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用例建模的重要性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说明用例模型的功能,用例图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例建模的步骤。


    正确答案:用例模型是表达系统外部事物(行为者)与系统之间交互的可视化工具。一个系统的用例模型由若干用例图组成用例图的主要成分有用例、行为者和系统它用简单的图标元素准确地描述了行为者(角色)与系统的交互情况和系统的功能(用例)。 用例建模的步骤是: (1)确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 (2)确定角色和用例。 (3)对用例进行描述。 (4)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 (5)审核用例模型。
    用例模型是表达系统外部事物(行为者)与系统之间交互的可视化工具。一个系统的用例模型由若干用例图组成,用例图的主要成分有用例、行为者和系统,它用简单的图标元素准确地描述了行为者(角色)与系统的交互情况和系统的功能(用例)。 用例建模的步骤是: (1)确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 (2)确定角色和用例。 (3)对用例进行描述。 (4)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 (5)审核用例模型。 解析:首先分析系统边界,这个教学管理系统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有系统边界,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只接受学院教学管理系统的汇总信息报表等,不反馈信息;财务管理系统接收学院学生选课情况信息作为收费依据,反馈学生交费信息。
    试题中给出的最高层用例图中显示,有5名参与者,并且已经标出教师和学生,可以从已知中得出还有教学管理员。角色2和角色3都只对一个用例发生关系,并且角色3与用例5是单向传递,综合分析可得出角色3是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用例5是学生成绩管理,那么,角色2就是财务系统,用例4是选修课管理,角色1是教学管理员。

  • 第2题:

    在用例建模的过程中,若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功能步骤,此时可以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这种用例称为(51)。

    A.扩展用例

    B.抽象用例

    C.公共用例

    D.参与用例


    正确答案:B
    解析:用例(VseCase)描述了一个与系统参与者进行交互、并由系统执行的动作序列。UML规范提供了用例之间包含(Include)、扩展(Extend)和泛化(Generalization)3种相关性的关系,各种关系功能及区别如表4-6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抽象用例是从几个执行相同功能步骤的用例中,将公共步骤提取而成的独立用例。可见抽象用例代表某种形式的“复用”,它是降低用例之间冗余的一种工具。例如,在一个“订单输入子系统”中,创建新订单和更新订单。都需要核查用户账号是否正确。那么,用例“创建新订单”、“更新订单”与用例“核查客户账号”之间是一种包含(Include)关系。

  • 第3题:

    如果用例B是用例A的某项子功能,并且建模者确切地知道在A所对应的动作序列中何时将调用B,则称()

    A.用例A扩展用例B

    B.用例A继承用例B

    C.用例A包括用例B

    D.用例A实现用例B


    参考答案:A

  • 第4题:

    以下关于用例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系统用例图反映了整个系统提供的外部可见服务

    B.系统用例图对系统的协作建模

    C.用例图主要包含用例、参与者及其之间关系三个要素
    D.系统用例图对系统的需求建模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用例建模的步骤包括哪些工作?


    正确答案: (1)确定系统的范围、边界、用例、执行者。
    (2)描述用例。
    (3)用例分类、确定用例之间的关联。
    (4)建立用例图。
    (5)定义用例图的层次结构。
    (6)审核用例模型。

  • 第6题:

    用例建模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用例建模的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业务参与者──可以是与系统有交互的外部硬件、软件、组织、人等。
    (2)确定业务需求用例──参与者需要系统提供的完整功能。
    (3)创建用例图──标识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关系。

  • 第7题:

    静态建模法中的典型范例是用例图,用例图的基本组成元素是什么?画系统用例图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用例图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系统:代表一个活动范围。参与者:扮演特定角色的人。用例:由参与者执行的功能。
    画系统用例图的四个步骤:
    (1)定义系统边界
    (2)找出与用例直接相关的参与者
    (3)画出各个用例
    (4)确定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

  • 第8题:

    在银行ATM建模中,每次取款或转账都要求登录系统,那么登录系统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

    • A、包含用例
    • B、被包含用例
    • C、扩展用例
    • D、被扩展用例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建模技术包括两部分即:对语境(场景)建模和对需求建模。

    • A、活动图
    • B、用例图
    • C、协作图
    • D、对象图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为了决定用例的优先级,项目经理使用()的工具。

    • A、用例建模
    • B、获取原型
    • C、用例分级和评估矩阵
    • D、用例依赖关系图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问答题
    静态建模法中的典型范例是用例图,用例图的基本组成元素是什么?画系统用例图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用例图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系统:代表一个活动范围。参与者:扮演特定角色的人。用例:由参与者执行的功能。
    画系统用例图的四个步骤:
    (1)定义系统边界
    (2)找出与用例直接相关的参与者
    (3)画出各个用例
    (4)确定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为了决定用例的优先级,项目经理使用()的工具。
    A

    用例建模

    B

    获取原型

    C

    用例分级和评估矩阵

    D

    用例依赖关系图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用例建模过程中,若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功能步骤,此时可以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这种用例称为(41)。在UML用例图上,将用例之间的这种关系标记为(42)。

    A.扩展用例

    B.抽象用例

    C.公共用例

    D.参与用例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在用例建模过程中,若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功能步骤,这是可以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这种用例称为()。

    A.扩展用例

    B.抽象用例

    C.公共用例


    答案:B

  • 第15题:

    在用例建模的过程中,若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功能步骤,这时可以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这种用例称为(2)。在UML 的用例图上,将用例之间的这种关系标记为(3)

    A.扩展用例

    B.抽象用例

    C.公共用例

    D.参与用例


    正确答案:B
    解析:用例之间的关系包括:关联关系、扩展关系、使用(或包含)关系、依赖关系和继承关系。关联关系是一个参与者与一个用例发生交互的关系。一个用例可能会包含由几个步骤组成的复杂功能,使用例难以理解。为了简化用例,使其更容易理解,通常可以将较复杂的步骤提取成专门的用例,这样得到的用例称为扩展用例,它扩展了原始用例的功能。扩展用例与其他扩展用例之间的关系称为扩展关系。在UML 中,每个扩展关系标记为“extends>>"。如果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步骤,最好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称为抽象用例。抽象用例代表某种形式的“复用”,是降低用例之间冗余的工具。抽象用例可以被另一个需要使用其功能的用例访问。抽象用例和使用它的用例之间的关系称为使用(或包含)关系。在UML 中,使用关系标记为“uses>>”。依赖关系用来表示系统的用例之间的依赖性,在UML 中,依赖关系标记为“depends on>>”。

  • 第16题:

    用例建模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将需求规约变为可视化模型,并得到客户确认。
    (2)给出清晰、一致的关于系统“做什么”的描述,确定系统的功能要求。
    (3)提供从功能需求到系统分析、设计、实现各阶段的度量标准。
    (4)为最终系统测试提供给制,据此验证系统是否达到功能要求。
    (5)为项目目标进度管理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 第17题:

    用例建模只能用于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开发。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如果用例B是用例A的某项子功能,并且建模者确切地知道在A所对应的动作序列中何时将调用B,则称()

    • A、用例A扩展用例B
    • B、用例A继承用例B
    • C、用例A包括用例B
    • D、用例A实现用例B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在用例建模的过程中,应包含的步骤有()

    • A、找出参与者
    • B、确定每个参与者相关的用例
    • C、细化每一个用例的用例规约
    • D、检查用例模型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简述用例模型的组成元素以及建模步骤。


    正确答案:组成元素有:参与者,用例,通信关联,用例规约。
    建立用例模型步骤:
    1.根据系统边界确定参与者。
    2.根据每个参与者确定与之相关联的用例。
    3.对每个用例写出用例规约文档,调整用例模型。

  • 第21题:

    建立用例建模涉及三个主要步骤:()。


    正确答案:确定参与者;确定用例;描述每个用例

  • 第22题:

    单选题
    ()是以图形化的方式将系统描述成用例、参与者及其之间的关系。
    A

    用例图

    B

    用例描述

    C

    用例建模

    D

    用例分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用例建模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用例建模的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业务参与者──可以是与系统有交互的外部硬件、软件、组织、人等。
    (2)确定业务需求用例──参与者需要系统提供的完整功能。
    (3)创建用例图──标识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