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代表民盟前去调解国共关系,并惊叹地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的人是()。A、梁漱溟B、周恩来C、罗隆基D、马歇尔

题目

1946年,代表民盟前去调解国共关系,并惊叹地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的人是()。

  • A、梁漱溟
  • B、周恩来
  • C、罗隆基
  • D、马歇尔

相似考题
更多“1946年,代表民盟前去调解国共关系,并惊叹地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的人是()。A、梁漱溟B、周恩来C、罗隆基D、马歇尔”相关问题
  • 第1题:

    著名雕塑《掷铁饼都》是()的代表作

    • A、米隆
    • B、罗丹
    • C、米开郎基罗
    • D、毕加索

    正确答案:A

  • 第2题: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和平协议
    •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正确答案:A

  • 第3题:

    1945年8月,()代表中国共产党赴重庆参加了国共谈判。

    • A、周恩来、王若飞、林伯渠
    • B、毛泽东、林伯渠、王若飞
    • C、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
    • D、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正确答案:D

  • 第4题:

    1946年5月10日,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以及马歇尔的代表、北平军调部执行处处长白鲁德在武汉签订了制止中原内战的()。

    • A、《国共停战协定》
    • B、《汉口协议》
    • C、《双十协定》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标志文艺复习鼎盛时期的代表画家有()

    • A、乔托
    • B、米隆
    • C、达芬奇
    • D、米开朗基罗

    正确答案:C,D

  • 第6题:

    1955年,一个外国代表说:“万隆会议闭幕了,周恩来的旗帜将永远在万隆飘扬!”此代表所说的“周恩来的旗帜”主要是指()

    • A、“和平共处”的倡议
    • B、“求同存异”的精神
    • C、反对殖民主义的宗旨
    • D、“睦邻友好”的政策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的五项原则。
    A

     国家交往

    B

     中印关系

    C

     和平共处

    D

     党际交往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个人物不属于中国民主同盟(民盟)的成员()
    A

    黄炎培

    B

    李济深

    C

    罗隆基

    D

    沈钧儒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提出“与其入阁,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的人是()。
    A

    胡适

    B

    傅斯年

    C

    梁启超

    D

    罗隆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1946年5月10日,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以及马歇尔的代表、北平军调部执行处处长白鲁德在武汉签订了制止中原内战的()。
    A

    《国共停战协定》

    B

    《汉口协议》

    C

    《双十协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有人说:“民盟被迫解散,是民盟史上的一大挫折,但也正是民盟转变的起点。”这里“转变”的根本涵义指的是()
    A

    由公开斗争转入地下斗争

    B

    由合法斗争转入武装斗争

    C

    站到新民主主义的立场并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对国共双方采取中立态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1946年,代表民盟前去调解国共关系,并惊叹地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的人是()。
    A

    梁漱溟

    B

    周恩来

    C

    罗隆基

    D

    马歇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诗歌“有的人活着,可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臧克家。

  • 第14题: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去上海见周恩来。次日坐夜车回南京,下车翻开报纸,发现“国军已拿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坚持独裁专政
    • B、国民党拒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 C、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发动内战
    • D、国民党不承认解放区政权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下列哪个人物不属于中国民主同盟(民盟)的成员()

    • A、黄炎培
    • B、李济深
    • C、罗隆基
    • D、沈钧儒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首次代表中国政府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毛泽东
    • B、邓小平
    • C、陈毅
    • D、周恩来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 B、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的五项原则。

    • A、 国家交往
    • B、 中印关系
    • C、 和平共处
    • D、 党际交往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诗人臧克家曾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正确答案:
    我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的理解是:
    (1)我非常赞成臧克家的话。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上面的故事中,第一个人,为了让朋友活,自己主动放弃了生的希望,他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朋友们的心中。而第三个人,为了自己活命,不惜置朋友于死地,他虽然活了下来,保存了自己的肉体,但他在朋友们的心中已经死了。在民间故事中,第一个人升了天堂,而第三个人下了地狱。
    (3)结论:人活着,不能只想着自己,更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或集体;人活着就要对人类有所贡献,就要让人类社会更美好。因此,我们弘扬无私奉献、公而忘私的精神,人们也会永远怀念为了共和国的今天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献身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不死!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

    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B

    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著名雕塑《掷铁饼者》是()的代表作
    A

    米隆

    B

    罗丹

    C

    米开朗基罗

    D

    毕加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1955年,一个外国代表说:“万隆会议闭幕了,周恩来的旗帜将永远在万隆飘扬!”此代表所说的“周恩来的旗帜”主要是指()
    A

    “和平共处”的倡议

    B

    “求同存异”的精神

    C

    反对殖民主义的宗旨

    D

    “睦邻友好”的政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首次代表中国政府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陈毅

    D

    周恩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