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历史上第一次礼崩乐坏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么第二次发生在何时?()A、魏晋B、晚明C、清末D、元朝”相关问题
  • 第1题:

    礼崩乐坏说的是(  )时代的文化下移事件。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西汉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战国时礼崩乐坏,《大学》认为重建明德的任务落在了哪家学派身上?()

    • A、墨家
    • B、法家
    • C、儒家
    • D、道家

    正确答案:C

  • 第3题:

    为什么说礼崩乐坏意味着宗法秩序的紊乱?


    正确答案: 西周的宗法政治秩序,是建立在中央王朝的实力基础上的,一旦这个基础瓦解,而且王朝的衰落公开暴露在诸侯面前,诸侯自然也就不听话了。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A.王室对诸侯间的秩序失去控制,诸侯间相互攻杀兼并。
    B.礼乐制度紊乱,诸侯、大夫甚至士僭用礼乐的现象非常普遍,诸侯的定期朝觐制度基本废止,王室不仅受不到一点贡品,而且王畿的收益还要被诸侯侵吞。
    C.诸侯内部的宗法秩序也出现混乱,嫡长子继承制难以遵行。

  • 第4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礼崩乐坏社会的大动荡
    • B、封建经济的大发展
    • C、地主阶级的推动下社会的大变革
    • D、众多思想家的努力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古代的“六艺”是指()

    • A、诗、书、礼、乐、易、春秋
    • B、礼、乐、射、御、书、春秋
    • C、诗、书、礼、乐、易、数
    • D、礼、乐、射、御、书、数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礼崩乐坏出现于哪个时期()。

    • A、西周
    • B、东周
    • C、商代
    • D、夏代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礼崩乐坏”说的是()时代的文化下移事件。
    A

    春秋

    B

    战国

    C

    西周

    D

    西汉


    正确答案: A
    解析: “礼崩乐坏”是春秋时期的文化下移事件,是对东周典章制度被废除的一种形象描述。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礼崩乐坏

    正确答案: 即原来的以血缘构成的宗法制受到破坏,原来的社会意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新的社会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并通过权利使之达到合法化,新的政治治理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现,并且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
    A

    诸侯争霸

    B

    王室土地减少

    C

    周王室逐渐丧失共主地位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E

    礼崩乐坏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首都圈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
    A

    1679年发生在河北三河、平谷的地震

    B

    1976年发生在河北唐山的唐山地震

    C

    1966年发生在河北邢台的邢台地震

    D

    1998年发生在河北张北的张北地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礼崩乐坏出现于哪个时期()。
    A

    西周

    B

    东周

    C

    商代

    D

    夏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我国古代历史出现的“百家争鸣”文化繁荣景象发生在()。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礼崩乐坏


    答案:
    解析:
    春秋以降,长期作为封建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长子继承制度多不能施行,一些有权势的卿大夫在征战中势力壮大,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卿大夫出的局面。

  • 第14题:

    礼崩乐坏出现于哪个时期()

    • A、西周
    • B、东周
    • C、商贷
    • D、夏代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首都圈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

    • A、1679年发生在河北三河、平谷的地震
    • B、1976年发生在河北唐山的唐山地震
    • C、1966年发生在河北邢台的邢台地震
    • D、1998年发生在河北张北的张北地震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

    • A、诸侯争霸
    • B、王室土地减少
    • C、周王室逐渐丧失共主地位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 E、礼崩乐坏

    正确答案:A,B,C,D,E

  • 第17题: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表现是:()


    正确答案:旧礼制的废止和礼制的下移,即使用者身份等级界限打破

  • 第18题:

    “礼崩乐坏”说的是()时代的文化下移事件。

    • A、春秋
    • B、战国
    • C、西周
    • D、西汉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诸子百家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时期?()
    A

    汉朝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唐朝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礼崩乐坏意味着宗法秩序的紊乱?

    正确答案: 西周的宗法政治秩序,是建立在中央王朝的实力基础上的,一旦这个基础瓦解,而且王朝的衰落公开暴露在诸侯面前,诸侯自然也就不听话了。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A.王室对诸侯间的秩序失去控制,诸侯间相互攻杀兼并。
    B.礼乐制度紊乱,诸侯、大夫甚至士僭用礼乐的现象非常普遍,诸侯的定期朝觐制度基本废止,王室不仅受不到一点贡品,而且王畿的收益还要被诸侯侵吞。
    C.诸侯内部的宗法秩序也出现混乱,嫡长子继承制难以遵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表现是:()

    正确答案: 旧礼制的废止和礼制的下移,即使用者身份等级界限打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春秋时期,宗法制度渐次瓦解,异姓不妨结盟,同姓反会相攻,宗族、血亲观念逐渐被地域性的封国观念代替,各地区原来只能在社会下层流行的当地音乐随之而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诗经》中的《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本国歌诗,《国风》绝大部分是春秋时期的作品,正是春秋时期各地音乐逐渐复兴才出现的现象。到后来,地方音乐甚至可以取代雅乐,用于礼仪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历史上第一次礼崩乐坏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么第二次发生在何时?()
    A

    魏晋

    B

    晚明

    C

    清末

    D

    元朝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