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道家对天人关系和人生境界的理解是怎样的?
第1题:
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
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
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悟。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略
第2题:
中国哲学特别是()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
第3题:
对陶渊明的思想和人生观产生影响的不包括()
第4题:
儒家与道家对天人关系和人生境界的理解是怎样的?
第5题:
诸子百家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上明显对立的是()
第6题:
中国侠文化的两个最高境界是()。
第7题: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儒家之侠、道家之侠
儒家之侠、佛教之侠
道家之侠、法家之侠
法家之侠、佛教之侠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儒佛道三家的人生境界,谈谈自己对人生境界的理解。
第14题:
“不悲不乐,平淡自然”是()追求的一种境界。
第15题:
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共同建构了陶渊明洒落的人生境界。
第16题:
现在我们对《上古天真论》的理解需要借助()思想。
第17题:
诸子哲学产生前,人们是怎样理解天人关系的?
第18题:
中国哲学特别是()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法家与道家
法家与儒家
墨家与儒家
儒家与道家
第22题:
儒家
基督教
道家
禅宗
第23题:
儒家与道家均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人与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