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软件设计随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规划
(2)程序设计技术
①模块程序设计
②自顶向下的程序设计
(3)程序设计
①建立数学模型
②绘制程序流程图
③程序的编制
(4)软件装配
更多“简述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35 )完整的系统设计应包括

    A )计算机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和数据流程设计

    B )计算机系统设计、应用软件设计、网络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

    C )计算机系统设计、应用软件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网络设计

    D )应用软件设计、业务流程设计、数据流程设计和网络设计


    正确答案:C

  • 第2题: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一般不需要用户设计,系统软件都要由用户自行编写,所以软件设计主要是系统软件设计。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硬件调试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正确答案:(1)静态检查
    根据硬件电路图核对元器件的型号、规格、极性、集成芯片的插接方向是否正确。用逻辑笔、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电路连线是否与电路图一致,有无短路、虚焊等现象。严防电源短路和极性接反。检查数据总线、地址线和控制总线是否存在短路的故障。
    (2)通电检查
    通电检查时,可以模拟各种输入信号分别送入电路的各有关部分,观察I/O口的动作情况,查看电路板上有无元件过热、冒烟、异味等现象,各相关设备的动作是否符合要求,整个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 第4题:

    简述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正确答案:硬件和软件调试完成之后,应进行系统调试。在系统调试时,应将全部硬件电路都接上,应用程序模块、子程序也都组合好,进行全系统软、硬件调试,系统调试的任务是排除软、硬件中的残留错误,使整个系统能够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达到要求的性能指标。
    在进行系统调试时,对于有电气控制负载的系统,应先试验空载,空载正常后再试验负载情况。要试验系统的各项功能,避免遗漏。
    系统调试成功之后,就可以将程序固化到ROM中,程序固化可以在有些仿真系统中进行,最好用专用程序固化器进行固化操作,因为它的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可靠。
    将固化好程序的ROM插回到应用系统电路板的相应位置,即可脱机运行。系统试运行要连续运行相当长的时间,以考验其稳定性。并要进一步进行修改和完善处理。
    一般地,经开发装置调试合格的软、硬件,脱机后应正常运行。但由于开发调试环境与应用系统的实际运行环境不尽相同,也会出现脱机后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当出现脱机运行故障时,应考虑程序固化有无错误;仿真系统与实际系统在运行时,有无某些方面的区别(如驱动能力);在联机仿真调试时,未涉及的电路部分有无错误。

  • 第5题:

    简述行政管理学的系统方法及应用步骤。


    正确答案: 行政管理学的系统方法是从系统工程中移植过来的系统分析的一部分,是根据行政对象所具有的客观系统特征,从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层次、结构、环境等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综合方法。
    系统方法的应用步骤
    (1)把握系统状况。把握人、财、物、事四大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决策等各个环节。
    (2)作出系统分析。在把握行政系统状况的基础上,围绕行政目标,按照最优化的要求对行政系统各环节作出综合分析。
    (3)调整相关环节。按照优化原则对四大要素妥善配备,对薄弱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或改革。
    (4)评估系统效益。按行政组织的整体目标,对行政系统的各要素各环节调整、改革的状况进行评价和校正。在方案、措施实施完成后,要以整体优化的标准对行政系统的整体效益进行全面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新一轮的系统分析、调整、改革做准备。

  • 第6题: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有哪些步骤().

    • A、确定任务
    • B、方案设计
    • C、硬件设计
    • D、软件设计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的详细内容包括?


    正确答案: 硬件设计:
    (1)存储器扩展:容量需求,在选择单片机时就考虑到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资源,如能满足要求就不需要进行扩展,在必须扩展时注意存储器的类型、容量和接口,一般尽量留有余地,并且尽可能减少芯片的数量。选择合适的方法、ROM和RAM的形式,RAM是否要进行掉电保护等。
    (2)I/O接口的扩展:单片机应用系统在扩展I/O接口时应从体积、价格、负载能力、功能等几个方面考虑。应根据外部需要扩展电路的数量和所选单片机的内部资源(空闲地址线的数量)选择合适的地址译码方法。
    (3)输入通道的设计:输入通道设计包括开关量和模拟输入通道的设计。开关量要考虑接口形式、电压等级、隔离方式、扩展接口等。模拟量通道的设计要与信号检测环节(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等)结合起来,应根据系统对速度、精度和价格等要求来选择,同时还需要和传感器等设备的性能相匹配,要考虑传感器类型、传输信号的形式(电流还是电压)、线性化、补偿、光电隔离、信号处理方式等,还应考虑A/D转换器的选择(转换精度、转换速度、结构、功耗等)及相关电路、扩展接口,有时还涉及软件的设计。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价格十分昂贵,因而应尽量降低对A/D转换器的要求,能用软件实现的功能尽量用软件来实现。
    (4)输出通道的设计:输出通道设计包括开关量和模拟量输出通道的设计。开关量要考虑功率、控制方式(继电器、可控硅、三极管等)。模拟量输出要考虑D/A转换器的选择(转换精度、转换速度、结构、功耗等)、输出信号的形式(电流还是电压)、隔离方式、扩展接口等。
    (5)人机界面的设计:人机界面的设计包括输入键盘、开关、拨码盘、启/停操作、复位、显示器、打印、指示、报警等。输入键盘、开关、拨码盘应考虑类型、个数、参数及相关处理(如按键的去抖处理)。启/停、复位操作要考虑方式(自动、手动)及其切换。显示器要考虑类型(LED,LCD)、显示信息的种类、倍数等。此外还要考虑各种人机界面的扩展接口。
    (6)通信电路的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往往作为现场测控设备,常与上位机或同位机构成测控网络,需要其有数据通信的能力,通常设计为RS-232C、RS-485、红外收发等通信标准。
    (7)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常采用专业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如Protel,OrCAD等。设计印刷电路板需要有很多的技巧和经验,设计好印刷电路板图后应送到专业化制作厂家生产,在生产出来的印刷电路板上安装好元件,则完成硬件设计和制作。
    (8)负载容限的考虑:单片机总线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如MCS-51的P0口的负载能力为4mA,最多驱动8个TTL电路,P1~P3口的负载能力为2mA,最多驱动4个TTL电路。若外接负载较多,则应采取总线驱动的方法提高系统的负载容限。常用驱动器有:单向驱动器74LS244,双向驱动器74LS245等。
    (9)信号逻辑电平兼容性的考虑:在所设计的电路中,可能兼有TTL和CMOS器件,也有非标准的信号电平,要设计相应的电平兼容和转换电路。当有RS-232,RS-485接口时,还要实现电平兼容和转换。常用的集成电路有MAX232,MAX485等。
    (10)电源系统的配置:单片机应用系统一定需要电源,要考虑电源的组数、输出功率、抗干扰。要熟悉常用三端稳压器(78хх系列、79хх系列)、精密电源(AD580,MC1403,CJ313/336/385,W431)的应用。
    (11)抗干扰的实施: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是保证单片机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芯片、器件选择、去耦滤波、印刷电路板布线、通道隔离等。
    软件设计: (1)总体规划:软件所要完成的任务已在总体设计时规定,在具体软件设计时,要结合硬件结构,进一步明确软件所承担的一个个任务细节,确定具体实施的方法,合理分配资源。
    (2)程序设计技术:合理的软件结构是设计一个性能优良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的基础。在程序设计中,应培养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各功能程序实行模块化、子程序化。一般有以下两种设计方法:
    A.模块程序设计:模块程序设计是单片机应用中常用的一种程序设计技术。它是把一个较长的程序分解为若干个功能相对独立的较小的程序模块,各个程序模块分别设计、编程和调试,最后由各个调试好的模块组成一个大的程序。其优点是单个功能明确的程序模块的设计和调试比较方便,容易完成,一个模块可以为多个程序所共享。其缺点是各个模块的连接有时有一定难度。
    B.自顶向下的程序设计:自顶向下程序设计时,先从主程序开始设计,从属程序或子程序用符号来代替。主程序编好后再编制各从属程序和子程序,最后完成整个系统软件的设计。其优点是比较符合于人们的日常思维,设计、调试和连接同时按一个线索进行,程序错误可以较早的发现。缺点是上一级的程序错误将对整个程序产生影响,一处修改可能引起对整个程序的全面修改。
    (3)程序设计:在选择好软件结构和所采用的程序设计技术后,便可着手进行程序设计,将设计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程序。
    A.建立数学模型:根据设计任务,描述出各输入变量和各输出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此过程即为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随系统任务的不同而不同,其正确度是系统性能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B.绘制程序流程图:通常在编写程序之前先绘制程序流程图,以提高软件设计的总体效率。程序流程图以简明直观的方式对任务进行描述,并很容易由此编写出程序,故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适用。
    在设计过程中,先画出简单的功能性流程图(粗框图),然后对功能流程图进行细化和具体化,对存储器、寄存器、标志位等工作单元作具体的分配和说明,将功能流程图中每一个粗框的操作转变为具体的存储器单元、工作寄存器或I/O口的操作,从而给出详细的程序流程图(细框图)。(c)程序的编制:在完成程序流程图设计以后,便可以编写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对程序设计的影响较大。汇编语言是最为常用的单片机程序语言,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代码精简,直接面向硬件电路进行设计,速度快,但进行大量数据运算时,编写难度将大大增加,不易阅读和调试。在有大量数据运算时可采用C语言(如MCS-51的C51)或PL/M语言。编写程序时,应注意系统硬件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子程序的入/出口参数的设置与传递。采用合理的数据结构、控制算法,以满足系统要求的精度。在存储空间分配时,应将使用频率最高的数据缓冲器设在内部RAM;标志应设置在片内RAM位操作区(20H~2FH)中;指定用户堆栈区,栈区的大小应留有余量;余下部分作为数据缓冲区。在编写程序过程中,根据流程图逐条用符号指令来描述,即得汇编语言源程序。应按MCS-51汇编语言的标准符号和格式书写,在完成系统功能的同时应注意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如数字滤波、软件陷阱、保护等。必要时可作若干功能性注释,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4)软件装配:各程序模块编辑之后,需进行汇编或编译、调试,当满足设计要求后,将各程序模块按照软件结构设计的要求连接起来,即为软件装配,从而完成软件设计。在软件装配时,应注意软件接口。

  • 第8题:

    对软件测试设计方法有误的是()

    • A、软件设计师开发阶段最重要的步骤,它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 B、软件概要设计,是指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结构设计,确定软件系统机构
    • C、软件设计中尽量避免代码重用
    • D、软件设计要尽量减少耦合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正确答案: 硬件和软件调试完成之后,应进行系统调试。在系统调试时,应将全部硬件电路都接上,应用程序模块、子程序也都组合好,进行全系统软、硬件调试,系统调试的任务是排除软、硬件中的残留错误,使整个系统能够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达到要求的性能指标。
    在进行系统调试时,对于有电气控制负载的系统,应先试验空载,空载正常后再试验负载情况。要试验系统的各项功能,避免遗漏。
    系统调试成功之后,就可以将程序固化到ROM中,程序固化可以在有些仿真系统中进行,最好用专用程序固化器进行固化操作,因为它的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可靠。
    将固化好程序的ROM插回到应用系统电路板的相应位置,即可脱机运行。系统试运行要连续运行相当长的时间,以考验其稳定性。并要进一步进行修改和完善处理。
    一般地,经开发装置调试合格的软、硬件,脱机后应正常运行。但由于开发调试环境与应用系统的实际运行环境不尽相同,也会出现脱机后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当出现脱机运行故障时,应考虑程序固化有无错误;仿真系统与实际系统在运行时,有无某些方面的区别(如驱动能力);在联机仿真调试时,未涉及的电路部分有无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运用系统论方法的主要步骤。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硬件调试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静态检查
    根据硬件电路图核对元器件的型号、规格、极性、集成芯片的插接方向是否正确。用逻辑笔、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电路连线是否与电路图一致,有无短路、虚焊等现象。严防电源短路和极性接反。检查数据总线、地址线和控制总线是否存在短路的故障。
    (2)通电检查
    通电检查时,可以模拟各种输入信号分别送入电路的各有关部分,观察I/O口的动作情况,查看电路板上有无元件过热、冒烟、异味等现象,各相关设备的动作是否符合要求,整个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正确答案: 软件设计随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规划
    (2)程序设计技术
    ①模块程序设计
    ②自顶向下的程序设计
    (3)程序设计
    ①建立数学模型
    ②绘制程序流程图
    ③程序的编制
    (4)软件装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软件测试设计方法有误的是()

    A.软件设计师开发阶段最重要的步骤,它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B.软件概要设计,是指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结构设计,确定软件系统机构

    C.软件设计中尽量避免代码重用

    D.软件设计要尽量减少耦合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性能优劣和单片机()的研制周期密切相关。

    • A、应用过程
    • B、开发过程
    • C、应用系统
    • D、开发系统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按照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设计一个函数发生器,并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


    正确答案:设计提示:利用单片机控制函数发生器ICL8038芯片,外接少量元器件,制作一台多功能智能函数发生器,要求此函数发生器既能产生各种波形,又能以数字形式显示新产生波形的频率和幅值。
    函数发生器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单片机最小系统,函数发生器ICL8038,真有效值转换电路,A/D和D/A转换电路,显示、键盘及控制电路等。
    ICL8038是大规模单片函数发生器,只要外接少量元件,就能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等各种波形。
    为减少误差,提高函数发生器的准确度,采用真有效值转换电路,以改善ICL8038产生的波形畸变。一般采用真有效值转换器芯片AD636或AD537来实现。

  • 第16题:

    简述为什么要采用仿真器开发系统来开发单片机应用系统?


    正确答案: 用户组开发单片机为核心的应用系统时,需要对单片机程序进行编辑、汇编、调制等,以便发现程序运行中存在的硬件问题、软件错误等。但是单片机本身不具备开发自己的功能,所以必须借助仿真开发系统提供的开发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

  • 第17题: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方法有哪些新方法?


    正确答案:在系统编程(ISP)技术,在应用编程(IAP)技术。

  • 第18题:

    单片机应用系统是由()和软件系统组成的。


    正确答案:硬件系统

  • 第19题:

    什么是单片机?简述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正确答案: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它是把微型计算机的各个功能部件: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定时/计数器及I/O接口电路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应用领域:(1)单片机在智能仪器仪表中的应用;(2)单片机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3)单片机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中的应用;(4)单片机在日常生活及家电中的应用。

  • 第20题:

    简述用CAD软件设计印制板的一般步骤。


    正确答案: (1)向计算机输入电路原理图,由计算机根据原理图生成电路的连接逻辑网络。
    (2)在计算机上确定元器件的物理封装,即确定每个元器件在印制板上占用的体积大小和引线焊盘的位置、大小、孔径
    (3)为电路原理图中每个元器件的逻辑符号指定它的物理封装。
    (4)根据整机的结构和元器件的数量,确定印制板的尺寸和形状,同时规定导线之间及线与焊盘之间的最小距离。
    (5)把已经生成的电路边接逻辑网络加载到印制板设计图上,元器件的封装与它们的逻辑网络一起出现在屏幕上,如果上述步骤都正确无误,这时每一个元器件的引脚都应该带有网络标号。
    (6)根据版面的布局设计摆放每一个元器件的位置,根据逻辑网络的提示调整元器件的位置与方向,使网络提示代表的连接导线最短。
    (7)大多数CAD软件都具有自动布线的功能,根据连接逻辑网络进行不交叉排线。
    (8)布线后,审查走线的合理性,并在屏幕上对不理想的布线进行修改。

  • 第21题:

    问答题
    按照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设计一个函数发生器,并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

    正确答案: 设计提示:利用单片机控制函数发生器ICL8038芯片,外接少量元器件,制作一台多功能智能函数发生器,要求此函数发生器既能产生各种波形,又能以数字形式显示新产生波形的频率和幅值。
    函数发生器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单片机最小系统,函数发生器ICL8038,真有效值转换电路,A/D和D/A转换电路,显示、键盘及控制电路等。
    ICL8038是大规模单片函数发生器,只要外接少量元件,就能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等各种波形。
    为减少误差,提高函数发生器的准确度,采用真有效值转换电路,以改善ICL8038产生的波形畸变。一般采用真有效值转换器芯片AD636或AD537来实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一般不需要用户设计,系统软件都要由用户自行编写,所以软件设计主要是系统软件设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细胞培养方法的主要步骤及其应用。

    正确答案: 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一般过程是:①准备工作,包括器皿的清洗、干燥与消毒,培养基与其他试剂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无菌室或超净台的清洁与消毒,培养箱及其他仪器的检查与调试。②取材:在无菌环境/从机体取出某种组织细胞,经过一定的处理(如消化分散细胞、分离等)后接人培养器血中,这一过程称为取材。如果是细胞株的扩大培养,则无取材这一过程。③培养:将取得的组织细胞接人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的过程称为培养。如进行组织块培养,则直接将组织块接入培养器皿底部,几个小时后组织块可贴牢在底部,再加入培养基。如进行分散细胞的培养,一般应在接种于培养器皿之前进行细胞计数,按要求以一定的量(以每毫升细胞数表示)接种于培养器皿并直接加入培养基。细胞种于培养器皿后,立即放入培养箱中,使细胞尽早进入生长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