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筹饷的方法不包括下面哪一个?()A、劝捐B、勒捐C、厘捐D、罚捐

题目

湘军筹饷的方法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 A、劝捐
  • B、勒捐
  • C、厘捐
  • D、罚捐

相似考题
更多“湘军筹饷的方法不包括下面哪一个?()A、劝捐B、勒捐C、厘捐D、罚捐”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丙三个班向希望工程捐赠图书,已知甲班有1人捐6册、有2人各捐7册,其余各捐11册;乙班有1人捐6册,有3人各捐8册,其余各捐10册;丙班有2人捐4册,6人各捐7册,其余人各捐9册。已知甲班捐书总数比乙班多28册,乙班比丙班多101册,各班捐书总数在400—550之间。那么,甲、乙、丙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

    A. 48,50,53

    B. 49,51,53

    C. 51,53,49

    D. 49,53,51


    正确答案:C
    9. C。【解析】本题可先估算甲班人数。甲班人数:由题意,甲班比丙班多捐 28+101=129(册),而丙班捐书不少于400册。所以甲班捐书在529~550册之间,设甲班人数为x,则529≤1×6+2×7+11(x-3)≤550,即,故x可取50或 51。下面逐一核算。如果甲班有50人,则甲班共捐书1×6+2×7+11(50-3)= 537(册)。这样,乙班捐书537-28=509册。于是乙班人数应有(509-6-8×3 )/10+4=51.9人。人数应为整数,所以不合题意,因此甲班应有51人。

  • 第2题:

    公司号召员工为贫困灾区捐款,你会选择哪种做法?( )

    A.因为是自愿捐款.自己可以不捐

    B.自己工资低,少指点

    C.看别人捐多少就捐多少

    D.尽量多捐点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某慈善基金会收到一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多方调查得知,是林川、吴飞、郑傅和郭博四人中的一人捐的。但问到他们时,林川说“我没捐”;郑傅说“是吴飞捐的”;吴飞说“是郭博捐的”;郭博说“不是我捐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为真?

    A.林川说真话,是吴飞捐的
    B.林川说假话,是林川捐的
    C.吴飞说真话,是郭博捐的
    D.郑傅说假话,是郑傅捐的

    答案:B
    解析:
    吴飞的话与郭博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真可知林川的话为假,则可推出是林川捐的。

  • 第4题:

    单位在为雪灾地区人民捐款的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查找,可以断定是
    张、李、陈、王四人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张说:“不是我捐的。”
    李说:“是王捐的。”
    陈说:“是李捐的。”
    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哪项最有可能为真?

    A.是李和王捐的
    B.是张和陈捐的
    C.是陈和王捐的
    D.是张和李捐的

    答案:B
    解析:
    由题干可知李和王的话矛盾,必定一真一假,所以张和陈说的是假话,可以推出张捐了、李没捐,可能的人选包含张不包含李。故本题选B。

  • 第5题:

    学校的抗洪赈灾义捐活动收到一大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 一位捐的。经询问,周说:“不是我捐的。”吴说:“是王捐的。”郑说:“是吴捐的。”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退出( )项是真的。

    A.周说的是真话,是吴捐的 B.周说的是假话,是周捐的
    C.吴说的是真话,是王捐的 D.郑说的是假话,是郑捐的
    E.王说的是真话,是郑捐的

    答案:B
    解析:
    根据排中律可以很快解决问题。吴和王的话互相矛盾,因此,其中必有一真。又只有一人说真话,可推出周和郑均说假话,即事实上是周捐的款。所以B项为真。
    ##niutk

  • 第6题:

    湘军筹饷厘捐的厘金分为几种?()

    • A、2
    • B、3
    • C、4
    • D、5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某慈善基金会收到一名没有署名的捐款,经多方调查得知,是林川、吴飞、郑傅、郭博四人中一人中捐的,但问他们时,林川说:“我没捐”,郑傅说:“是吴飞捐的”,吴飞说:“是郭博捐的”,郭博说:“不是我捐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为真?

    • A、林川说真话,是吴飞捐的 
    • B、林川说假话,是林川捐的 
    • C、吴飞说真话,是郭博捐的 
    • D、郑傅说假话,是郑傅捐的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湘军筹饷的方法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A

    劝捐

    B

    勒捐

    C

    厘捐

    D

    罚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在附捐邮票上,邮资面值和附捐金额的表示方法是()。

    正确答案: 邮资面值+附捐金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位号召员工为贫困灾区捐款,你会选择哪种做法?( )

    A.因为是自愿捐款,自己可以不捐

    B.自己工资低,少捐点

    C.看别人捐多少就捐多少

    D.尽量多捐点


    答案:D

  • 第11题:

    学校在为云南鲁甸地震的义捐活动中收到的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证,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周:不是我捐的
    吴:是王捐的
    郑:是吴捐的
    王: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是真的:
    A是吴和王捐的
    B是周和王捐的
    C是郑和王捐的
    D是郑和吴捐的


    答案:C
    解析:
    解析:
    使用代入法,吴和王的话矛盾。
    代入A则周说真话,吴说真话,郑说真话,王说假话,三人说真话,与题干矛盾;
    代入B则周说假话,吴说真话,郑说假话,王说假话,三假与题干矛盾;
    代入C则周吴说真话,郑王说假话,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 第12题:

    甲、乙、丙三个班向希望工程捐赠图书,已知甲班有1人捐6册,有2人各捐7册,其余各捐11册;乙班有1人捐6册,有3人各捐8册,其余各捐10册;丙班有2人捐4册,6人各捐7册,其余人各捐9册。已知甲班捐书总数比乙班多28册,乙班比丙班多101册,各班捐书总数在400~550册之间。那么,甲、乙、丙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

    A. 48,50,53
    B. 49,51,53
    C. 51,53,49
    D. 49,53,51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求甲、乙、丙三个班的人数,为此可先估算甲班人数。先估算甲班人数:由题意,甲班比丙班多捐28 + 101 = 129(册),而丙班捐书不少于400册。所以甲班捐书在529-550册之间,
    设甲班人数为 X,则 529≤1X6 + 2X7 +11(x-3)≤550,即 ,故x可取50或51。
    下面再逐一核算。
    如果甲班有50人,则甲班共捐书1X6 + 2X7 + 11 X(50-3) = 537(册)。
    这样,乙班捐书537-28 = 509(册)。
    于是乙班人数应有(509-6 -8X3)/10 + 4 = 51. 9(人)。
    人数应为整数,所以不合题意,因此甲班应有51人。故答案为C。

  • 第13题:

    单位倡导捐钱给灾民时,你通常的做法是( )。

    A.不捐
    B.尽力捐献
    C.捐一点
    D.看别人捐多少再说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在附捐邮票上,邮资面值和附捐金额的表示方法是()。


    正确答案:邮资面值+附捐金额

  • 第15题:

    附捐邮票面值与附加金额的表示方法有()。

    • A、印有邮资+附捐金额
    • B、印有邮资和售价
    • C、不印附捐金额
    • D、不印邮资,只印附捐金额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单选题
    湘军筹饷厘捐的厘金分为几种?()
    A

    2

    B

    3

    C

    4

    D

    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多选题
    附捐邮票面值与附加金额的表示方法有()。
    A

    印有邮资+附捐金额

    B

    印有邮资和售价

    C

    不印附捐金额

    D

    不印邮资,只印附捐金额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