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并谈谈自己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第1题:
如何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新型师生关系包括哪三方面()
第5题:
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哲学的体系,并谈谈你对每一种教育哲学体系的看法?
第6题:
谈谈成人培训中师生关系的特点。
第7题:
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8题:
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如何构建这样的师生关系。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论述黄自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贡献,并谈谈自己对当今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看法。
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1)1930年被聘为国立音专专任教授,担任和声学、配器法等音乐理论谋,为国立音专理论作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
(2)培养出系列的音乐家。四人弟子:贺绿汀、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
(3)黄白的音乐作品曲调流畅优美,形象生动鲜明,技法运用细致周密,乐曲结构简洁严谨,并十分注意歌词语吉与曲调展开、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高度结合。代表作品:器乐创作《怀旧》:声乐作品:艺术歌曲:《花非花》《扑算子》《点绊唇•赋登楼》《玫瑰三愿》,合唱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
第14题:
第15题:
谈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看法
建构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以及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丰富和深化了学习理论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教师要给学生以“学”的主动权,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今天,建构主义学习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学习主体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学习型社会。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推动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对学习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鼓励他们参加集体讨论,交流意见,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索研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有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最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大大地发展了教育技术及网络教学。多媒体网络,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建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的作用,对教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局限性在于过分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知识本身的教学多少有所忽视,同时也会导致全面否定传统的系统学习方法,否认通过学习间接经验来迅速积累知识这一有效途径。
在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实践时需注意的几点:
(1)强调知识的个体性同时更应追求其普遍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个体性、相对性、情境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知识可探索的范围。但过于强调知识的个体性和相对性,会使这种理论陷入主观主义及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之中,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应给予很高的肯定和尊重。但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3)强调“意义建构”同时不应排斥“意义接受”。建构主义强调通过体验建构知识的意义,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然而,这种方法并非适合所有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用讲授的方式加以传递。
(4)加强“情境创设”同时也要重视“抽象概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开放性和情境性,注重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然而,情境创设和情境学习缺乏抽象和概括,难以反映一般的普遍规律。因而在创设情境的同时,不能排斥抽象概括,要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略
第16题:
什么是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建设民主化学校?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举例谈谈如何建设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第17题:
谈谈成人培训中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第18题: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采取的策略?
第19题:
反观我国的教育实际,“放任一自流”型师生关系微不足道,一统天下的仍然是具有久远历史的“命令—服从”型师生关系,而“_________”型师生关系尚处在不断建构之中。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合作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
互动的师生关系
师生的教学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