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丁村文化”相关问题
  • 第1题:

    丁村文化最突出的化石材料,是发现了早期智人化石,系年龄为12岁或13岁的3枚人牙化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适用于( )。

    A.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
    B.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批准
    C.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D.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创建
    E.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规划

    答案:A,B,C,E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 第3题:

    甲、乙、丙、丁和戊5人到赵村、李村、陈村、王村4村驻村考察,每人只去一个村,每个村至少去1人。已知:
    (1)若甲或乙至少有1人去赵村,则丁去王村且戊不去王村;
    (2)若乙去赵村或丁去王村,则戊去王村而甲不去陈村;
    (3)若丁、戊并非都去王村,则甲去赵村。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下列______项。

    A.甲去李村,乙去赵村
    B.乙去陈村,丙去赵村
    C.丙去赵村,丁去李村
    D.丁去赵村,戊去王村
    第三部分数理能力

    答案:B
    解析:
    已知:
    ( 1) 甲赵或乙赵 丁王且 戊王
    ( 2) 乙赵或丁王 戊王且 甲陈
    ( 3) ( 丁王且戊王) 甲赵因题干都为推出信息, 无确定信息, 故用假设法, 从最简单的假设, 即条件( 3) 后件“ 甲赵” , 又因肯后无必然, 所以假设甲没去赵村, 否后必否前, 得到: 丁去王村且戊去王村, 且每人只去一个村, 故丁和戊不再去其他村, 以及五个人四个村, 王村已经去了两人, 所以其他人也不会去王村, 填入表格:



    又因戊去王村, 所以对条件( 1) 否后, 得到否前甲和乙都不去赵村;
    同时又因丁去王村, 所以对条件( 2) 肯前, 得到肯后, 戊去王村且甲不去陈村填入:



    此时丙只能去赵村, 且不去其他村, 填入:



    此时乙只能去陈村, 且不去其他村, 填入:



    最后甲去李村。

  • 第4题: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的繁衍生息。


    答案:错
    解析:

  • 第5题:

    渼陂古村现是()。

    • A、江西历史文化名村
    • B、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旧石器文化包括重庆巫山、()元谋、蓝田人石器、北京人、长阳人石器、丁村文化、下川文化、山顶洞文化等。

    • A、山西
    • B、陕西
    • C、云南
    • D、贵州

    正确答案:C

  • 第7题:

    丁村遗址


    正确答案: 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襄汾县。距今12万年至距今10万年。遗址共出土有3枚丁村人的牙齿化石,2000余件丁村人打制的石器以及与丁村人同时生存的28种哺乳动物、5种鱼类、30多种软体动物的化石。发现的石器类型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球等,其中尤以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点。后被正式定名为丁村文化。丁村遗址为了解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第8题:

    甲村为了灌溉A土地,与乙村签订了书面合同,约定甲村每年支付乙村1万元,甲村在乙村的B水库取水1千吨,合同期限为10年。双方办理了地役权登记手续。一年后,甲村将A地承包给丙,乙村将B水库承包给丁。后来,丙经过甲村的允许,将部分土地转包给戊,转包的土地需要灌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丁无权禁止丙继续在B水库取水
    • B、丁有权禁止丙继续在B水库取水
    • C、丁有权禁止戊在B水库取水
    • D、丁无权禁止戊在B水库取水

    正确答案:A,D

  • 第9题:

    判断题
    丁村遗址位于临汾市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沿岸,距今约100万年,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是山西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最为典型的文化遗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丁村文化细小石器的文化风貌,说明由北京人文化所开创的华北旧石器文化的小石器传统,经过许家窑文化的发展,到峙峪文化已经成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旧石器文化包括重庆巫山、()元谋、蓝田人石器、北京人、长阳人石器、丁村文化、下川文化、山顶洞文化等。
    A

    山西

    B

    陕西

    C

    云南

    D

    贵州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文化遗址中,(  )位于山西省。
    A

    下川文化遗址

    B

    丁村文化遗址

    C

    峙峪文化遗址

    D

    匼河文化遗址

    E

    蓝田文化遗址


    正确答案: B,E
    解析:
    A项,下川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西70公里的下川乡,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B项,丁村文化遗址位于山西襄汾丁村,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文化遗址。C项,峙峪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朔县城西北峙峪村附近,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D项,匼河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E项,蓝田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

  • 第13题:

    丁村文化遗址


    参考答案:

    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南5公里的汾河东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3年于此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1954年进行调查并作重点发掘发现了28种动物化石和2005件旧石器。特别是3枚人类牙齿化石,经鉴定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命名为“丁村人”。发掘出的石器,原料为角页岩,属石片石器系统。石器较粗糙,以直接打击法打制,六棱大尖状器最典型。由于石器有显著特点,故名为“丁村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代表。


  • 第14题:

    甲、乙、丙三村分别按20%、30%、50%的比例共同投资兴建一座水库,蓄水量10万立方米,约定用水量按投资比例分配。某年夏天,丙村与丁村约定当年7月中旬丙村从自己的用水量中向丁村供应灌溉用水1万立方米,丁村支付价款10000元。供水时,水渠流经戊村,戊村将水全部截流灌溉本村农田。丁村因未及时得到供水,致秧苗损失5000元。丁村以为丙村故意不给供水,遂派村民将水库堤坝挖一缺口放水,堤坝因此受损,需花20000元方可修复。问:
    (1)丙村与丁村之间的约定是否有效为什么
    (2)对于堤坝的毁坏,谁可以作为原告起诉丁村,要求丁村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丙村和丁村的协议有效。根据民法原理,按份共有人行使其财产所有权时,应当按协议办理,如没有协议,则可由共有人协商一致或按多数共有人的意见办理。本案中丙村根据协议享有10万立方米蓄水量中的50%即5万立方米的用水量,其向丁村转让1万立方米的用水权的协议,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且没有损害甲、乙两位共有人的利益,应为合法有效。 (2)甲、乙、丙三村可以以侵权为由,作为原告起诉丁村。因为水库的所有权属于甲、乙、丙三村共有,虽然丁村认为丙村故意不按约定供水,违约在先,但其挖坏堤坝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丙村的财产权,同时也侵犯了甲、乙两村的财产权。所以,甲、乙、丙三村可作为共同原告,要求丁村赔偿损失。

  • 第15题:

    山西迄今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地点与遗址达300多处,是全国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区。著名的有()。

    A.西侯度文化
    B.陶寺遗址
    C.丁村文化
    D.仰韶文化
    E.龙山文化

    答案:A,B,C
    解析:

  • 第16题:

    甲村为了灌溉A地,与乙村签订书面合同,约定:甲村每年支付乙村4 000元,在乙村的水库取水10 000立方米;期限为20年。合同签订后,双方办理了权利登记。一年后,甲村将A地发包给丙。后丙将部分承包地转包给丁。在丙将部分承包地转包给丁后,关于取水的权利表述正确的是( )。

    A.只有丙有权取水
    B.只有丁有权取水
    C.丙、丁均有权取水
    D.丙、丁均无权取水

    答案:C
    解析:
    《物权法》第162条规定:“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或者负担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时,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宅基地使用权人继续享有或者负担已设立的地役权。”第164条规定:“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的,地役权一并转让,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题中,甲村是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对乙村水库的地役权,甲村在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时,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丙继续享有甲村设立的取水权。后丙又将部分土地转包给丁,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地役权一并转让,丁也有权取水。因此C项正确。

  • 第17题:

    被誉为“中国端砚文化村”的是肇庆端州区的()个村。


    正确答案:白石村

  • 第18题:

    山西省重点打造的示范村类型包括()。

    • A、工矿一体示范村
    • B、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示范村
    • C、绿色生态示范村
    • D、休闲观光示范村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丁村文化


    正确答案: 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种人类文化。1953年发现于山西襄汾丁村,1954年以来共发现化石地点14处,石器地点11处,同时发现了人类化石,计门齿2颗、臼齿一颗,1976年又发现婴儿顶骨一件。根据哺乳动物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丁村石器多以角页岩为原料,占总数的95%以左右,少量为燧石、石灰岩、玄武岩、石英、石英岩、闪长岩制成。丁村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数量较少,其数量略少于总量的1/3。大部分石片均有使用痕迹,很少进行第二步加工,多以碰砧法制成。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和石球等,其中厚三棱尖状器为其所特有。

  • 第20题:

    判断题
    丁村文化这种分布密集、范围广阔、年代跨度大的显著特点,在中国和世界范围都属罕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丁村文化

    正确答案: 1953年于山西省襄汾县发现。据铀系法断代,距今约16万年至21万年。文化遗物有人类顶骨和牙齿化石及动物化石。牙齿为12、3岁儿童,门齿呈铲形,与北京猿人的门齿相近。顶骨有印加骨,骨壁比北京猿人薄。其形态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石器原料以角质岩为主,打制方法为碰砧法、摔击法和锤击法。器形有砍砸器、手斧、石球、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和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是丁村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石器。丁村文化石器是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传统之一,“匼河—丁村系”的代表,与西侯度文化、蓝田文化和匼河文化等有密切的源流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牡丹江镜泊湖附近的(  )是一处能充分体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旅游景点。
    A

    渤海镇朝鲜民俗文化村

    B

    赫哲民族文化村

    C

    蒙古村

    D

    畲族民族村


    正确答案: B
    解析: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其附近的渤海镇朝鲜民俗文化村是一处能充分体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旅游景点。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古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的有(  )。
    A

    丁村遗址

    B

    刘家岔遗址

    C

    巨家塬遗址

    D

    大地湾遗址

    E

    马家窑遗址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项,丁村遗址位于山西临汾襄汾县;B项,刘家岔遗址位于甘肃庆阳环县虎洞乡;C项,巨家塬遗址位于甘肃庆城县温泉乡;D项,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县;E项,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定西临洮县。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属于遵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的是(  )。
    A

    玛瑙村

    B

    丙安村

    C

    沙滩村

    D

    龙潭村


    正确答案: D
    解析:
    ACD三项,凤冈县绥阳镇玛瑙村、遵义县新舟镇沙滩村和务川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均属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