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并联系实际,说明其对教育的影响。

题目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并联系实际,说明其对教育的影响。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更多“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并联系实际,说明其对教育的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表现: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 第2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答案:
    解析: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经验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以下概括:(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 第3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这个阶段的儿童形成了客体永久性,对自我和他人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还未掌握守恒概念,泛灵论。(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N1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认识到守恒概念,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入逻辑思维的阶段。守恒是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 第4题: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为:
    (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因此皮亚杰十分注重“活动法教学”,他提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活动法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只有儿童自己通过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因此他也提出要重视视听教学,使儿童直观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日后的抽象逻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皮亚杰强调兴趣和需要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他说:“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的存在;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该考虑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
    (3)发现式教学方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就是发现式教学法。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满足他们发现需要的过程。
    (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皮亚杰曾明确提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只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人是有创造性的,有发明才能的。教育的第二个目标,在于塑造能有批判力的人,而不是接受一切的人。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从学习者内部构成的,因此教育必须重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在他看来,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主动积极和不断的建构活动。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建构他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儿童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这个主体与外部世界这个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渐建构的结果。因为只有儿童自己发现的东西,他才能积极地将其同化或顺应。皮亚杰的“主动性”有两个含义:
    ①儿童直接作用于他的环境,
    ②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主动性。
    儿童通过自己的主动性而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教育的作用是发现最适宜的环境和方法,帮助儿童自己去组织认知能力的发展。
    (7)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皮亚杰认为认知起源于动作,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应该使儿童通过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进行学习。他还指出,游戏是幼儿所特有的活动中的一种活动。
    (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皮亚杰很强调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与他人交往及儿童之间相互交往,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这种社会交往主要是指社会合作,特别是儿童之间的合作。它是推动儿童个性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

  • 第5题:

    “教育应该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B、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
    •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D、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思维理论研究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划分标准提出了挑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②认知特点: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低级的行为图式;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2)前运算阶段(2~7岁)。“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 第8题:

    问答题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②认知特点: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低级的行为图式;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2)前运算阶段(2~7岁)。“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皮亚杰是第一位完整叙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学者,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儿童心理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分析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参考价值)

    正确答案: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
    主要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手的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个体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学前期)
    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言语的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出现了“表象性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
    守恒概念的形成;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出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别人的所思所想的去自我中心,以及具体逻辑推理并使其序列化的能力形成。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初中)
    个体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进行抽象思维或命题推理。
    评价:
    大量研究表明,皮亚杰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发展阶段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存在阶段过渡的特殊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确认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受到的批评:独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行为发展;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较少教育价值;各年龄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 对教育的参考价值: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同化才有可能实现,而主动的同化则须以适当的运算结构的存在为前提。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性大于实用性 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和特点按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 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尽量与学生面对面沟通,让他用自己的话说出他对问题的看法及解题思路;第二,对于答错的学生,应让他在毫无恐惧的情景下,说明对问题性质的了解及思维过程。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教育训练可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皮亚杰理论中认知发展阶段特征的性质。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以下性质:
    (1)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 这里所说的连续和恒定不是指时间(年龄),而是指相继的次序。年龄只是一个表示阶段的形式化指标,在某一特定的全域中,研究者可以利用年龄线索来表示这些阶段的特征,但年龄线索是极容易变化的,不仅表现在不同的全域间具有时间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全域中,个体的发展不仅有赖于他的成熟、他的经验,也有赖于社会环境。 阶段的连续性除了表现为次序的恒定外,还必须当作是稳定的。即行为的连续顺序应具有普遍性,否则,就不能确定阶段。
    (2)阶段的整合性。
    整合性指阶段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某一年龄所构造的结构将成为下一年龄结构的一个整合的部分。
    (3)阶段的双重性。
    每一个阶段,一方面包括一个准备水平,另一方面包括一个完成水平。这是由于每一个阶段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同化和顺化,需要连续地平衡,最后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的结构。所以,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形成的过程和最后平衡的形式。最后平衡的形式,意味着整体结构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达到道德的自律。()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最高水平是自律道德。

  • 第14题:

    简述皮亚杰的守恒实验,并指出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并阐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


    答案:
    解析:
    皮亚杰设计的守恒实验是为了证实幼儿思维的不可逆性在液体守恒实验中,向儿童呈现两只相同的玻璃杯,杯中装有等量的液体。在儿童确认两只杯中的液体是相等的之后,实验者把其中一杯液体倒入旁边一只较高、较细的杯子中,液面自然升高,然后问儿童“哪个杯子的水多一些”。实验结果表明5-6岁儿童处于守恒的转折阶段,儿童一般在8岁左右达到守恒。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属于前运算阶段。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2)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一阶段,表象和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在儿童心理上起了重要作用,思维的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开始出现“守恒”,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能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但这种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4)形式运算阶段(12 -15岁)。青少年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在不断发展,思维水平已经开始接近成人。

  • 第15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第一,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第二,认识事物的顺序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第三,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②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第一,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第二,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三,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第四,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是恒定不变的。③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逆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内容,也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学校教育要做到:①提供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②创设最佳的难度。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③了解儿童如何思考。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理解或知识。因为学生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检验自己的思维并不断地得到反馈的,具体的经验也提供了思维的素材,教师只有了解儿童的思考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④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主动。⑤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皮亚杰特别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 第16题:

    联系实际论述外国儿童家庭教育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中国孩子更需要接受挫折教育、逆境教育、独立教育;中国家庭应当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应当更加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和支持。

  • 第17题:

    论述皮亚杰理论中影响发展的因素,并简单谈谈因素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即发展的条件有四个,即成熟、物质环境的经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1)成熟。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对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经验。这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包括三类不同的来源:简单的练习、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3)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指语言和教育的影响。
    (4)平衡化。皮亚杰注意到,每一个结构的形成,不是两种对立力量的均衡,而是一个自动调的过程。结构的构造主要是平衡化的工作。平衡化是主体对外界干扰所进行的一些积极的反应的一个集合。

  • 第18题:

    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 第19题:

    联系实际谈谈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影响。


    正确答案:受皮亚杰知识建构理论的影响,幼儿园课程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鼓励儿童的探索和发现,促进儿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皮亚杰理论使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主张教育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并突出以同化为主的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机构中的重要性。

  • 第20题:

    问答题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为:
    (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因此皮亚杰十分注重“活动法教学”,他提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活动法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只有儿童自己通过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因此他也提出要重视视听教学,使儿童直观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日后的抽象逻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皮亚杰强调兴趣和需要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他说:“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的存在;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该考虑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
    (3)发现式教学方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就是发现式教学法。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满足他们发现需要的过程。
    (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皮亚杰曾明确提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只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人是有创造性的,有发明才能的。教育的第二个目标,在于塑造能有批判力的人,而不是接受一切的人。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从学习者内部构成的,因此教育必须重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在他看来,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主动积极和不断的建构活动。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建构他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儿童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这个主体与外部世界这个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渐建构的结果。因为只有儿童自己发现的东西,他才能积极地将其同化或顺应。皮亚杰的“主动性”有两个含义:
    ①儿童直接作用于他的环境,
    ②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主动性。
    儿童通过自己的主动性而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教育的作用是发现最适宜的环境和方法,帮助儿童自己去组织认知能力的发展。
    (7)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皮亚杰认为认知起源于动作,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应该使儿童通过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进行学习。他还指出,游戏是幼儿所特有的活动中的一种活动。
    (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皮亚杰很强调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与他人交往及儿童之间相互交往,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这种社会交往主要是指社会合作,特别是儿童之间的合作。它是推动儿童个性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皮亚杰理论中影响发展的因素,并简单谈谈因素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即发展的条件有四个,即成熟、物质环境的经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1)成熟。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对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经验。这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包括三类不同的来源:简单的练习、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3)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指语言和教育的影响。
    (4)平衡化。皮亚杰注意到,每一个结构的形成,不是两种对立力量的均衡,而是一个自动调的过程。结构的构造主要是平衡化的工作。平衡化是主体对外界干扰所进行的一些积极的反应的一个集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并联系实际,说明其对教育的影响。

    正确答案: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划分理论。

    正确答案:
    皮亚杰以“运算”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这一阶段后期,儿童由最初的尝试错误式的解决问题,发展到更有计划性的解决问题,此时我们称之为“思维”开始萌芽,这意味着儿童能够思考和规划其行为了。
    (2)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的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表象或形象图式。由于语言的发展,使得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再局限于感知活动,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此阶段的思维主要特点有:①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②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③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④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大约青春前期左右,儿童的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他们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