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在近代的外交发展战略有什么不同?
第1题:
围绕德国问题,英、法两国的外交政策有些什么样的调整?
在处理德国问题上,英法之间出现了严重分歧。英国从当时的现实出发,为了传统均势利益,在心理上比较同情德国依然奉行已被“威尔逊主义”冲击得七零八落的“均势”外交手法,因此,外交政策发生了由惩罚德国向同情安抚德国甚至扶持德国的转变。
战后法国的外交政策是一种防御性的政策,由于国力衰弱和外交无能,在当时欧洲政治的现实面前步步退却,最后变成一个瘫痪的衰弱的国家而被迫听命于英国。
第2题:
第3题:
1842年9月,钦差大臣著英向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从中可以看出()
第4题:
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5题: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第6题:
化学沉淀法和化学混凝法在原理上有何不同?使用的药剂有什么不同?
第7题:
林则徐在查禁鸦片和处理“林维喜事件”时都曾援引国际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公法外交的先河。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在微生物细胞破碎技术中,机械法与非机械法有什么不同?
第16题:
中国当代外交在中国不同领导人时代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第17题:
简述英、法、德、美、日等国近代教育领导体制的特点。
第18题:
近代曾遭英、俄、法、德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是()。
第19题:
近代报刊和封建邸报有什么不同?中国的历史环境中能否自发地产生近代意义上的新闻事业?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英
法
葡萄牙
西班牙
第23题:
伊朗
阿富汗
朝鲜
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