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用例表示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用例是一种描述系统需求的方法,以下关于用例建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例定义了系统向参与者提供服务的方法 B.通信关联不仅能表示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还能表示用例之间的关系 C.通信关联的箭头所指方是对话的主动发起者 D.用例模型中的信息流由通信关联来表示


    正确答案:B

  • 第2题:

    什么是用例?如何确定系统的用例?


    正确答案: 用例是对一组序列动作的描述,系统执行这些动作将对用例的参与者产生可以观察的结果。
    可以根据下面的一些问题来识别用例:
    ①参与者希望系统提供什么功能;
    ②系统是否存储和检索信息;
    ③当系统改变状态时,是否通知参与者;
    ④是否存在影响系统的外部事件,是哪个参与者通知系统这些外部事件。

  • 第3题:

    在UML的用例图中,人形符号表示的是()

    • A、关联
    • B、用例
    • C、角色
    • D、系统

    正确答案:C

  • 第4题:

    静态建模法中的典型范例是用例图,用例图的基本组成元素是什么?画系统用例图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用例图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系统:代表一个活动范围。参与者:扮演特定角色的人。用例:由参与者执行的功能。
    画系统用例图的四个步骤:
    (1)定义系统边界
    (2)找出与用例直接相关的参与者
    (3)画出各个用例
    (4)确定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

  • 第5题:

    什么是用例图?用例图的主要构成?


    正确答案:用例图是显示一组用例、参与者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图,是软件需求分析到最终实现的第一步,它描述人们希望如何使用一个系统。用例图显示谁将是相关的用户,用户希望系统提供什么服务,以及用户需要为系统提供的服务,以便使系统的用户更容易地理解这些元素的用途,也便于软件开发人员最终实现这些元素。 用例图由用例、参与者和用例间的关系构成,参与者触发用例,并与用例进行信息交换。单个参与者可以和多个用例连接,一个用例也可以与多个参与者连接。对同一个用例而言,不同参与者有着不同活动:可以从用例获取值,也可以输出信息到用例中。

  • 第6题:

    在UML中什么是用例?如何识别用例。


    正确答案: 用例是用户期望系统具备的功能,它定义了系统的行为特征,如果没有这些特征,系统就不能被成功地使用。
    识别用例:通过询问下列问题
    1)参与者需要从系统中获取哪种功能?即参与者要系统“做什么”;
    2)参与者是否需要读取、生产、删除、修改或存储系统中的某种信息?
    3)系统的状态改变时,知否通知参与者?
    4)系统需要什么样的输入/输出信息?

  • 第7题:

    什么是用例,用例模型,如何描述用例?


    正确答案: 用例是一个描述性的文档,用来描述一个参与者使用系统完成某个业务过程时的事件发生顺序。用例描述的是系统使用过程,它描述了系统的功能需求。用例不描述系统内部如何工作,而是定义系统的责任,说明系统必须做什么。用例模型是需求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制品。
    用例一般有Brief,Casual,fullydressed三种类型的描述方式。

  • 第8题:

    关于用例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例图表示系统的行为
    • B、用椭圆表示行为
    • C、用小人表示用户
    • D、用带说明的线表示用户与行为的关系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判断题
    在两个用例中,如果一个用例拥有另一个用例的所有结构、行为和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特性,则此两个用例之间可以用泛化关系表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用例图?用例图的主要构成?

    正确答案: 用例图是显示一组用例、参与者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图,是软件需求分析到最终实现的第一步,它描述人们希望如何使用一个系统。用例图显示谁将是相关的用户,用户希望系统提供什么服务,以及用户需要为系统提供的服务,以便使系统的用户更容易地理解这些元素的用途,也便于软件开发人员最终实现这些元素。 用例图由用例、参与者和用例间的关系构成,参与者触发用例,并与用例进行信息交换。单个参与者可以和多个用例连接,一个用例也可以与多个参与者连接。对同一个用例而言,不同参与者有着不同活动:可以从用例获取值,也可以输出信息到用例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用例图?用例图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定义:由参与者、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图成为用例图。
    作用:用例图是从软件需求分析到最终实现的第一步,它显示了系统的用户和用户希望提供的功能,有利于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用例图可视化的表达了系统的需求,具有直观、规范等优点,克服了纯文字性说明的不足。用例方法是完全从外部来定义系统的,它把需求和设计完全分离开来,使用户不用关心系统内部是如何完成各种功能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用例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用例图表示系统的行为

    B

    用椭圆表示行为

    C

    用小人表示用户

    D

    用带说明的线表示用户与行为的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UML的用例图中,人形符号表示的是()

    A.关联

    B.用例

    C.角色

    D.系统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两种?其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用例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包含》(也称《使用》)和《扩展》。
    《包含》表示一个用例所执行的功能中总是包括被包含用例的功能;《扩展》是指一个用例的执行可能需要由其他用例的功能来扩展,《扩展》联系可用于对期望或可选的行为建模,但其主要用途是使基本用例的功能不依赖于扩展用例。

  • 第15题:

    什么是用例图?用例图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定义:由参与者、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图成为用例图。
    作用:用例图是从软件需求分析到最终实现的第一步,它显示了系统的用户和用户希望提供的功能,有利于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用例图可视化的表达了系统的需求,具有直观、规范等优点,克服了纯文字性说明的不足。用例方法是完全从外部来定义系统的,它把需求和设计完全分离开来,使用户不用关心系统内部是如何完成各种功能的。

  • 第16题:

    什么是用例模型?


    正确答案:用例模型用于系统需求的获取,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用例模型的主要成分有用例、参与者和系统。用例模型由用例图组成,用例图展示了参与者、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第17题:

    在用例图中,表示用例的符号是()


    正确答案:椭圆

  • 第18题:

    在UML中,()表示使用软件系统的功能、与软件系统交换信息的外部实体。

    • A、用例
    • B、执行者
    • C、边
    • D、用例图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在两个用例中,如果一个用例拥有另一个用例的所有结构、行为和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特性,则此两个用例之间可以用泛化关系表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是用例,用例模型,如何描述用例?

    正确答案: 用例是一个描述性的文档,用来描述一个参与者使用系统完成某个业务过程时的事件发生顺序。用例描述的是系统使用过程,它描述了系统的功能需求。用例不描述系统内部如何工作,而是定义系统的责任,说明系统必须做什么。用例模型是需求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制品。
    用例一般有Brief,Casual,fullydressed三种类型的描述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静态建模法中的典型范例是用例图,用例图的基本组成元素是什么?画系统用例图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用例图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系统:代表一个活动范围。参与者:扮演特定角色的人。用例:由参与者执行的功能。
    画系统用例图的四个步骤:
    (1)定义系统边界
    (2)找出与用例直接相关的参与者
    (3)画出各个用例
    (4)确定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在用例图中,表示用例的符号是()

    正确答案: 椭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UML的用例图中,人形符号表示的是()
    A

    关联

    B

    用例

    C

    角色

    D

    系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