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1908年,比尔斯出版的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是()A、《心灵的自我发现》B、《心灵的发现》C、《寻找自我》D、(一个精神病人的自传》”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观点中,属于符号互动理论主要观点的有()。

    A:心灵、自我和社会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
    B: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C: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D: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E:每个人的行动均被行动发生的场域所影响

    答案:A,B,C,D
    解析:
    考点:符号互动理论。

  • 第2题:

    创作物语,是深入自我()的作业

    • A、意识
    • B、灵魂
    • C、心灵
    • D、头脑

    正确答案:B

  • 第3题:

    自我是本我与外界接触的唯一心灵之路。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心灵、自我与社会》


    正确答案: 本书作者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

  • 第5题:

    少年儿童在心灵成长过程中,大致有三个相连续的内容,即:放弃童年;体验成熟;()

    • A、充实自我
    • B、发现自我
    • C、张扬自我
    • D、肯定自我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比尔斯(C.W.Beers)自传体()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先驱者。

    • A、《心灵深呼吸》
    • B、《心灵探索》
    • C、《寻找心的故乡》
    • D、《一颗自我发现的心灵》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以感知觉为基础,发展心灵中的观念,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 B、卢梭
    • C、裴斯泰洛齐
    • D、洛克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1908年,比尔斯出版的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是()
    A

    《心灵的自我发现》

    B

    《心灵的发现》

    C

    《寻找自我》

    D

    (一个精神病人的自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比尔斯出版《一颗自我发现的心》于()
    A

    1905年

    B

    1908年

    C

    1915年

    D

    1918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1908年,美国人()的自传《一颗找回自我的心》引起了关于争取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运动。
    A

    比尔

    B

    比尔斯

    C

    比奈尔

    D

    詹姆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心灵、自我与社会》

    正确答案: 本书作者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心理卫生运动兴起源于1908年3月()编写出版了著作《一颗自我发现的心》。
    A

    柯尔伯格

    B

    奥苏贝尔

    C

    比尔斯

    D

    皮亚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韩国僧舞的主题是个体在自我心灵净化过程中达到超越。( )


    答案:对
    解析:

  • 第14题:

    比尔斯出版《一颗自我发现的心》于()

    • A、1905年
    • B、1908年
    • C、1915年
    • D、1918年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认为语文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


    正确答案:李镇西

  • 第16题:

    从自我的心灵到他人的心灵被看做是一个()的过程。

    • A、推论
    • B、感觉
    • C、直觉
    • D、线性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 A、文字
    • B、语言
    • C、行为
    • D、符号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的作者是:()

    • A、费孝通
    • B、米德
    • C、詹姆士
    • D、库利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心理卫生运动兴起源于1908年3月()编写出版了著作《一颗自我发现的心》。

    • A、柯尔伯格
    • B、奥苏贝尔
    • C、比尔斯
    • D、皮亚杰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从自我的心灵到他人的心灵被看做是一个()的过程。
    A

    推论

    B

    感觉

    C

    直觉

    D

    线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少年儿童在心灵成长过程中,大致有三个相连续的内容,即:放弃童年;体验成熟;()
    A

    充实自我

    B

    发现自我

    C

    张扬自我

    D

    肯定自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以感知觉为基础发展心灵中的观念,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裴斯泰洛齐

    D

    洛克


    正确答案: C
    解析:
    夸美纽斯是从宗教神学人生观出发论述教育目的的。他认为博学、道德、虔信的种子,自然已种植于人们心中,教育目的则在于使之通过教育的历程而展露出来,即培养博学、德行和虔信的人。具体而言,教育目的是将人培养成为:①理性的动物,熟悉万物;②一切造物中的主宰,即具有能力,去管束万物和自己;③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即使自己和万物均皈依上帝。他认为,要用博学去培养理性的动物,用道德去培养管束万物和自己的能力,用宗教培养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

  • 第23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一本著作的作者是米德?()
    A

    《理想国》

    B

    《心灵自我与社会》

    C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D

    《自卑与超越》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