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第1题:
第2题: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与此同时,()
第3题:
数据是信息存在的一种(),只有通过解释或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
第4题:
阿尔焦姆要保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5题:
弥赛亚运动的末世论到()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的重要标志。
第6题:
爱因斯坦认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第7题:
数据是信息存在的一种方法,只有通过解释或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
第8题:
乌申斯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那么,他认为的和谐发展的人应包括()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马克思
洛姆
巴伯
爱因斯坦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孔子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技能,早日成为有用的人。
第15题:
21世纪的人类要成为一个和平世界、和谐世界、合作世界,关键是要成为一个()
第16题:
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希望幼儿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体现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
第17题: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告诫人们,一个人的发展必须富有人文精神。否则,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请问人文精神是天生的吗?如果不是,应如何培养这种精神?
第18题:
认为对理性主义模型进行适当的改进,就可以成为基本的、现实可行的政策分析方法的是()。
第19题:
()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第20题:
两人都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
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
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
两人都认为,人即便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
第21题:
对神的虔诚
道德、体育、智力方面
爱国主义
道德、智力方面
劳动的习惯和爱好
第22题: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第23题:
实施互通
内容互补
目标一致
形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