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情绪对注意的影响。(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理论解释等)


    答案:
    解析:
    实验法。 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具体化,了解什么样的情绪对注意的哪一方面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本题目只探讨不同情绪效价,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注意广度的影响。 (1)实验目的:考察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注意范围。 (2)实验设计。 ①实验方法:实验采用情绪图片类型A(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Navon's字母类型B(局部、整体)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情绪效价是被试间变量,而字母类型是被试内变量。 ②实验材料和仪器:Navon's字母材料整体任务选取由字母“F”和“L”组成的“H”和“T”。 组成的大字母在垂直和水平方向都有五个“F”或者“L”。局部任务选取由字母“T”和“H”组成的复合字母“L”和“F”。两个任务都是要求被试快速反应图片中的字母是“T”还是“H”。控制条件下,既有整体任务也有局部任务。情绪诱发使用图片诱发情绪法,愤怒情绪借鉴前人研究,采用带有少量说明性文字的图片诱发不同效价的情绪,其中,中性情绪组观看静止物体的图片,完成Navon's字母判断任务。最后让被试对自己看到实验中图片时的情绪感受进行客观评价,由于诱发的情绪一般持续时间为5-8分钟,因此实验过程设计比较短,需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 ③实验程序:所有参加实验的被试都没有参加图片评定任务,也没有参加类似的心理学实验。实验程序使用E - Prime2.0编写。实验包括练习实验(4个trials)和正式实验(24个tri-als),练习实验中出现的图片是选自国际情绪图片库中的中性图片,使用这些练习,让被试真正明白实验程序和正确的反应方式,被试完全理解实验程序后按相应的键进入正式实验,练习实验和正式实验除了图片以外都一致。在进入正式实验前,和前两个实验一样,被试也要接受16个trails中性图片刺激。正式实验包括32个trials,被试先进行练习实验,在完全明白实验指导语以后进入正式实验,练习实验和正式实验在呈现方式、呈现时间、反应方式上都相同。每个trial开始时,都是以一个红色的“+”注视点提醒被试实验开始,并注视电脑中央,注视点呈现500毫秒自动消失,呈现一个Navon's字母任务,被试反应后消失,如果被试在5秒内没有反应,实验自动进入下一个trial。Trial之间的间隔为800毫秒。实验结束以后,让被试一一浏览实验图片,评价他们在看到图片时,自己所感受到的愉悦程度(即愉悦度, 1=非常不愉悦,9=非常愉悦)和唤醒程度(即唤醒度,1=非常平静,9=非常兴奋),以及他们在看到图片时感受到的想要接近或回避的程度(即动机强度,1=极想避开,5=中性,9=非常渴望)进行评估。报告的数据要收集回收。 (3)实验结果:消极组被试在整体和局部字母任务中的反应时的差异并不显著,而积极组在整体和局部字母任务中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积极条件下的被试在整体字母任务中反应更快,而消极情绪组的被试并不存在这种差异,但是消极情绪状态下,被试在整体和局部字母任务上的反应时都显著慢于中性情绪和积极情绪。 (4)理论解释:弗里德曼等科学家都认为积极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与消极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方向相反。具体地说,就是认为积极情绪状态会扩展注意,而消极情绪状态使注意窄化。这种强调把积极和消极进行比较的思考方式,产生了积极情绪的扩展一建构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的积极情绪都扩展注意和认知。由于积极情绪意味着稳定和舒适的环境,因此个体会变得更加具有创造性、包容性和更广的注意范围,而消极情绪窄化认知。

  • 第2题:

    材料:
    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学生评价:
    (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3)能否按照试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的进行实验
    (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
    (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
    (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
    (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
    问题:
    (1)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10分)
    (2)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些什么 (10分)


    答案:
    解析:
    (1)该探究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 第3题: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对象的一半作为实验组,食用了大量的味精。而作为对照组的另一半没有吃这种味精。结果,实验组的认知能力比对照组差得多。这一不利结果是由于这种味精的一种主要成分——谷氨酸造成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有助于证明这一实验结论()。

    • A、大多数味精消费者不像实验中的人那样食用大量的味精
    • B、实验组中人们所食用的味精数量是在政府食品条例规定的安全用量之内的
    • C、第二次实验时只设一组食用大量味精作为实验组,而不设不食用味精的对照组
    • D、两组实验对象是在实验前按其认知能力均等划分的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试验,在设计对照试验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A、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 B、除实验变量以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 C、除实验变量以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 D、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在生物实验设计中,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A、有水分和无水分
    • B、有阳光和无阳光
    • C、有空气和无空气
    • D、温度和湿度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在使用实验法进行政策评估时,接受政策实验处理的一组被称为()。

    • A、对照组
    • B、评估组
    • C、实验组
    • D、备选组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时()。

    • A、所有变量都相同
    • 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
    • C、除了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将培养液一组进行煮沸并冷却处理,另一组不作煮沸处理。煮沸培养液的目的是进行实验()的控制。


    正确答案:自变量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单一组实验和对照组实验?在实验中为什么设置对照组?

    正确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大致可分为八类:个人;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没有对照组的科研设计类型有 ( )
    A

    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B

    实验后对照设计

    C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

    D

    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E

    时间连续性设计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实验性研究设计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是 ( )
    A

    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B

    实验后对照设计

    C

    索罗门四组设计

    D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属于类实验性研究中常用的科研设计类型的是()
    A

    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B

    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

    C

    索罗门四组设计

    D

    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E

    随机临床实验研究设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铁生锈的本质时,采用了课外实验探究教学方式。创设指导→提出问题→M→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其中M是指( )。

    A.分析综合
    B.提出猜想
    C.实验设计
    D.实验记录

    答案:C
    解析:
    实验探究教学方式。创设指导→提出问题→实验设计→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 第14题:

    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定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

    • A、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
    • B、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
    • C、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 D、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 B、重复实验
    • C、独立实验
    • D、对照实验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下列()是最简便的一种实验调查法的实验设计。

    • A、单一实验组前后对比实验
    • B、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实验
    • C、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对比实验
    • D、双实验组前后对比实验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什么是单一组实验和对照组实验?在实验中为什么设置对照组?


    正确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大致可分为八类:个人;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

  • 第19题:

    设计科学探究的实验时,一般要()。

    • A、设置对照实验,设计单一实验变量
    • B、设计单一实验变量,其他因素不加控制
    • C、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并全部用图表表示出来
    • D、设计几十组实验.同时进行观察记录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关于实验组与控制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剌激的那一组对象
    • B、在任何一个实验设计中,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
    • C、控制组也称为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同样给予实验刺激
    • D、研究者通过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对一种疾病的病因的某种可疑因素进行病因学研究时,可采用描述性方法或实验性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区别是,在实验性调查研究中()。
    A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样本大小相等

    B

    这种研究是前瞻性的

    C

    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是一致的

    D

    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暴露于可疑因素,哪一组作为对照组

    E

    使用对照的方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试验,在设计对照试验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

    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B

    除实验变量以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C

    除实验变量以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D

    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故选C。

  • 第23题:

    单选题
    在生物实验设计中,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

    有水分和无水分

    B

    有阳光和无阳光

    C

    有空气和无空气

    D

    温度和湿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一组对照需要针对一个探究条件设置变量,而温度和湿度是两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