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更多“简述《环境科学大词典》的定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正确答案: 《汉语大字典》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以“字”为中心,形、音、义兼顾,力求历史地、全面地、正确地反映其演变和发展。全书以历代辞书为依据,并参考其他古今著作,共列收单字54678个,是古今正体汉字的大汇编。
    《汉语大词典》以汉语一般语词为主,共收录37万多条,包括单字22000多个,死字、僻词和专科词汇不收。收录一般语词数量之多,这是其突出特点。
    它们根据相互的分工,按照各自侧重,对古今汉语字词作了一次全面系统地清理、总结,它们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国内外汉语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其问世在我国辞书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 第2题:

    从生态学的环境定义可知,其范围要比环境科学的环境定义狭窄的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简述环境的定义及当前全球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定义: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
    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锐减,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

  • 第4题:

    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定义可以用()来概括。


    正确答案:地球表层

  • 第5题:

    简述军事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正确答案: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 第6题:

    简述科学认识定义。


    正确答案: 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认识就是科学认识主体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认识中介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②从科学研究过程看,科学认识是从研究科学问题入手,经观察实验搜集经验材料,科学抽象和理性分析整理感性材料,提出假设并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以达到探求自然规律的目的。

  • 第7题:

    简述科学的新闻定义对新闻学的意义


    正确答案:科学的新闻学定义是科学的新闻观的重要支柱,由于它用简练准确的文字,表述了新闻的本质及其主要特征,对普及新闻学知识就起着登堂入室的导引作用,因此中外新闻学都十分注重对新闻定义的研究和表述。

  • 第8题:

    填空题
    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定义可以用()来概括。

    正确答案: 地球表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广义秘书定义的科学性。

    正确答案: (1)这个定义中的领导一词对于公务秘书、非公务秘书,对于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都适用,适合复杂多样的领导的现实情况。
    (2)这个定义表达了秘书所居的近身位置,对领导的直接服务关系,以及从事事务与信息助手等工作,这些均系秘书职业带本质的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大型语文辞书误释的原因。(以《辞海》、《汉语大词典》为例)

    正确答案: 1)把僻义当作常用义来理解。
    2)把古义当作今义来理解。
    3)把形近义异的词语视作同义词。
    4)把异形同义词误解为不同词语。
    5)误解词语结构。
    6)随文作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科学认识定义。

    正确答案: 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认识就是科学认识主体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认识中介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②从科学研究过程看,科学认识是从研究科学问题入手,经观察实验搜集经验材料,科学抽象和理性分析整理感性材料,提出假设并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以达到探求自然规律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环境的定义及当前全球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定义: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
    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锐减,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的定义应该是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简述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定义?


    正确答案: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

  • 第15题:

    简述科学思维的定义。


    正确答案:形成于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 第16题:

    简述《辞海》、《汉语大词典》中有些词未收的原因。


    正确答案:1)一种可能是资料摘录者取证时不够仔细,把它们给漏了。
    2)还有一种可能则是取证虽然看到了,但并没有意识到是词,未加摘录。

  • 第17题:

    简述环境的定义和分类(构成环境因素和根源),以及各类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根据环境成因分类: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关系: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人类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支撑、调节、涵养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适应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自然环境的恶化会破坏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以致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自然环境有赖于人工环境的美化、衬托、补充,使之更利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但是,人工环境的不适当地建造和发展,也会损害自然生态,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根据根源分类:
    环境问题:狭义上,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广义上,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问题。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将其分为:
    ①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亦称原生环境问题,
    ②第二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因素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亦称次生环境问题。

  • 第18题:

    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 


    正确答案:计算机科学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包括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科学侧重于研究现象、揭示规律;技术则侧重于研制计算机和研究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科学是技术的依据,技术是科学的体现;技术得益于科学,它又向科学提出新的课题。

  • 第19题:

    简述热环境、冷环境的定义。


    正确答案: 热环境指气温、气湿、热辐射和气流等物理因素综合作用阻碍人体散热,导致着单薄衣服的人发生生理热紧张并对工效产生不利影响的环境,一般气温>29℃的环境视为热环境。冷环境指气温、气湿、热辐射和气流等物理因素综合作用促进人体散热,导致人发生冷应激反应并对工效产生不利影响的环境,一般气温<10℃环境视为冷环境。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环境科学大词典》的定义?

    正确答案: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从生态学的环境定义可知,其范围要比环境科学的环境定义广泛的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辞海》、《汉语大词典》中有些词未收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一种可能是资料摘录者取证时不够仔细,把它们给漏了。
    2)还有一种可能则是取证虽然看到了,但并没有意识到是词,未加摘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正确答案: 《汉语大字典》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以“字”为中心,形、音、义兼顾,力求历史地、全面地、正确地反映其演变和发展。全书以历代辞书为依据,并参考其他古今著作,共列收单字54678个,是古今正体汉字的大汇编。
    《汉语大词典》以汉语一般语词为主,共收录37万多条,包括单字22000多个,死字、僻词和专科词汇不收。收录一般语词数量之多,这是其突出特点。
    它们根据相互的分工,按照各自侧重,对古今汉语字词作了一次全面系统地清理、总结,它们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国内外汉语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其问世在我国辞书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