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5次肺活量试验的评价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锅炉热效率试验的目的和方法。




    答案:
    解析:

    答:锅炉的热效率试验的目的是计算锅炉的热效率。考察锅炉的性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锅炉效率,改进设计。常见的方法有正平衡热效率试验和反平衡热效率试验。正平衡热效率试验是通过试验直接测出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即产生蒸汽所需的热量)、每小时耗煤量和煤的低位发热量,计算出锅炉的热效率。反平衡热效率试验是直接测量和计算出锅炉的各种热量损失,然后得出锅炉的热效率。计算公式为:100%-(q2+q3+q4+q5+q6)各项损失包括:排烟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燃料的灰渣物理热量损失、锅炉本体四周散热损失。


  • 第2题:

    试述综合重合闸的评价方法?
    (1)选相回路包括在重合闸内,选相正确时不评价,选相不正确,重合闸评为不正确1次。选相回路包括在本套保护内,选相不正确,但该保护作用跳开三相仍评为“正确”,此外再增加评价“不正确”1次。若两套及以上的保护带有选相元件,而选相不正确又无法分清是那套保护的选相元件不正确时,则评价为“总出口继电器”“不正确”1次。
    (2)线路发生瞬时性单相接地时,综合重合闸误跳三相,然后重合成功,则保护评为“正确”,综合重合闸评为“不正确”1次(误跳三相)和“正确”1次(重合闸动作)。
    (3)线路发生瞬时性单相接地时,单相重合闸误跳三相,评为“不正确”1次,如果又误合三相重合成功,则按两次“不正确”计算,但重合成功情况仍应计入线路重合闸成功率。
    (4)多套保护装置的动作,由于综合重合闸或单相重合闸装置的问题而拒跳,则重合闸评为“不正确”1次,而保护装置不予评价。

  • 第3题:

    何谓沥青“老化”?试述引起沥青“老化”的直接因素及评价沥青“老化”的试验方法。


    正确答案: 1.路用沥青在储运、加热、拌和、摊铺、碾压、交通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使沥青逐渐改变其原有性能而变硬变脆,使沥青的路用性能明显变差,这种变化称为沥青的老化。
    2.引起老化的直接因素有:
    ①热的影响;
    ②氧的影响;
    ③光的影响;
    ④水的影响;
    ⑤渗硫硬化;
    3.评价沥青抗老化的试验方法有:沥青加热蒸发损失试验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或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

  • 第4题:

    试述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正确答案: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很多,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即立地质量的直接评定法及间接评定法。
    (1)直接评定法
    直接评定法指直接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又可分为:
    1)根据林分蓄积量(或收获量)进行立地质量评定
    ①根据固定标准地的长期观测或历史记录资料的评定方法。
    ②利用正常收获表的预估数据的评定方法。
    2)根据林分高进行立地质量评定
    对于许多树种,生长在立地质量好的林地上,其树高生长快。换句话说,对于这些树种,材积生产潜力与树高生长成正相关。在同龄林中,根据较大林木树高生长过程所反映的材积生产潜力与树高生长之间的关系,受林分密度和间伐的影响不大,因此,根据林分高估计立地质量的方法视作评定立地质量的一种最为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技术。
    (2)间接评定法
    间接评定法是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性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具体方法有:
    1)根据不同树种间树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评定的方法。
    2)多元地位指数法。
    3)植被指示法。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立地质量的评定方法,当采用直接评定法时,要求生长在这一林地上的目的树种至今一直存活着,否则,只能采用间接评定方法。

  • 第5题:

    试述方法对比试验的目的?


    正确答案:方法比较试验的目的是将候选方法与准确度已知方法作对比,即可评价候选方法的准确度。它既能鉴定出候选方法的恒定系统误差,又能检测比例系统误差,所以是考核候选方法可否被采用的重要措施。

  • 第6题:

    试述儿童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


    正确答案: (1)膳食调查:包括膳食的营养素分析与评价、进食行为评价。
    (2)体格发育评价;
    (3)体格检查;
    (4)实验室检查。

  • 第7题:

    下列可用于呼吸系统检查的方法有()

    • A、5次肺活量试验;
    • B、运动负荷试验;
    • C、PWC170试验;
    • D、最大摄氧量测定。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试述完善我国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正确答案: (一)评价方法
    由于财政支出项目繁多,而且性质各异,对不同项目必须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下面只是简略地介绍通常应用的两种评价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成本—收入分析法,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评估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对折现率r的选择,应采用社会折现率。
    (2)对公共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的评价,如公共工程项目等,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即不能应用于成本和收益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的评价。
    2.最低成本法。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这种评价方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主要区别是不用货币单位计量备选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标准。因而,最低成本法适用于评价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最低成本法多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二)评价体系1.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财政支出效益必须通过评价指标予以体现,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取得正确的评价结果的先决条件,因而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应体现完整性、科学性及易操作性等特点。
    一般而言,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兼顾的原则,即(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因此,在评价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定量分析,力求定性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依据,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准确。但是,(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由于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复杂性,财政支出评价指标的设置必须遵从政府的宏观性方案以及部门既定的工作目标,一个单独的评价指标应该与具体目标的实现相联系,而且通常每个工作目标都应该有相应的评价指标。

  • 第9题:

    试述目前临床上评价心功能常用的方法。


    正确答案: 目前临床上评价心功能常用的方法有非创伤性及创伤性两大类。
    (1)非创伤性心功能检查法:包括超声心动图检查,用心机械图做心动周期内心室各时相的测定,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术,心电图负荷试验(包括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及极量与次极量运动试验,即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蹬车运动试验),及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心脏负荷试验。
    (2)创伤性心功能检查法:包括左心导管检查,做左心室造影,测定左心室的射血分数,以及行右心导管检查、插入漂浮导管至右侧心脏,用热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等。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方法之一水煮法试验操作过程。该试验方法适用条件是什么?按几级进行粘附性的评价。

    正确答案: (1)备料——准备5块矿料,并用绳子或细铁丝捆绑试样。分别放入在规定温度下加热熔化的沥青中进行裹覆;
    (2)煮样—在大口烧杯中加热水,在微沸状态下悬挂在水中浸煮各试样;
    (3)评定—浸煮3分钟后,取出按规定评定矿料与沥青的粘附程度。
    (4)适用条件—矿料粒径大于13.2mm;
    (5)等级分类—共分5级。其中I级最差,V级最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何谓沥青“老化”?试述引起沥青“老化”的直接因素及评价沥青“老化”的试验方法。

    正确答案: 1.路用沥青在储运、加热、拌和、摊铺、碾压、交通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使沥青逐渐改变其原有性能而变硬变脆,使沥青的路用性能明显变差,这种变化称为沥青的老化。
    2.引起老化的直接因素有:
    ①热的影响;
    ②氧的影响;
    ③光的影响;
    ④水的影响;
    ⑤渗硫硬化;
    3.评价沥青抗老化的试验方法有:沥青加热蒸发损失试验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或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膳食营养评价方法和意义。

    正确答案:
    为个体计划膳食涉及两个步骤。首先是设定适宜的营养素摄入目标,另外是评价最后配餐营养是否合理。这项工作经常借助以RNI、AI和食物为基础的膳食指南来完成。
    设定适宜的营养素摄入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风险,为个体计划一种平衡膳食,使它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量能够达到各自的RNI或AI。这时“目标”设定要以查表或实际计算所得数值为准。
    制订膳食结构搭配可以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作出初步计划,然后再根据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复查计划的膳食是否满足了RNI或AI。最后的“评价”要以±10%的浮动为允许变化范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压颈试验的方法和意义。


    答案:
    解析:
    (1)方法:确定腰椎穿刺成功后,接测压管(表),于初测压后,助手用拇指和示指同时压迫颈静脉约10秒,先压一侧,后压另一侧,正常时脑脊液压力可上升0.98~2.93kPa(100~300mmHO),解除压力10~20秒后压力又恢复至初压水平,即该侧压颈试验阳性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
    (2)压颈试验的意义是区别椎管内有无阻塞。其原理是:正常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是相通的,压迫颈静脉一颅内静脉压增高一脑脊液回流受阻一颅内压迅速上升。如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上升,称压颈试验阴性,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亦称压颈试验阴性,表示不完全阻塞(如横窦内血栓形成或小脑内肿瘤)。颅内出血或压力明显增高时,禁作此试验。

  • 第14题:

    什么指标是评价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最简单的方法?()

    • A、呼气流速峰值
    • B、肺活量
    • C、用力肺活量
    • D、气道高反应性测试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5次肺活量试验与定量负荷后5次肺活量试验是同义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试述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方法之一水煮法试验操作过程。该试验方法适用条件是什么?按几级进行粘附性的评价。


    正确答案: (1)备料——准备5块矿料,并用绳子或细铁丝捆绑试样。分别放入在规定温度下加热熔化的沥青中进行裹覆;
    (2)煮样—在大口烧杯中加热水,在微沸状态下悬挂在水中浸煮各试样;
    (3)评定—浸煮3分钟后,取出按规定评定矿料与沥青的粘附程度。
    (4)适用条件—矿料粒径大于13.2mm;
    (5)等级分类—共分5级。其中I级最差,V级最佳。

  • 第17题:

    试述医疗评价的方法。


    正确答案: 医疗评价的方法有以下两种形式:
    (1)病例评价方法:是对个案的典型评价;
    (2)统计指标评价法:运用一些特定的指标来反映质量优劣。

  • 第18题:

    试述影响岗位评价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1)工作活动,包括承担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与工作有关的活动过程、活动的记录、进行工作所运用的程序、个人在工作中的权利和责任等。
    (2)工作中人的活动,包括人的行为,如身体行动以及工作中的沟通、作业中使用的基本动作;工作对人的要求,如精力的耗费、体力的耗费等。
    (3)在工作中所使用的机器、工具、设备以及辅助用品,如电话、计算机等。
    (4)与工作有关的有形和无形因素,包括完成工作所要涉及或要运用的知识,如公司的会计需要运用会计方面的知识,法律事务主管要懂得法律知识等。
    (5)工作绩效的信息,如完成工作所耗费的时间、需要投入的成本,以及工作中的误差等。
    (6)工作的背景条件,包括个人时间、工作地点,如在室外还是室内;工作的物理条件,如有没有噪音等。
    (7)工作对人的要求,包括个人特征(如个性和兴趣)、所需要的教育与培训水平、工作的经验等。

  • 第19题:

    什么是信息系统的评价?试述信息系统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法?


    正确答案: 系统评价:是对一个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和使用效果进行全面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包括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以求确定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序。
    内容:信息系统的经济评价和性能评价。
    方法:专家评分法、经济模型法、运筹学习法、其他数学方法以及组合模型方法。

  • 第20题:

    试述卵巢癌血管生成评价的方法?


    正确答案:研究肿瘤血管形成,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发生、发展、转移机制,而且为以肿瘤新生血管为靶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提供理论基础。
    肿瘤内血管生成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微血管密度(MVD),即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目。
    2.血管生成因子是评估血管生成功能的检测。
    3.经阴道彩超,检测肿瘤内血管及血流动力学。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信息系统的评价?试述信息系统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法?

    正确答案: 系统评价:是对一个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和使用效果进行全面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包括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以求确定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序。
    内容:信息系统的经济评价和性能评价。
    方法:专家评分法、经济模型法、运筹学习法、其他数学方法以及组合模型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完善我国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正确答案: (一)评价方法
    由于财政支出项目繁多,而且性质各异,对不同项目必须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下面只是简略地介绍通常应用的两种评价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成本—收入分析法,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评估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对折现率r的选择,应采用社会折现率。
    (2)对公共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的评价,如公共工程项目等,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即不能应用于成本和收益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的评价。
    2.最低成本法。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这种评价方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主要区别是不用货币单位计量备选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标准。因而,最低成本法适用于评价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最低成本法多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二)评价体系1.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财政支出效益必须通过评价指标予以体现,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取得正确的评价结果的先决条件,因而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应体现完整性、科学性及易操作性等特点。
    一般而言,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兼顾的原则,即(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因此,在评价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定量分析,力求定性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依据,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准确。但是,(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由于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复杂性,财政支出评价指标的设置必须遵从政府的宏观性方案以及部门既定的工作目标,一个单独的评价指标应该与具体目标的实现相联系,而且通常每个工作目标都应该有相应的评价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对于定性试验方法的评价,以下最重要的是()
    A

    回收试验、干扰试验

    B

    精密度评价、线性评价

    C

    重复性评价、方法学比较

    D

    回收试验、方法学比对

    E

    重复性评价、线性评价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回收试验、干扰试验、精密度评价、线性评价等多用于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对定性实验方法评价时,使用患者样本进行重复性试验和方法比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重复性评价可以与方法学比较实验同期进行。重复性评价实验应该提供样本浓度接近临界值时的精密度结果。在方法比较实验中,作为对比的方法可以是正在使用的方法、“金标准”方法、定量方法等,定性实验方法的性能通常用敏感度和特异性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