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8年,唐太宗下令,规定王公百官到一般百姓,垦田每亩纳粟2升,以备灾年赈贷之需而建()。
第1题:
中熟玉米新品种垦单10抗丝黑穗病和大斑病,产量潜力每亩()公斤。
第2题:
古代奥运会是在()年被罗马皇帝下令禁止的。
第3题: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第4题: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动用,以备不时之需所设置的库存是()。
第5题:
()下令修筑长城的。
第6题: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此资料来自中()
第7题:
御史台负责监察()。()
第8题: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9题:
汉高祖
唐太宗
武则天
秦始皇
第10题:
第11题:
1/5
1/10
1/15
1/20
第12题:
禁止
提倡
限制
第13题:
“平章百姓”中的“百姓”指的是什么?()
第14题:
对围湖垦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第15题:
西周“周人百亩而彻”,不分公田私田,按每亩的实际收成征收多少比例的实物税()
第16题:
我国有记载的茶树栽培历史始于周武王公元前()年时期。
第17题:
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第18题:
施工现场生活区必须配备应急药箱和急救器材,以备不时之需。
第19题:
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第20题: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三: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第21题:
第22题:
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商业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
认识到物质对思想的影响
主张重农抑商、重本抑末
第23题:
百家姓氏
平民百姓
百官
王室
第24题: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