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1911年辛亥革命的结局,意味着革命派的建国方案和建族方案的完全胜利。”相关问题
  • 第1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存在的建国方案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建国方案

    C.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参考答案:A, C, D

  • 第2题:

    “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该观点

    A.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是方法问题
    B.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反动派的力量过于强大
    C.将辛亥革命失败归咎于未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D.未认识到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正确分析】试题摘自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孙中山的结论不准确,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方法问题,根本原因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干扰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故B选项错误;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C选项在题目中并未体现。

  • 第3题:

    某企业为生产一种新产品,提出了三种方案:甲方案是投资290万元建大厂,乙方案是投资120万元建小厂。丙方案是先建小厂,若销路好3年后再进行扩建,投资160万元;扩建后有效期7年,所得收益与建大厂相同。三种方案的使用期均为10年,所面临的自然状态、概率和条件如表4-2所示。
    {图}
    根据上述资料,选择最佳方案为()。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作决策树如图4-2所示。

    计算三种方案的期望值:①甲方案(结点1)的期望值=100*0.6*10+(-20)*0.4*10-290=230(万元)。②乙方案(结点2)的期望值=40*0.6*10+30*0.4*10-120=240(万元)。③丙方案(结点3)的期望值=0.4*30*10+0.6*40*3+0.6*[(0.6*100-20*0.4)*7-160]-120=194.4(万元)。则比较三种方案的期望值可得,乙方案的期望值最高,因此应选择乙方案。

  • 第4题: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人士提出的建国主张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建国方案
    B.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C.工农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D.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 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何谓“三座大山”?何谓“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正确答案:(1)在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后来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者,就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2)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来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①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③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3)①上述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③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 第7题:

    辛亥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活动的特点及业务改进。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1901年“报禁”、“言禁”开放后,中国民族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1906年以后,清王朝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政治统治,不得不宣布“预备立宪”,并开始颁布新闻法规,通过新闻法规来钳制新闻事业。然而,这些措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给了已经壮大起来的中国资产阶级以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新闻事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二)代表性刊物列举:《民报》、《神州日报》、“竖三民”、《大江报》
    (三)报刊活动特点
    (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辛亥革命中的两大党派改良派与革命派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纷纷在海内外创办自己的党报,两党之间也展开了长期论战。
    (2)资产阶级革命派成了办报的主角。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报刊在海外大批涌现,不仅数量超过改良报刊,而且舆论上也占到了主导地位。
    (3)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外各种矛盾激化,各种政治力量都是报刊政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同时与敌对思想作斗争。
    (4)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辛亥革命时期的办报活动由海外转向国内,再由腹地向东北、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延伸。读者已扩大到新军、会党、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
    (5)以革命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增多。这些副刊内容多是直砭时弊、揭露清廷、批判康梁、宣传革命的,使报纸的内容、形式活泼引人。评价: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于新闻的真实性不很重视,其报刊上有时出现侮报道,有时还出现暴露内部分歧的言论。
    (四)业务改进
    (1)在内容上,报纸一般已具备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大要素。新闻报道成为主角,报道体裁也日益增多。
    (2)评论工作进一步改进。报纸评论形式多样化,有“社论”、“时论”、“时评”等。
    (3)编辑工作进步,有的报纸庄、谐并重,版式有了很大改进,促进了文艺副刊的发展。
    (4)大多数报纸结束,“报”、“刊”不分时代,由近代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
    (五)总评:虽然辛亥革命后曾出现过政党报纸相互攻击的时期,但以革命派为主导的报刊活动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丰富了新闻理论,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其业务大体奠定了现代报纸的雏形。

  • 第9题:

    单选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

    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

    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D

    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尽管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真诚地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奴役的对象。

  • 第10题:

    问答题
    何谓“三座大山”?何谓“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正确答案: (1)在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后来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者,就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2)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来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①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③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3)①上述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③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正确答案: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的建国方案有(  )
    A.君主立宪制国家建国方案
    B.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D.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答案:B,C,D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建国方案的掌握.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即地主阶级与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因此,备选项BCD为正确答案.

  • 第14题:

    共用题干
    某地块有两个投资方案甲、乙,甲可建宾馆,乙可以建餐厅,两个方案5年的净现金流量如表所示,折现率为10%。

    假设两方案为独立方案,若行业的静态基准投资回收期为3年,则方案()。
    A:甲、乙方案均不可行
    B:甲方案可行,乙方案不可行
    C:甲方案不可行,乙方案可行
    D:甲、乙方案均可行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静态回收期的计算。甲方案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P=3-1+900/400=2.5(年);乙方案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P=4-1+200/400=3.5(年)。如行业的静态基准投资回收期为3年,则甲方案可行,乙方案不可行。
    本题考查房地产投资项目方案的类型。由于只能在建宾馆和建餐厅之间选择一个方案,因此这两个方案是互斥方案,选项BD正确。
    本题考查计算期不同的互斥方案的比选方法。这是一个寿命期相同的不同方案比选问题,可以采用选项ABCD的方法进行比选。
    本题考查年值法的运用。对于寿命期不同的互斥方案的选择,首选年值法。
    本题考查净现值的计算。NPV=-1000+400*3.7908=516.32(万元);NPV=-1000+200/(1+10%)+300/(1+10%)2+300/(1+10%)3+400/(1+10%)4+600/(1+10%)5=300.9(万元),因此选项AB正确。

  • 第15题: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它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在中国行不通。第三种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它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 第16题:

    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的主要内容。
    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 第17题:

    简述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正确答案:(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 第18题: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正确答案:(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第19题: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种建国方案是()

    • 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 B、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 C、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 D、英美资产阶级的方案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种建国方案是()
    A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B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C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D

    英美资产阶级的方案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1911年辛亥革命的结局,意味着革命派的建国方案和建族方案的完全胜利。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存在的建国方案主要是()
    A

    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B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建国方案

    C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D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