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系统分析:对组织的工作现状和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和系统功能,提出拟建系统的逻辑方案。
(2)系统设计:将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反映用户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为可以实施的物理(技术)方案。
(3)系统实施:以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为依据,将技术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实现。
(4)系统运行与维护:在系统运行阶段,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完善系统的过程。
更多“请简述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的主要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目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要说明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总系统的设计流程及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15分)




    答案:
    解析:

    答:(1)准备阶段。(1分)


    本阶段任务:明确绩效管理的对象,选择绩效考评方法,提出绩效考评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并对绩效管理的运行程序、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2分)


    (2)实施阶段。(1分)


    本阶段任务:在完成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员工贯彻绩效管理制度。(2分)


    (3)考评阶段。(1分)


    本阶段任务:实施考评,并反馈考评结果。(2分)


    (4)总结阶段。(1分)


    本阶段任务:形成考评分析报告;制定出下一期企业全员培训与开发计划,薪酬、奖励、员工升迁与补充调整计划;提出绩效管理系统的调整、完善计划。(2分)


    (5)应用开发阶段。(1分)


    本阶段任务:考评者绩效管理能力的开发;被考评者的绩效开发、绩效管理的系统开发和企业组织的绩效开发。(2分)



  • 第2题:

    简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正确答案:1)系统规划阶段
    2)系统分析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
    4)系统实施阶段
    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 第3题:

    请描述快速原型过程模型的各个阶段。


    正确答案: 快速原型方法的目的是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给开发带来风险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尽可能“快速”地建造原型,通过用户对原型的评价最终确定系统的需求。
    原型需求分析:分析和提炼所收集到的客户需求;
    原型开发:基于初步的需求快速建造一个可以运行的软件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
    原型评价:由用户或客户对该原型进行评价,需要的话再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并继续调整原型直至需求确定下来为止。

  • 第4题:

    简述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上的设计任务。


    正确答案: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概念设计阶段要做的工作不是直接将需求分析得到的数据存储格式转换为DBMS能处理的数据库模式,而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型。
    逻辑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产生一个DBMS可处理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模式。该模型必须满足数据库的存取、一致性及运行等各方面的用户需求。
    将逻辑设计中产生的数据库逻辑模型结合指定的DBMS,设计出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根据逻辑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起实际的数据库结构,并装入数据,进行试运行和评价的过程,叫做数据库的实施(或实现)。
    维护工作包括以下内容: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造;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 第5题:

    简述系统开发过程的主要阶段。


    正确答案: (1)系统分析
    是在明确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分析管理系统,决定管理信息系统目标及需要的过程。
    (2)系统的设计
    通过研究系统的指标和参数,为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依据,以达成系统的目的,满足管理系统的要求。
    (3)系统实施
    包括进行软件设计、设备配置、测试验证、工作转换及岗位培训。

  • 第6题:

    试简述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个阶段50年代前后: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其特点:
    1、过程检测控制仪表采用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式仪表
    2、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大多数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3、被控参数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四种参数
    4、控制的目的是保持这些过程参数的稳定,消除或减少主要扰动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5、过程控制理论是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体的经典控制理论,主要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值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
    第二个阶段60年代来:大量采用气动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其特点:
    1、过程控制仪表开始将各个单元划分为更小的功能,适应比较复杂的模拟和逻辑规律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2、计算机系统开始运用于过程控制
    3、过程控制系统方面为了特殊的工艺要求,相继开发和应用了各种复杂的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均匀控制、前馈控制、选择性控制)
    4、在过程控制理论方面,现代控制理论的得到了应用
    第三个阶段70年代以来:现代过程控制的新阶段——计算机时代,其特点:
    1、对全工厂或整个工艺流程的集中控制、应用计算系统进行多参数综合控制
    2、自动化技术工具方面有了新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单元组合仪表和开发和广泛应用
    3、在线成分检测与数据处理的测量变送器的应用
    4、集散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第四个阶段80年代以后:飞跃的发展,其特点:
    1、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过程控制的发展
    2、过程控制的结构已称为具有高度自动化的集中、远动控制中心
    3、过程控制的概念更大的发展,包括先进的管理系统、调度和优化等。

  • 第7题:

    在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 A、模块设计
    • B、程序设计
    • C、代码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 D、处理过程设计

    正确答案:A,C,D

  • 第8题: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正确答案: 各阶段的设计要点如下:(l)需求分析: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2)概念结构设计: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3)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4)数据库物理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5)数据库实施:设计人员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干燥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含水物料在干燥设备中的干燥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加速升温阶段。这一阶段,从载热介质吸收的热量主要消耗在对物料的加热和升温方面。(2)等速恒温阶段。这是以最大蒸发速度进行的等速干燥的恒温阶段。(3)减速升温阶段。从物料表面蒸发掉的水分已开始减少,因而它又是减速干燥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中,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回答“干什么”的问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系统开发过程的主要阶段。

    正确答案: (1)系统分析
    是在明确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分析管理系统,决定管理信息系统目标及需要的过程。
    (2)系统的设计
    通过研究系统的指标和参数,为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依据,以达成系统的目的,满足管理系统的要求。
    (3)系统实施
    包括进行软件设计、设备配置、测试验证、工作转换及岗位培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简述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个阶段50年代前后: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其特点:
    1、过程检测控制仪表采用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式仪表
    2、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大多数是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3、被控参数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四种参数
    4、控制的目的是保持这些过程参数的稳定,消除或减少主要扰动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5、过程控制理论是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体的经典控制理论,主要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值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
    第二个阶段60年代来:大量采用气动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其特点:
    1、过程控制仪表开始将各个单元划分为更小的功能,适应比较复杂的模拟和逻辑规律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2、计算机系统开始运用于过程控制
    3、过程控制系统方面为了特殊的工艺要求,相继开发和应用了各种复杂的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均匀控制、前馈控制、选择性控制)
    4、在过程控制理论方面,现代控制理论的得到了应用
    第三个阶段70年代以来:现代过程控制的新阶段——计算机时代,其特点:
    1、对全工厂或整个工艺流程的集中控制、应用计算系统进行多参数综合控制
    2、自动化技术工具方面有了新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单元组合仪表和开发和广泛应用
    3、在线成分检测与数据处理的测量变送器的应用
    4、集散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第四个阶段80年代以后:飞跃的发展,其特点:
    1、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过程控制的发展
    2、过程控制的结构已称为具有高度自动化的集中、远动控制中心
    3、过程控制的概念更大的发展,包括先进的管理系统、调度和优化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干燥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含水物料在干燥设备中的干燥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加速升温阶段。这一阶段,从载热介质吸收的热量主要消耗在对物料的加热和升温方面。(2)等速恒温阶段。这是以最大蒸发速度进行的等速干燥的恒温阶段。(3)减速升温阶段。从物料表面蒸发掉的水分已开始减少,因而它又是减速干燥阶段。

  • 第14题:

    简述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正确答案: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由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与维护三个时期组成。
    其中系统分析时期的任务是确定信息管理系统的总目标、确定系统的可行性、确定系统的实现方案、确定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以及完成该系统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并且制定系统完成的预计进度,写出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时期通常划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三个阶段。
    系统设计时期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逐步的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最终得到良好的软件。通常由软件设计、软件编码和软件测试三个阶段组成。
    软件实施与维护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软件长久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 第15题:

    简述零件加工过程中加工阶段的划分以及各个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粗加工


    正确答案: 阶段:切除毛坯大部分加工余量
    半精加工阶段:切除粗加工后留下的误差,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
    精加工阶段:保证主要表面达到技术要求,保证加工质量
    光整加工阶段: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度.

  • 第16题: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中,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回答“干什么”的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病毒的复制循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正确答案: 吸附:病毒吸附蛋白、细胞受体、辅助受体、病毒的吸附过程;侵人: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的侵人方式;脱壳:病毒的包膜和/或壳体除去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病毒大分子合成: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大分子合成的特点;装配与释放: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装配与释放的方式。

  • 第18题:

    数据库营销管理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管理与利用三个阶段,在数据库建立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有()

    • A、数据库开发和预算计划
    • B、数据选取决策
    • C、系统开发与设计
    • D、开发信息来源
    • E、登录数据库信息

    正确答案:B,C,D,E

  • 第19题: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包括哪些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包括:
    (1)系统规划阶段
    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需求报告,进入用户工作的实体环境,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需求问题,确定系统实现目标和总体结构,合理划分各个阶段和实施进度,进行可行性研究,完成系统的概要设计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
    具体任务是分析用户的业务工作流程,分析用户数据信息与流程,分析系统组成功能及数据关系,提出系统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完成系统的实施方案和设计报告。
    (3)系统设计阶段
    最终完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编码设计、数据结构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结构和功能设计,同时根据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配置系统所需的硬件环境,完成系统的详细技术设计报告。
    (4)系统实现阶段
    由程序员进行编程工作,用户进行数据准备,培训用户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编制用户手册,完成系统测试报告,投入试运行。
    (5)系统运行阶段
    系统开发者完成系统运行最终报告,同时提供系统维护管理技术及方法,提供系统运行安全标准和要求,安装并启动系统。用户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监理和安全等工作,实时分析系统运行结果,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局部调整。

  • 第20题:

    问答题
    请简述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的主要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目的。

    正确答案: (1)系统分析:对组织的工作现状和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和系统功能,提出拟建系统的逻辑方案。
    (2)系统设计:将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反映用户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为可以实施的物理(技术)方案。
    (3)系统实施:以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为依据,将技术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实现。
    (4)系统运行与维护:在系统运行阶段,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完善系统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包括哪些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包括:
    (1)系统规划阶段
    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需求报告,进入用户工作的实体环境,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需求问题,确定系统实现目标和总体结构,合理划分各个阶段和实施进度,进行可行性研究,完成系统的概要设计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
    具体任务是分析用户的业务工作流程,分析用户数据信息与流程,分析系统组成功能及数据关系,提出系统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完成系统的实施方案和设计报告。
    (3)系统设计阶段
    最终完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编码设计、数据结构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结构和功能设计,同时根据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配置系统所需的硬件环境,完成系统的详细技术设计报告。
    (4)系统实现阶段
    由程序员进行编程工作,用户进行数据准备,培训用户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编制用户手册,完成系统测试报告,投入试运行。
    (5)系统运行阶段
    系统开发者完成系统运行最终报告,同时提供系统维护管理技术及方法,提供系统运行安全标准和要求,安装并启动系统。用户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监理和安全等工作,实时分析系统运行结果,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局部调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正确答案: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由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与维护三个时期组成。
    其中系统分析时期的任务是确定信息管理系统的总目标、确定系统的可行性、确定系统的实现方案、确定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以及完成该系统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并且制定系统完成的预计进度,写出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时期通常划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三个阶段。
    系统设计时期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逐步的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最终得到良好的软件。通常由软件设计、软件编码和软件测试三个阶段组成。
    软件实施与维护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软件长久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正确答案: 1)系统规划阶段
    2)系统分析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
    4)系统实施阶段
    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