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20世纪20年代列强为促进欧洲安全作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均以失败告终?”相关问题
  • 第1题:

    洋务运动持续了()年,到1894年的()因为战争的失败而告终。


    参考答案:30;甲午战争

  • 第2题:

    20世纪20年代列强为促进欧洲安全作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均以失败告终?


    参考答案:

    (一)努力:
    一、欧洲安全保障问题的提出
    法国的外交政策以保持《凡尔塞条约》所规定的现状和为法国安全为核心——谋求英美以条约形式保证法德边界现状,建立联盟体系,在国联谋求集体安全。
    二、《洛加诺公约》
    1925年10月5日,德、比、法、英、意、波、捷,洛加诺会议。
    《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相互保证条约》——《莱茵保安公约》,德国与比、法、波、捷仲裁条约;法国与波、捷克相互保证条约。
    会议允许德国有保留条件地加入国联。
    作用与影响:法国在欧洲的地位遭到极大削弱。不仅在德国违约时不能单独实行制裁,而且自身边界还要依赖英、意的保证,但这种保证却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措施。公约对德国的东部边界未予保证,从而严重打击了法国的同盟体系。一旦协约国从莱茵兰全部撤军,法国的安全将再次成为问题。德国摆脱了战败国地位,争取了与法国的平等,并为收复莱茵兰创造了条件,成功地拒绝对波、捷边界给予保证,为今后向东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作为《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成为德国恢政治大国地位的第一步。1926年9月,德国正式加入国联,并成为行政院常任理事国,终于重新跻身于西方大国行列。英国成为法德之间的仲裁者,从而处于欧洲政治的支配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抑制法国、扶植并限制德国拉加大德苏关系距离的目的。
    三、《非战公约》
    法国利用各国人民对集体安全和持久和平的渴望,特别是美国的和平主义思潮,争取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对法国的安全承担义务,巩固自己在欧洲的地位。
    作用与影响:公约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能规定任何明确的责任,也不要求各国为此而作出任何实际的牺牲;既未涉及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只是一纸原则声明。列强还提出了保留条件,即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四、《伦敦海军公约》
    华盛顿会议后,各国把扩张海军的重点放在发展非主力舰上,尤其是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1927年2月,美国照会英法意日四国,倡议召开海军会议,讨论限制非主力舰的发展。美国意图把华盛顿会议上关于主力舰的比例推广到非主力舰上,以限制英日。
    1927年6月30日,美英日三国在日内瓦召开海军会议。在裁减巡洋舰问题上美英分歧。受经济危机影响,美英就海军军备问题协调立场。1930年1月21日,五国海军会议在伦敦召开。4月22日《伦敦海军公约》。
    (二)欧洲各国虽然签署了各个条约,但是未从根本上上解决问题,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签订。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拿《非战公约》、《伦敦海军条约》来说,不过是列强在当时军备竞赛愈演愈烈背景下的粉饰太平之作。


  • 第3题:

    1927年“八七会议”后,党仍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先后发动了南昌、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均以失利告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成功是未来进一步努力的促进因素,而失败则是消极因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信史的标准是什么?中国古代史学家们为追求信史的目标,作出了哪些可贵的努力?


    正确答案: 信史可以以四条标准去理解,
    一是善于处理纷繁复杂的文献资料,
    二是求信、求真、弃奇的原则,
    三是明了史事始末原委并作合理的编次,
    四是把握评价史事的准绳,通晓这几条要领,那么史书编撰的法则都可以融会贯通起来。纵观中国古代史学,史学家们为追求信史的目标,
    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
    第一,不徇人情,坚持实录精神。
    第二,正确对待事实、褒贬、文采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全面判断国史、野史、家史的价值。
    第四,考证前史,祛疑存信。
    第五,自觉处理历史研究中的主客体关系,尽其“天”而不益以“人”。

  • 第6题:

    抗日战争以前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无不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列强在社会制度方面拥有巨大优势
    • B、中国的经济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 C、中国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
    • D、中国腐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正确答案:D

  • 第7题:

    19世纪初,()失败后,欧洲列强召开了维也纳会议,重新建立了政治军事的战略格局。

    • A、意土战争
    • B、拿破仑战争
    • C、普法战争
    • D、巴尔干战争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狂热启动、失败告终’是IT项目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在IT项目启动阶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方法和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是由于项目管理上的不规范和认知错误造成,在项目启动阶段没有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范围、时间、成本、风险等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
    在启动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建立起项目实施的总体章程,确定项目的实施范围,并确定变更的流程步骤,同时制订切实有效的执行计划(包括成本、时间),识别出项目的干系人,对干系人的期望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要编制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确定在识别出项目的风险后如何进行处理,以达到项目处于风险可控的目的。
    用到的技术与方法:
    通过拜访专家,查阅组织的知识库看是否有同类型的项目实施经验与经验教训,制定好项目章程,作为整个项目的基准。
    通过访谈、焦点小组会议、引导式研讨会、群体创新技术(如: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技术)等方法收集需求,定义项目范围,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并对每个工作包进行活动定义,确定所需的资源、活动持续的时间及成本。

  • 第9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以前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无不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列强在社会制度方面拥有巨大优势

    B

    中国的经济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C

    中国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

    D

    中国腐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1927年“八七会议”后,党仍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先后发动了南昌、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均以失利告终。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周世宗北伐幽云十六州最终以失败告终。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成功是未来进一步努力的促进因素,而失败则是消极因素。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论18世纪欧洲列强争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参考答案:

    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
    是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国的波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份国家参与的大战。
    ⑵俄国崛起与北方战争(1700—1721):
    彼得一世改革后,俄国脱贫致强,其势力伸展到北欧、东南欧和中欧。但俄国没有出海口,仍然是一个内陆国。于是,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与瑞典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北方大战。1721年8月 30日,双方缔结了《尼什塔特和约》。战争以俄国获得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和海口而告结束,随后,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⑶普鲁士的兴起:
    18世纪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仍处于分裂状态。其中,勃兰登堡在对外扩张中日渐强盛,并于1701年成为普鲁士王国。
    ⑷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是因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欧洲两大阵营为争夺奥地利王位,为在奥地利获取利益而引发的战争。当中包括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和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
    ⑸七年战争(1756—1763):
    七年战争是1756~1763年间,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英国与法国,普鲁士的侵略政策与奥地利和俄国的国际政治利益发生冲突)在欧洲、北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
    ⑹俄普奥瓜分波兰(1772、1793、1795):
    波兰曾是17世纪的强国,到18世纪衰落下来。18世纪的最后30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合伙瓜分了波兰,改变了东欧的政治地理形势。
    ⑺英、法两国的争霸混战:
    从17世纪末起,英、法矛盾日趋尖锐,并贯穿于整个18世纪。通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英国成为欧洲的霸主。


  • 第14题: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其基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 B.经济技术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D.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正确答案:AB

  • 第15题:

    而有些人面对利益的诱惑,脆弱的人性发生扭曲,只为追求他自己所谓的“成功”,昧着良知作出了欺骗别人的事情,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根源就是忘记了“言而无信,行之不远”的真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吴三桂叛乱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1870年的普法战争以哪国失败而告终?


    正确答案:法国

  • 第18题:

    日本为什么要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它为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作出了哪些努力?


    正确答案: 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的实质是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权益的再分配。
    作出的努力有:
    (一)增强经济实力,开展经济外交,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能与美苏抗衡的经济圈。
    1.经济上树立赶超美国的奋斗目标
    2.将“贸易立国”改为“科技立国”
    3.从“脱亚入美”转为“脱美入亚”
    4.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谋求APEC主导权
    5.筹建东亚经济圈
    (二)增强军事实力,改变防务思想。
    1.确立自主防务方针,摆脱美国的“守护”
    2.军费开支突破1%的限额
    3.确立质量建军原则,发展威慑性的防卫力量,研究除无核导弹,航母以外的先进武器
    4.由“滩头歼敌,本土防空”转变为“海上歼敌,洋上防空”
    5.将自卫队改为自卫军,增加军队数量
    6.逐渐向海外派兵,参与国际军事事务
    (三)加强外交攻势,积极分担国际责任,参与国际事务。
    1.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日本大国论
    2.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承担联合国19%的会费,免除非洲国家300亿美元的外债
    3.提高在亚洲事务中的发言权
    4.加强日美欧三边关系,建立国际新秩序
    5.借美国扩大日本影响
    (四)加强日中友好,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增加走向政治大国的筹码。
    (五)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

  • 第19题:

    为什么利率自由化的改革在韩国和我国台湾取得了成功,而在大多发展中国家以失败告终?()

    • A、体制原因
    • B、文化原因
    • C、地理原因
    • D、收入水平差别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19世纪初期,拿破仑企图统一欧洲,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①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缺乏征服世界和统治世界的能力②欧洲封建势力还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资本主义还处于劣势③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争霸性和侵略性,遭到被奴役国人民的反抗④欧洲封建国家的多次组成“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沉重打击

    •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填空题
    我们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正确答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信史的标准是什么?中国古代史学家们为追求信史的目标,作出了哪些可贵的努力?

    正确答案: 信史可以以四条标准去理解,
    一是善于处理纷繁复杂的文献资料,
    二是求信、求真、弃奇的原则,
    三是明了史事始末原委并作合理的编次,
    四是把握评价史事的准绳,通晓这几条要领,那么史书编撰的法则都可以融会贯通起来。纵观中国古代史学,史学家们为追求信史的目标,
    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
    第一,不徇人情,坚持实录精神。
    第二,正确对待事实、褒贬、文采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全面判断国史、野史、家史的价值。
    第四,考证前史,祛疑存信。
    第五,自觉处理历史研究中的主客体关系,尽其“天”而不益以“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吴三桂叛乱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而有些人面对利益的诱惑,脆弱的人性发生扭曲,只为追求他自己所谓的“成功”,昧着良知作出了欺骗别人的事情,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根源就是忘记了“言而无信,行之不远”的真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