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列强为促进欧洲安全作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均以失败告终?
第1题:
洋务运动持续了()年,到1894年的()因为战争的失败而告终。
第2题:
20世纪20年代列强为促进欧洲安全作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均以失败告终?
(一)努力:
一、欧洲安全保障问题的提出
法国的外交政策以保持《凡尔塞条约》所规定的现状和为法国安全为核心——谋求英美以条约形式保证法德边界现状,建立联盟体系,在国联谋求集体安全。
二、《洛加诺公约》
1925年10月5日,德、比、法、英、意、波、捷,洛加诺会议。
《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相互保证条约》——《莱茵保安公约》,德国与比、法、波、捷仲裁条约;法国与波、捷克相互保证条约。
会议允许德国有保留条件地加入国联。
作用与影响:法国在欧洲的地位遭到极大削弱。不仅在德国违约时不能单独实行制裁,而且自身边界还要依赖英、意的保证,但这种保证却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措施。公约对德国的东部边界未予保证,从而严重打击了法国的同盟体系。一旦协约国从莱茵兰全部撤军,法国的安全将再次成为问题。德国摆脱了战败国地位,争取了与法国的平等,并为收复莱茵兰创造了条件,成功地拒绝对波、捷边界给予保证,为今后向东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作为《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成为德国恢政治大国地位的第一步。1926年9月,德国正式加入国联,并成为行政院常任理事国,终于重新跻身于西方大国行列。英国成为法德之间的仲裁者,从而处于欧洲政治的支配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抑制法国、扶植并限制德国拉加大德苏关系距离的目的。
三、《非战公约》
法国利用各国人民对集体安全和持久和平的渴望,特别是美国的和平主义思潮,争取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对法国的安全承担义务,巩固自己在欧洲的地位。
作用与影响:公约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能规定任何明确的责任,也不要求各国为此而作出任何实际的牺牲;既未涉及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只是一纸原则声明。列强还提出了保留条件,即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四、《伦敦海军公约》
华盛顿会议后,各国把扩张海军的重点放在发展非主力舰上,尤其是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1927年2月,美国照会英法意日四国,倡议召开海军会议,讨论限制非主力舰的发展。美国意图把华盛顿会议上关于主力舰的比例推广到非主力舰上,以限制英日。
1927年6月30日,美英日三国在日内瓦召开海军会议。在裁减巡洋舰问题上美英分歧。受经济危机影响,美英就海军军备问题协调立场。1930年1月21日,五国海军会议在伦敦召开。4月22日《伦敦海军公约》。
(二)欧洲各国虽然签署了各个条约,但是未从根本上上解决问题,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签订。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拿《非战公约》、《伦敦海军条约》来说,不过是列强在当时军备竞赛愈演愈烈背景下的粉饰太平之作。
第3题:
1927年“八七会议”后,党仍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先后发动了南昌、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均以失利告终。
第4题:
成功是未来进一步努力的促进因素,而失败则是消极因素。
第5题:
信史的标准是什么?中国古代史学家们为追求信史的目标,作出了哪些可贵的努力?
第6题:
抗日战争以前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无不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第7题:
19世纪初,()失败后,欧洲列强召开了维也纳会议,重新建立了政治军事的战略格局。
第8题:
‘狂热启动、失败告终’是IT项目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在IT项目启动阶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方法和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
第9题:
资本主义列强在社会制度方面拥有巨大优势
中国的经济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中国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
中国腐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试论18世纪欧洲列强争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
是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国的波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份国家参与的大战。
⑵俄国崛起与北方战争(1700—1721):
彼得一世改革后,俄国脱贫致强,其势力伸展到北欧、东南欧和中欧。但俄国没有出海口,仍然是一个内陆国。于是,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与瑞典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北方大战。1721年8月 30日,双方缔结了《尼什塔特和约》。战争以俄国获得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和海口而告结束,随后,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⑶普鲁士的兴起:
18世纪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仍处于分裂状态。其中,勃兰登堡在对外扩张中日渐强盛,并于1701年成为普鲁士王国。
⑷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是因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欧洲两大阵营为争夺奥地利王位,为在奥地利获取利益而引发的战争。当中包括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和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
⑸七年战争(1756—1763):
七年战争是1756~1763年间,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英国与法国,普鲁士的侵略政策与奥地利和俄国的国际政治利益发生冲突)在欧洲、北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
⑹俄普奥瓜分波兰(1772、1793、1795):
波兰曾是17世纪的强国,到18世纪衰落下来。18世纪的最后30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合伙瓜分了波兰,改变了东欧的政治地理形势。
⑺英、法两国的争霸混战:
从17世纪末起,英、法矛盾日趋尖锐,并贯穿于整个18世纪。通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英国成为欧洲的霸主。
第14题: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其基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 B.经济技术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D.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第15题:
而有些人面对利益的诱惑,脆弱的人性发生扭曲,只为追求他自己所谓的“成功”,昧着良知作出了欺骗别人的事情,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根源就是忘记了“言而无信,行之不远”的真理。
第16题:
吴三桂叛乱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第17题:
1870年的普法战争以哪国失败而告终?
第18题:
日本为什么要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它为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作出了哪些努力?
第19题:
为什么利率自由化的改革在韩国和我国台湾取得了成功,而在大多发展中国家以失败告终?()
第20题:
19世纪初期,拿破仑企图统一欧洲,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①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缺乏征服世界和统治世界的能力②欧洲封建势力还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资本主义还处于劣势③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争霸性和侵略性,遭到被奴役国人民的反抗④欧洲封建国家的多次组成“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沉重打击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