的范围,并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市场。
三、商业中心一般为政治中心,是政治中心的附庸。
四、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占有土地,成为新兴地主。
(3)原因:
①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商业作为封建经济的一部分和必要补充,也必定得到发展。
②“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了为农业服务的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这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封建统治阶级对自己的奢侈生活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政治中心商业的发展。
第2题:
第3题:
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重农抑商。
第4题:
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第5题: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6题: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第7题:
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第8题: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
第9题:
战国时期,出现了富商大贾大肆盘剥农民,使之破产流亡,或沦为商贾之家奴婢的问题。这表明()
第10题: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11题: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包括()
第12题:
第13题:
中国古代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然经常出现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商品经济仍然发展繁荣。这是因为()。
A.商人反对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不力
C.整个社会生产不断进步
D.重农抑商政策不合国情无法推行
第14题:
第15题: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第16题: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17题: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第18题:
中国古代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然经常出现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商品经济仍然发展繁荣。这是因为()。
第19题:
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经济却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第20题: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第21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高一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消极的影响?
第22题:
“重农抑商”政策之所以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的根本原因是()
第23题:
①②
①②④
①③④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