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是对复合属性如何处理()
第1题:
E-R图中某实体具有一个多值属性,在转化为关系模式时,应(55)。
A.将多值属性作为对应实体的关系模式中的属性,即满足4NF
B.将实体的码与多值属性单独构成关系模式,即满足4NF
C.用其他属性来替代多值属性,而不需要存储该多值属性
D.将多值属性独立为一个关系模式,其码作为实体的外码
第2题:
在E-R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的时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时,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
B.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时,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C.具有相同码的关系的模式不可以合并
D.具有相同码的关系的模式可以合并
第3题: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对实体中的多值属性采用的方法是 (60),得到的关系模式属于 (61)。
(60)
A.将实体的码分别和每个多值属性独立构成一个关系模式
B.将多值属性和其它属性一起构成该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C.多值属性不在关系中出现
D.所有多值属性组成一个关系模式
(61)
A.2NF
B.3NF
C.BCNF
D.4NF
第4题:
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中的基本语义单位是实体和联系。E-R模型的图形表示称为E-R图。联系可以同(29)实体有关。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可以是(30)。
利用E-R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可以分成三步:首先设计局部ER,然后把各个局部E-R模型综合成—个全局的模型,最后对全局E-R模型进行(31),得到最终的E-R模型,E-R模型向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是把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键是关系的键。把一个联系类型转换成一个(32),参与该联系类型的各实体的键及联系的属性转换成(33),其中的键由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决定。
A.0个
B.1个或多个
C.1个
D.多个
第5题:
下列关于E-R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体的元组就是关系的属性
B.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
C.实体的候选码就是关系的码
D.实体的主属性就是关系的码
第6题:
下列不属于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一般原则的是()。
第7题:
基本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是对复合属性展平技术,忽略复合属性本身,直接使用其()代替
第8题:
基本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是对多值属性如何处理()
第9题: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
第10题:
键
实体
属性
结构
第11题:
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
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并确定这些关系的属性和码
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并确定这些关系的属性
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但不确定这些关系的属性和码
第12题:
E1的码加上联系上的属性并入E2
E1的码加上联系上的属性独立构成一个关系模式
E2的码加上联系上的属性独立构成一个关系模式
E1与E2的码加上联系上的属性独立构成一个关系模式
第13题:
根据E-R图中给出的词汇,按照“关系模式名(属性,属性,…)”的格式,将此E-R图转换为7个关系模式,其中模式名根据需要取实体名或联系名。
第14题: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对于实体E1与E2间的多对多联系,应该将(56)。
(56)
A.E1的码加上联系上的属性并入E2
B.E1的码加上联系上的属性独立构成一个关系模式
C.E2的码加上联系上的属性独立构成一个关系模式
D.E1与E2码加上联系上的属性独立构成一个关系模式
第15题: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为( )。
A.属性
B.键
C.关系
D.域
第16题:
将E-R图转换到关系模式时,实体与联系都可以表示成( )。
A.属性
B.关系
C.键
D.域
第17题:
第18题:
基本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是对多值属性为其创建一个新的()
第19题: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对于实体E1与E2间的多对多联系,应该将()。
第20题:
关系模型中,一个关键字是()。
第21题:
E-R模型中的多值属性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式的()由多值属性及其相应实体的键组成。
第22题:
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及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
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以合并
具有不相同码的关系可以合并
第23题:
属性
键
关系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