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劳动分工的类型。
第1题:
简述孟子经济思想分工与劳动。
第2题:
什么是分工和劳动地域分工,它们有哪些类型,分工的基础是什么?
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固有现象,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规律。劳动地域分工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按地域(或地区)进行的分工,即是各个地域依据各自的条件(自然、经济、社会诸条件)与优势,着重发展有利的产业部门,并与其他地域进行产品的交换(贸易),输出剩余产品、进口所需产品,这种一个地区为另一个地区生产产品并通过交换活动互相满足所需的现象,即是劳动地域分工。分工的类型有三个:
①自然分工,是指在早期的原始氏族社会阶段,人类以性别、年龄为基础的原始的分工。
②社会分工,也称社会劳动分工或劳动分工,社会分工是指人类社会于自然分工之后以产品或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分工。
③劳动地域分工,也被称为生产地域分工、产业地域分工、经济地域分工、地域分工即地理分工等。分工的基础是商品交换。
第3题:
第4题:
简述劳动分工的层次。
第5题:
简述劳动组合的类型。
第6题:
简述劳动分工的消极作用。
第7题:
简述劳动分工对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墨家经济思想劳动生产与分工。
认识到劳动创造财富,在分工方面,他已意识到有社会分工及一个生产单位劳动过程的分工。意识到有一种地区分工和按性别进行的自然分工。认为脑力劳动也有分工,和体力劳动者从事生产的劳动一样,是一种职业上的分工。但墨家对于为什么要分工以及社会分工和生产过程上的分工的本质差别何在不清楚。
第14题:
第15题:
简述在整顿劳动组织时,可采用哪些方法改进过细的劳动分工。(14分)
(1)扩大业务法。(1分)将同一性质(技术水平相当)的作业,由纵向分工改为横向分工。(1分)
(2)充实业务法。(1分)将工作性质与负荷不完全相同的业务重新进行分工。(1分)
(3)工作连贯法。(1分)将紧密联系的工作交给一个人(组)连续完成。(1分)
(4)轮换工作法。(1分)将若干项不同内容的工作交给若干人去完成,每人每周轮换一次,实行工作轮换制。(1分)
(5)小组工作法。(1分)将若干延续时间较短的作业合并,由几名员工组成的作业小组共同承担,改变过去短时间内一人只负责一道工序的局面。(1分)
(6)安排生产员工负担力所能及的维修工作。(2分)(7)个人包干负责。(2分)
第16题:
简述劳动协作的类型。
第17题:
简述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
第18题:
简述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19题:
简述对过细的劳动分工进行改进方法。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