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误区: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就是一堂好课;挤占了儿童思考的时间。
应对策略:要从思想上认识到CAI不是万能的,作用是有限的;从数学内容本身出发考虑是否选择CAI技术;弄清CAI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而不是相反。
更多“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的策略。”相关问题
  • 第1题:

    用实例分别说明在小学数学规则导入阶段的教学组织中如何运用“情境导入策略”、“活动导入策略”及“问题导入策略”的?


    正确答案: ⑴情境导入。是最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策略。如:在初次学习除法时,可呈现此情境:“有6块巧克力,要分给3个小朋友,如果要使每位小朋友分到的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于是,有学生就会利用已有经验,开始用“依次分”的方式去尝试。这样的活动不仅揭示了出发的本质意义——平均分,而且还能揭示其基本的算法。
    ⑵活动导入。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策略。如:在几何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规则,教师通常都会先设计一些诸如测量包装纸等活动,让儿童先去动手尝试,使他们在各种尝试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规律。
    ⑶问题导入。通常在一些规则的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采用的策略。如:学生已经习得了基本的二位数除法规则后(像132÷12),教师就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像1318÷12)。当学生用已有规则尝试解题时,就会遇到新问题,因为第一次除得的余数加上十位上的“1”再被12去除时,不够商1,怎么办?多次的尝试和思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定位“,而且使学生已习得的关于除法的规则获得了拓展。

  • 第2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


    正确答案: 1、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相结合的过程。
    2、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
    3、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互动的合作过程。

  • 第3题:

    用实例分别说明在小学数学规则导入阶段的教学组织中如何运用“情境导入策略”、“活动导入策略”以及“问题导入策略”的?


    正确答案: 所谓“规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先向学生呈现某个规则,然后通过若干的实例来说明规则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比较适用于规则的下位学习,其条件是学生必须掌握构建规则的必要概念。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规则后,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构建的数学概念,直接获得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规则,然后再通过多个例证进行验证。

  • 第4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意义。多功能教学手段有哪些?


    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意义:它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用以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介。
    (1)教学手段是学生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
    (2)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3)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更新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多功能教学手段有:数学彩条(奎逊耐彩色棒)、逻辑块、几何钉板、七巧板。

  • 第5题:

    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彩条。


    正确答案: 数学彩条,也叫奎逊耐彩色棒,是一种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应用十分广泛的小学数学学具。数学彩条由十种颜色、十种长度的木条(或塑料棒)组成。每根彩条的横截面都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十种颜色分别是白色(b)(括号内字母为该颜色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22个、红色(h)——12个、绿色(l)——10个、紫色(z)——6个、桔黄色(j)——4个、深绿色(s)——4个、乌黑色(w)——4个、咖啡色(k)——4个、天蓝色(t)——4个、橙色(c)——4个。共74个。十种彩条的长度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10厘米。小学数学各年级的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操作数学彩条,使学生建立起较深刻的感性认识,进而建立起有关数学内容的模型和表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用白色的彩条(b)表示1,其他颜色彩条分别表示2,3,„„10。这样,就可以用它认识整数和四则运算。
    例如:(1)两个彩条接起来同另外一个彩条一样长,用这种关系可以表示数的组成。
    (2)用一个橙色彩条和若干个白色彩条,就可以表示11-19各数。
    (3)加法和减法:两个彩条连接在一起就可以表示相加。把两个彩条并排摆在一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两个彩条之间的关系就是表示减法。两个彩条相差部分同某一个彩条一样长,这个彩条表示的数就是减法的差。
    (4)乘法和除法:用单一颜色的彩条连在一起,表示n个相同加数连加,用这种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
    (5)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彩条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应用题的涵义,准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6)用其他颜色的彩条表示1,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此外,运用数学彩条还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和开展智力游戏。

  • 第6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
    基本内容: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亦即教学目标设计;
    (2)设计教学策略,亦即教学策略设计;
    (3)进行教学评价设计。
    过程: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若干因素进行分析和设计,而后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方案。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教学思路、教学反思

  • 第7题: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运用阅读法进行教学时,适宜采取()的方法。

    • A、边讲边读
    • B、只读不讲
    • C、先读后讲
    • D、先讲后读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填空题
    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及()等三个问题。

    正确答案: (创设的)问题情境(须)有,注重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要)注意适时(的)指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以及()等。

    正确答案: 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
    基本内容: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亦即教学目标设计;
    (2)设计教学策略,亦即教学策略设计;
    (3)进行教学评价设计。
    过程: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若干因素进行分析和设计,而后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方案。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教学思路、教学反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的策略。

    正确答案: 误区: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就是一堂好课;挤占了儿童思考的时间。
    应对策略:要从思想上认识到CAI不是万能的,作用是有限的;从数学内容本身出发考虑是否选择CAI技术;弄清CAI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而不是相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用实例分别说明在小学数学规则导入阶段的教学组织中如何运用“情境导入策略”、“活动导入策略”及“问题导入策略”的?

    正确答案: ⑴情境导入。是最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策略。如:在初次学习除法时,可呈现此情境:“有6块巧克力,要分给3个小朋友,如果要使每位小朋友分到的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于是,有学生就会利用已有经验,开始用“依次分”的方式去尝试。这样的活动不仅揭示了出发的本质意义——平均分,而且还能揭示其基本的算法。
    ⑵活动导入。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策略。如:在几何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规则,教师通常都会先设计一些诸如测量包装纸等活动,让儿童先去动手尝试,使他们在各种尝试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规律。
    ⑶问题导入。通常在一些规则的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采用的策略。如:学生已经习得了基本的二位数除法规则后(像132÷12),教师就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像1318÷12)。当学生用已有规则尝试解题时,就会遇到新问题,因为第一次除得的余数加上十位上的“1”再被12去除时,不够商1,怎么办?多次的尝试和思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定位“,而且使学生已习得的关于除法的规则获得了拓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 


    正确答案: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 第14题:

    简述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教学策略。


    正确答案: 教学策略当然就是指教师在课堂学习的组织过程中的一种指导行为方式与方法抉择或创设的方略。构建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组织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教师确定教学组织过程的依据、有助于抉择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构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有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认识、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诠释。教学策略建构依赖于准备原则、活动原则、主动参与的原则、兴趣性原则、个别适应的原则。教学策略的基本类型有“照本宣科策略”、“简单对话策略”与“思维交互策略”。现代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特点是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 第15题:

    简述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如何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条件?


    正确答案: 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
    (1)小学数学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实际情;
    (4)客观条件
    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条件:
    (1)教学手段应与教科书内容协调一致;
    (2)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充分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和心理水平。

  • 第16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含义,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

  • 第17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②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③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
    ④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⑤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规律
    ⑥小学数学具体内容的分析与教学
    (2)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
    ①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②提出和思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
    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 第18题:

    下列()合作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很合适。

    • A、课堂讨论
    • B、角色扮演
    • C、竞争
    • D、协同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用实例分别说明在小学数学规则导入阶段的教学组织中如何运用“情境导入策略”、“活动导入策略”以及“问题导入策略”的?

    正确答案: 所谓“规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先向学生呈现某个规则,然后通过若干的实例来说明规则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比较适用于规则的下位学习,其条件是学生必须掌握构建规则的必要概念。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规则后,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构建的数学概念,直接获得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规则,然后再通过多个例证进行验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含义,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如何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条件?

    正确答案: 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
    (1)小学数学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实际情;
    (4)客观条件
    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条件:
    (1)教学手段应与教科书内容协调一致;
    (2)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充分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和心理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教学策略。

    正确答案: 教学策略当然就是指教师在课堂学习的组织过程中的一种指导行为方式与方法抉择或创设的方略。构建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组织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教师确定教学组织过程的依据、有助于抉择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构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有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认识、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诠释。教学策略建构依赖于准备原则、活动原则、主动参与的原则、兴趣性原则、个别适应的原则。教学策略的基本类型有“照本宣科策略”、“简单对话策略”与“思维交互策略”。现代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特点是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彩条。

    正确答案: 数学彩条,也叫奎逊耐彩色棒,是一种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应用十分广泛的小学数学学具。数学彩条由十种颜色、十种长度的木条(或塑料棒)组成。每根彩条的横截面都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十种颜色分别是白色(b)(括号内字母为该颜色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22个、红色(h)——12个、绿色(l)——10个、紫色(z)——6个、桔黄色(j)——4个、深绿色(s)——4个、乌黑色(w)——4个、咖啡色(k)——4个、天蓝色(t)——4个、橙色(c)——4个。共74个。十种彩条的长度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10厘米。小学数学各年级的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操作数学彩条,使学生建立起较深刻的感性认识,进而建立起有关数学内容的模型和表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用白色的彩条(b)表示1,其他颜色彩条分别表示2,3,„„10。这样,就可以用它认识整数和四则运算。
    例如:(1)两个彩条接起来同另外一个彩条一样长,用这种关系可以表示数的组成。
    (2)用一个橙色彩条和若干个白色彩条,就可以表示11-19各数。
    (3)加法和减法:两个彩条连接在一起就可以表示相加。把两个彩条并排摆在一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两个彩条之间的关系就是表示减法。两个彩条相差部分同某一个彩条一样长,这个彩条表示的数就是减法的差。
    (4)乘法和除法:用单一颜色的彩条连在一起,表示n个相同加数连加,用这种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
    (5)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彩条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应用题的涵义,准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6)用其他颜色的彩条表示1,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此外,运用数学彩条还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和开展智力游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