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产品技术标准化阶段,原来的发明国既丧失了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又缺乏生产要素配置上的比较优势,不得不开始进口。()
第1题:
第2题: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是哪种理论的观点()。
第3题:
下列属于要素禀赋理论观点的是()。
第4题:
比较优势产生的基础是()。
第5题:
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A国每天生产10台电视或20台照相机,B国每天生产6台电视或30台照相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6题: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之间()
第7题:
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那么:()。
第8题:
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比较优势变动论
国家安全论
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第11题:
B国在船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A国在船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A国在汽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B国不能从与A国的贸易中获利
第12题: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
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
第13题:
第14题: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
第15题:
产品周期理论认为,在第二阶段技术成熟后,资本和熟练工人充实的国家开始拥有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逐渐取代发明国成为主要生产和出口国。
第16题:
与东盟五国相比,中国在石油等能源密集型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且比较劣势越来越明显;在电子通讯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劣势在逐年消失,而且相对于个别国家开始具有比较优势;在农产品和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这一优势开始受到挑战。面对上述情况,中国应该()①投资东盟地区的石油产业,满足自身能源需求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③采取措施降低劳动力成本,维持制造业竞争优势④减少农产品生产,增加从粮食生产大国的进口
第17题:
专利说明书对发明描述的比较具体,技术上比较()、()、()。
第18题:
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理论的观点。
第19题:
在使用相同资源的条件下,A国可以生产1条船或2辆汽车,B国可以生产2条船或6辆汽车。正确的表述是()。
第20题:
考察一国比较优势要把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
不同国家中某种要素的丰裕情况是不同的
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和要素比例决定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对外贸易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第21题:
不同国家中某种要素的丰裕情况是相同的
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和要素比例决定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一国出口的是本国生产要素相对比较丰裕、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
一国进口的是本国生产要素相对比较稀缺、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
按绝对优势进行的国际化专业生产,能够发挥各国的绝对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22题: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成本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具有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产品生产成本(价格)由要素比例和要素的稀缺程度决定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要素范围不仅包括劳力,还包括资本、土地等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