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2)立足尽早化解原则(3)依法处理原则(4)慎用警力原则(5)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方法:(1)迅速控制事态(2)提出整体方案和对策(3)统一行动(4)直接对话(5)主导舆论导向(6)组织纪律约束(7)法律措施
更多“处理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加强对突发事 件的管理,2007年8月,国家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该法,下列有关突发事件的 分类,正确的是 ( )

    A.地质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件
    B.地质灾害、生产安全、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C.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件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答案:D
    解析: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预案中规定,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公共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 第2题:

    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2007年8月,国家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该法,下列有关突发事件的分类,正确的是()。

    A地质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件

    B地质灾害、生产安全、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C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件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D

  • 第3题:

    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发的社会危害,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2007年8月,国家颁布了《突发事故应对法》,根据该法,下列有关突发事件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地质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件
    • B、地质灾害、生产安全、公共卫牛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 C、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争事件
    •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特指发生重大国内游客突发事件和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事故。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特点包含()

    • A、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发生的预谋性
    • B、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 C、部分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 D、季节性周期性
    • E、不可替代性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
    1、冷静沉着:首先,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中,班级气氛紧张,学生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其次,班主任如果缺乏冷静,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认真的了解,容易急于下结论,难以把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所以,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保持冷静,认真分析,把握处理分寸。
    2、因势利导: 偶发事件的突发性,不能按照原先的计划来进行,所以,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重要原则,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
    (1)降温处理法: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时“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
    (2)变退为进法(巧留空白法 )
    (3)移花接木法: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
    (4)幽默化解法(因势利导法 ):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顺应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

  • 第7题:

    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一是必须把人的生命安全摆在首要位置;
    二是必须树立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三是必须多部门和社会力量协同分工;
    四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和科学处置。

  • 第8题:

    公务员如何防范突发事件?有哪些方法和策略?


    正确答案: 一、警示与教育。
    (一)警示:1.采取适当的警示方式。2.提高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
    (二)加强对公众的教育:1.教育方式。2.突发事件方法的教育策略。
    二、成立相关的应对机构。
    (一)各国突发事件应对机构;
    (二)建立突发事件决策机构:1.建立突发事件决策制定、协调的核心机制。2.强化突发事件决策时囊机构。3.提高地方公共管理机构的决策能力。
    (三)建立智囊机构与事前专家库。
    三、健全有效的应对机制。
    (一)法律机制:1.一些国家关于突发事件的部分法规、条例。2.加强法制建设,规范突发事件管理。
    (二)突发事件的日常防范机制;
    (三)突发事件的群防机制;
    (四)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五)突发事件的信息机制:1.信息来源。2.信息收集途径。3.信息收集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六)突发事件的合作机制:1.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协调中的重要作用。2.建立国家间的合作机制。
    (七)建立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1.心理恐慌的危害。2.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四、保证足够的物资储备。五、制定若干相应的预案。
    (一)制定突发事件管理预案的意义:1.减少决策时间和决策压力。2.减轻人们的心里紧张感。3.合理配置突发事件反应、恢复所需要的资源:4.使突发事件反映和恢复行为更加科学合理。
    (二)制定突发事件管理预案:1.确定问题及等级。2.确定目标任务。3.方案执行规划。4.建立应急预算。六、组织必要的训练与演习。
    (一)演习与培训的意义:1.有利于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增强组织、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能力。
    (二)进行必要的训练与演习。

  • 第9题:

    下列社会事件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有()

    • A、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
    • B、恐怖主义事件
    • C、涉外突发事件
    • D、某建筑工地的安全事故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单选题
    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发的社会危害,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2007年8月,国家颁布了《突发事故应对法》,根据该法,下列有关突发事件的分类,正确的是()。
    A

    地质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件

    B

    地质灾害、生产安全、公共卫牛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C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事件、生产安争事件

    D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以下哪些属于社会安全事件()
    A

    生态破坏事件

    B

    恐怖袭击事件

    C

    经济安全事件

    D

    涉外突发事件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处理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2)立足尽早化解原则(3)依法处理原则(4)慎用警力原则(5)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方法:(1)迅速控制事态(2)提出整体方案和对策(3)统一行动(4)直接对话(5)主导舆论导向(6)组织纪律约束(7)法律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处理班级突发事件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案:
    解析:
    (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性;(5)冷处理原则。

  • 第14题: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采用调解处理的解决思路加以预防的突发事件是()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D

  • 第15题:

    处理突发事件的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A.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B.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操作程序,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C.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物质准备工作
    D.经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对正常的顾客消费和业务运行的影响
    E.遇到严重的店客冲突,应迅速与有关机构取得联系

  • 第16题: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分别是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突发事故灾难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

    • A、突发伤亡事件
    • B、突发食物中毒事件
    • C、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 D、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措施有:
    ①处置病员: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最初,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
    ②公共卫生管理;
    ③稳定群众情绪;
    ④寻求合作和援助;
    ⑤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

  • 第19题:

    以下哪些属于社会安全事件()

    • A、生态破坏事件
    • B、恐怖袭击事件
    • C、经济安全事件
    • D、涉外突发事件

    正确答案:B,C,D

  • 第20题: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话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根据发生的诱因、领域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

    • A、自然性的突发事件和社会性的突发事件
    • B、战争状态的突发事件和一般状态的突发事件
    • C、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 D、紧急状态和戒严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多选题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特点包含()
    A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发生的预谋性

    B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C

    部分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D

    季节性周期性

    E

    不可替代性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公务员如何防范突发事件?有哪些方法和策略?

    正确答案: 一、警示与教育。
    (一)警示:1.采取适当的警示方式。2.提高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
    (二)加强对公众的教育:1.教育方式。2.突发事件方法的教育策略。
    二、成立相关的应对机构。
    (一)各国突发事件应对机构;
    (二)建立突发事件决策机构:1.建立突发事件决策制定、协调的核心机制。2.强化突发事件决策时囊机构。3.提高地方公共管理机构的决策能力。
    (三)建立智囊机构与事前专家库。
    三、健全有效的应对机制。
    (一)法律机制:1.一些国家关于突发事件的部分法规、条例。2.加强法制建设,规范突发事件管理。
    (二)突发事件的日常防范机制;
    (三)突发事件的群防机制;
    (四)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五)突发事件的信息机制:1.信息来源。2.信息收集途径。3.信息收集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六)突发事件的合作机制:1.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协调中的重要作用。2.建立国家间的合作机制。
    (七)建立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1.心理恐慌的危害。2.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四、保证足够的物资储备。五、制定若干相应的预案。
    (一)制定突发事件管理预案的意义:1.减少决策时间和决策压力。2.减轻人们的心里紧张感。3.合理配置突发事件反应、恢复所需要的资源:4.使突发事件反映和恢复行为更加科学合理。
    (二)制定突发事件管理预案:1.确定问题及等级。2.确定目标任务。3.方案执行规划。4.建立应急预算。六、组织必要的训练与演习。
    (一)演习与培训的意义:1.有利于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增强组织、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能力。
    (二)进行必要的训练与演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