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分为前后两期。
(2)陶器前期有进步,但仍有许多原始性。表现:仍以手制为主;器壁较厚,厚薄不均;器形不规整。仍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数量很少。器形以圜底器和平底器为主,有少量的圈足器和三足器。后期制作技术比前期进步,慢轮修整普遍出现。形制较规整,胎壁厚薄均匀。泥质陶比例增加。器形有圜底器、平底器、尖底器、圈足器和三足器。长江中下游,鼎已成为一种主要炊器。彩陶普遍出现。
(3)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石器很少。从局部磨光发展到通体磨光,穿孔石器普遍出现。器形有石斧、石锛、石铲、石耜、石锄等。经济生活方面,农业发展到锄耕农业。(特点:翻土耕种,熟荒耕作。)长江以种植水稻为主,黄河普遍种植粟。猪作为一种主要家畜饲养。
(4)年代大约为距今8000年——5000年。
更多“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⑴制陶技术比仰韶期有很大进步,慢轮修整普遍出现;夹砂陶比例下降,泥制陶比例上升;器形有圜底器、平底器、尖底器、圈足器和三足器等;彩陶在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中普遍出现;
    ⑵石器已发展到以磨制为主,由局部磨光发展到通体磨光,穿孔石器已普遍出现;翻土农具(石铲、石锄等)大量出现;
    ⑶农业经济已从火耕农业发展到锄耕农业;黄河流域普遍种植粟,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
    ⑷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家畜饲养业得到发展,猪已成为主要的家畜。


  • 第2题:

    马家窑文化属于下列哪个时期的文化:()

    A.新石器时代中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参考答案:D

  • 第3题: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编年及阶段性特征?


    参考答案: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12000-前7000年,长江中游发现玉蟾岩、仙人洞、吊桐环等遗址,此类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石器仍以打制的为主,磨制很少;开始制作并使用了陶器,制作粗糙;居民生活有渔猎采集为主,但已有了初期的稻作栽培农业和家畜饲养业。
    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7000-前5000年,长江中游发现考古学文化较多,有城背溪文化、彭头山文化等。中期磨制石器数量与器类显著增加,陶器数量与器类增加,制作技术明显提高,发现较多稻作农业遗存,农业与家畜饲养业已成为居民日常的主要生产活动。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5000-前3000年,有很多重要的发现,诸如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研究也较深入。
    晚期以磨制石器为主,在陶器制作方面,已普遍有了陶车工具,出现了轮制陶器,普遍使用陶窑烧制陶器,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比较发达,发现早期城址,社会复杂化程度较前期有所提高。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3000-前2000年,主要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已开始有了少量的小型的铜质工具,但石器仍然是人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及征战时大量使用的主要工具和武器。石器及陶器制作技术均较发达;城址分布较普遍,发现大型的聚落及墓葬,社会复杂化程度加深。

  • 第4题:

    棺为葬具,出现在();椁为套在棺外的外棺,出现在()

    • A、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
    • B、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中期
    • C、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晚期
    • D、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六七千年),考古界对该阶段使用了哪个文化名称作为概括().

    • A、半坡文化
    • B、环太湖文化
    • C、龙山文化
    • D、仰韶文化

    正确答案:D

  • 第6题:

    试论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发展序列:裴李岗文化-大河村一二期文化-秦王寨类型-王湾三期。

  • 第7题:

    彩陶文化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征,因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所以也称()。


    正确答案:仰韶文化

  • 第8题:

    单选题
    仰韶文化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哪个时期()
    A

    前期

    B

    中期

    C

    晚期

    D

    后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遗址,统称()文化。
    A

    东胡林

    B

    上宅

    C

    雪山

    D

    夏家店下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编年及阶段性特征?

    正确答案: 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12000-前7000年,长江中游发现玉蟾岩、仙人洞、吊桐环等遗址,此类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石器仍以打制的为主,磨制很少;开始制作并使用了陶器,制作粗糙;居民生活有渔猎采集为主,但已有了初期的稻作栽培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7000-前5000年,长江中游发现考古学文化较多,有城背溪文化、彭头山文化等。
    中期磨制石器数量与器类显著增加,陶器数量与器类增加,制作技术明显提高,发现较多稻作农业遗存,农业与家畜饲养业已成为居民日常的主要生产活动。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5000-前3000年,有很多重要的发现,诸如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研究也较深入。晚期以磨制石器为主,在陶器制作方面,已普遍有了陶车工具,出现了轮制陶器,普遍使用陶窑烧制陶器,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比较发达,发现早期城址,社会复杂化程度较前期有所提高。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3000-前2000年,主要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已开始有了少量的小型的铜质工具,但石器仍然是人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及征战时大量使用的主要工具和武器。石器及陶器制作技术均较发达;城址分布较普遍,发现大型的聚落及墓葬,社会复杂化程度加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在淮安青莲岗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学术界称之为()文化。

    正确答案: 青莲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棺为葬具,出现在();椁为套在棺外的外棺,出现在()
    A

    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

    B

    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中期

    C

    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晚期

    D

    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六七千年),考古界对该阶段使用了哪个文化名称作为概括().

    A.半坡文化

    B.环太湖文化

    C.龙山文化

    D.仰韶文化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列举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的主要文化代表(五处以上)


    参考答案:(1)大地湾文化;
    (2)磁山文化;
    (3)白家村文化;
    (4)仰韶文化;
    (5)后李文化-北辛文化;
    (6)大汶口文化早期。

  • 第15题:

    简述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期。


    参考答案:

    约距今7~5千年前。磨制石器已有局部磨光向通体磨光过渡。陶器仍以红陶为主,彩陶的大量流行是这一时期制陶业最鲜明的特征,陶器制作技术有了明显进步,出现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聚落形态进一步发展,各地遗址发布的密度大大增加,反映出农业生产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多,开始出现里一些较大的中心聚落。黄河流域普遍发现粟类作物遗存,长江流域普遍发现稻类作物遗存,原始农业处于发展期。


  • 第16题:

    马家窑文化属于下列哪个时期的文化:()

    • A、新石器时代中期
    • B、旧石器时代晚期
    • C、新石器时代早期
    • D、新石器时代晚期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仰韶文化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哪个时期()

    • A、前期
    • B、中期
    • C、晚期
    • D、后期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最早的陶窑发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

    • A、裴李岗文化遗址
    • B、大汶口文化遗址
    • C、龙山文化遗址
    • D、仰韶文化遗址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特征?

    正确答案: (1)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前陶新石器时期,后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有陶新石器时期。(即陶器的萌芽时期)
    (2)早期石器以打制为主,磨制石器很少。早期磨制石器只是局部磨光。
    (3)农业生产工具和谷物加工用具已出现,如砍伐器、石斧、石锛、磨盘和磨棒。陶器火候较低,质地粗疏,吸水性强。器形为圜底器和平底器。华南地区,为夹砂绳纹陶。
    (4)早期农业是火耕农业。早期家畜饲养业以饲养羊、牛等食草动物为主。
    (5)绝对年代为距今12000年——8000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六七千年),考古界对该阶段使用了哪个文化名称作为概括().
    A

    半坡文化

    B

    环太湖文化

    C

    龙山文化

    D

    仰韶文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从人类发展史上讲,山顶洞人属于()
    A

    旧石器时代晚期

    B

    旧石器时代中期

    C

    新石器时代中期

    D

    新石器时代晚期

    E

    新石器时代早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特征?

    正确答案: (1)分为前后两期。
    (2)陶器前期有进步,但仍有许多原始性。表现:仍以手制为主;器壁较厚,厚薄不均;器形不规整。仍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数量很少。器形以圜底器和平底器为主,有少量的圈足器和三足器。后期制作技术比前期进步,慢轮修整普遍出现。形制较规整,胎壁厚薄均匀。泥质陶比例增加。器形有圜底器、平底器、尖底器、圈足器和三足器。长江中下游,鼎已成为一种主要炊器。彩陶普遍出现。
    (3)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石器很少。从局部磨光发展到通体磨光,穿孔石器普遍出现。器形有石斧、石锛、石铲、石耜、石锄等。经济生活方面,农业发展到锄耕农业。(特点:翻土耕种,熟荒耕作。)长江以种植水稻为主,黄河普遍种植粟。猪作为一种主要家畜饲养。
    (4)年代大约为距今8000年——5000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概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正确答案: 新石器时代中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之间,黄河流域的重要发现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以及北辛文化等,分别概述如下:裴李岗文化,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6100—5000年之间,该文化大体分布在太行山南侧和秦岭东侧的黄河与淮河冲积平原之西部。发现较多墓葬和灰坑,出土石器、骨器和陶器。打制石器占较大比例,也出有磨制石器,典型者有石磨盘磨棒;陶器制法始终以泥条盘筑和泥片贴为主,双耳壶、三足钵、及筒形深腹罐为该文化主体器类。磁山文化,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6100---5000年之间,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东侧河北的中南部。
    磁山文化的房屋建筑流行圆形和椭圆形的地穴或半地穴式,发现有贮存粟类粮食的窖穴;石器以磨制为主,典型者有石磨盘磨棒等,陶器基本的器类有盂、筒腹罐、靴形陶支脚和杯等。老官台文化,绝对年代在公元前6000---5000年之间,主要分布在关中渭河流域、甘肃省东部地区以及汉水上游地区。老官台文化的房屋流行圆形半地穴式,墓葬多为长方形坚穴土坑,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石器既有磨制也有打制,各处所占比例不一样。陶器制法以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为主,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白陶、灰陶白陶及少数黑陶,主要器类浅腹圜底钵、三足钵、筒形深腹三足罐和圈足碗等。北辛文化,绝对年代在公元前5500---4200之间,主要分布在泰山南北两侧。北辛文化流行椭圆形和圆形的浅穴或半地穴式的房屋,皆系小小型单间建筑。墓葬以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为主,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随葬器普遍较贫乏;打制石器始终占较大比例;陶器制法以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为主,出现了少量的红衣陶和单彩陶。主要器类有多种形态的鼎、釜以及盆与钵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最早的陶窑发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
    A

    裴李岗文化遗址

    B

    大汶口文化遗址

    C

    龙山文化遗址

    D

    仰韶文化遗址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