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对理学法律思想的评价。”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朱熹的理学伦理思想。


    参考答案:⑴“理一分殊”的道德本体论:理一分殊、月印万川(佛);认为“理”、“天理”(“太极”“道”)是宇宙的本源,“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而“理”就是道德纲常,“理便是仁义礼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这就把道德抽象化、客观化成了宇宙的本体。认为世间只有一个整全的理,但在具体事物那里“理”又各有不同,从而有人之理、物之理的分殊。人之理又有君臣之理、父子之理、夫妇之理的分殊,物之理有牛之理、马之理、草木之理的分殊。总之,他讲“理一分殊”是为了论证封建伦理道德的绝对性和宗法等级制的合理性。他把作为“应然之则”的道德上升为“必然之理”走入了道德决定论和道德宿命论。⑵“性同气异”的人性论:在二程区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基础上,他把“理一分殊”的原则用于人性,进一步认为人都有“天地之性”即“天命之性”,性即理,理在天叫“命”,在人叫“性”,它是百行万善的根源,所有人和物的性都是相同的;而“气质之性”人各不同,所以现实中人有善有不善。⑶“义利、理欲”之辩:认为“为义”还是“为利”是处事接物的两种根本对立的行为方针,只有“为义”是唯一正确的方针和取向,“为义之人,只知有义而已,不知利之为利”,“不顾利害,只看天理当如此”。“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其理论实质是道义论和禁欲主义的。

  • 第2题: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答案:
    解析:
    赫尔巴特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研究的教育家。他指出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他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注意力等心理学问题,建立了自己的观念心理学。“统觉”一词最早由莱布尼兹提出,赫尔巴特对其进行批判独立地吸收并借鉴康德、洛克等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思想并用于教学中。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意识阈;如果他有足够的强度能唤起意识阈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结合,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即认识活动的结果);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阈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更加巩固了它的地位。他还指出统觉的条件是兴趣。

  • 第3题:

    简述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评价的作用、方法和评价阶段.


    正确答案: (1)毒理学评价是利用毒理学的基本手段,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的观察,阐明某一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以便为人类使用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作出评价,为制订预防措施特别是卫生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2)评价的步骤:目前我国现行的对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程序也还是按照传统的毒理学评价程序:即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理学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 第4题:

    简述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正确答案: 董仲舒是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春秋繁露》和《举贤良对策》。
    (1)他提出了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董仲舒认为孔子作《春秋》就是为汉朝立法而用,故将《春秋》推至至尊,看成治国理民的法典。他的《春秋》法统说,大致有以下内容: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
    ②从秦的弊政中吸收教训,提出"更化论",用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调整治国策略,进行"更化"。
    ③"罢黜百家",统一思想。
    (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立法系统论。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君主统治是天意的体现,君主必须秉承天意来行事。另一方面,董仲舒也加强了对统治者的神化,给"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依据。
    (3)维护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论。
    ①"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其中最主要的是"君为臣纲" 。②"五常"是指仁、义(谊)、礼、智、信。它是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准绳,是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基本原则。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论的核心是维护和巩固君主的权力,它通过调整封建社会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
    (4)主张"阳德阴刑",德主刑辅的德刑关系。董仲舒提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为了阐述施行德和刑的方法,他创造了"性三品"说,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5)《春秋》决狱,"原心论罪"的司法主张。《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引经断狱,将儒家的经义应用到法律中去,从而把儒家的经典法律化。"原心论罪"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主要根据犯罪者的动机来酌定刑罚。

  • 第5题:

    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正确答案: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辩证观、人性观和系统观。

  • 第6题: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对人的思想或行为的合法与不合法、违法与不违法的评价。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理学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体现在()。

    • A、真正使儒家思想获得了独尊地位
    • B、使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具有欺骗性
    • C、弥补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理论形式上的缺欠
    • D、增加了刑罚的威慑力,不再受“德主刑辅”的束缚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说是()。

    • A、儒学
    • B、道学
    • C、“法治”思想
    • D、理学

    正确答案:D

  • 第9题:

    简述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正确答案: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 第10题:

    单选题
    站在理学的立场上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行总结和发挥的思想家是()
    A

    朱熹

    B

    丘睿

    C

    程颐

    D

    周敦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对人的思想或行为的合法与不合法、违法与不违法的评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易经》中隐含的地理学思想。

    正确答案: 《易经》中的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特征来表示。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易经》对地理学影响主要和“风水”学说紧密相关,古代的城建布局、观山看水和建筑设置等都要以《易经》理论为指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构造主义心理学及对它的评价。


    答案:
    解析:
    代表人物: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代表人物有铁钦纳。主要观点: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研究方法: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评价: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诞生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这个学派所从事的纯内省分析,严重脱离了实际。

  • 第14题:

    理学的价值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
    哲理化

  • 第15题:

    简述戴震对程朱理学伦理思想的批判。


    正确答案: ⑴“血气心知”的人性“一本”论:认为人性的实体是血气心知,血气心知本乎阴阳五行。血气指人的感官及其感性功能,心知指人的人的思维器官及其理性功能,有血气才有心知,因而是“一本”的。这就肯定了人具有声色情欲和明察义理的自然功能,是欲望、感性、理性的统一实体。据此批判了程朱的人性二元论。
    ⑵“理者存乎欲”的理欲统一观:用“自然”和“必然”这对范畴来论证理欲关系。认为人的感谢情欲是自然,主张通过心知的理性审查使情欲“节而不过”。“必然”指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的行为规则,是自然的极致,不能离开自然谈必然。欲是理的基础,理是欲的完满实现,二者是统一的。反对程朱把人欲等同于私欲,从而与天理对立,主张发展心知去人欲之私,“道德之盛,使人之欲无不遂,使人之情无不达,斯已矣。”
    ⑶指出宋明理学的实质是“以理杀人”。认为天理同于酷吏的严刑峻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天理比酷吏更无可救。“以理杀人”意指扼杀了个性完善、阻碍了社会发展。总之,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批判达到了封建伦理思想自我内部批判所能达到的高度,体现了其思想的进步性和启蒙性。

  • 第16题:

    如何评价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正确答案: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少于经验为中心的“有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人本主义的观点和主张从理论上说无疑是方向正确的,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实施起来也是相当不易的。即使在人本主义思潮处于鼎盛时期,他们自身的教学主张,如“开放学校”“开放课堂”等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

  • 第17题:

    简述理学的形成和朱熹的哲学思想。


    正确答案: 宋朝时,汉代以来对儒家经典的章句训诂之学已经穷途末路,封建统治阶级一方面在政治上加强集权统治,一方面亟需一种能把自然观、认识论及道德伦理修养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体系,从思想领域加强统治,玉石,专讲性命义理的理学便应运而生。理学家们重整儒学的传统,加速儒、佛、道三家的融合进程。到了南宋朱熹,经过改造的新儒学——理学形成了,并很快被最高统治集团接受,备受推崇,完全确立了其在意识形态中的统治地位。
    朱熹继承发展了周敦颐的学生程颢、程颐两兄弟的“理”的学说,吸取了北宋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关于“气”的思想,建立起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他的主要言论和著作被后人编成《朱子语类》、《朱子遗书》等。
    在自然观方面,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理”不断运动的表现,封建统治秩序和伦理道德也是“理”的体现,同样是先天永恒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朱熹虽强调“格物”、“致知”,但不是去“格”自然界事物,而是“格”所谓“天理”、“圣言”等,“格”的方法是“内省”和“践履”。
    在伦理观上,他把人欲说成一切罪恶根源,要用天理去克制人欲,即要求各阶级阶层服从封建统治秩序。朱熹思想中也包含了许多朴素的辩证法因素,承认事物的对立和差别,但不能贯彻到底,最终仍否认矛盾的转化,强调三纲五常变不得,君臣就是君臣,父子就是父子,以论证封建伦理的永恒合理性。
    朱熹也是成就卓越的大学者,他与弟子在学术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第18题:

    站在理学的立场上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行总结和发挥的思想家是()

    • A、朱熹
    • B、丘睿
    • C、程颐
    • D、周敦颐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意味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完成。

    • A、儒学
    • B、理学
    • C、道学
    • D、"法治"思想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简述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包括经口急性毒性(LD50)和联合急性毒性。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和短期喂养试验。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对计量地理学的评价。

    正确答案: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
    (2)在现代地理学中,传统方法是数学方法的基础,数学方法是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
    (3)数学方法是人们进行数学运算和求解的工具,能以严密的逻辑和简洁的形式描述复杂的问题、表述丰富的实质性思想。
    (4)地理学研究中,数学方法有其局限性。
    (5)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密切相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封建法律思想哲理化对封建社会后期法律实践活动的影响

    正确答案: 理学的发展造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直接影响到封建社会后期法律实践:
    ①刑罚被说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正义手段。因此统治阶级不再像以前那样忌讳严刑。对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违法犯罪施行严厉制裁;
    ②封建伦理道德观点获得理学的理论外衣之防。增加广迷惑性和欺骗性,加上统治阶级的极力提倡,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严重桎梏着劳动人民的精神活动,严重压抑了人民的权利观念,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作用越到封建社会末期便越突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对“非乐”思想的评价。

    正确答案: 墨子反对一切享乐,也包括音乐。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去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是正确的,但他偏激地反对以至主张禁止一切音乐则是错误的。另外,墨子要求音乐也具有如物质生产那种直接的功利,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墨子不认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社会、对人具有不同的功能的缘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对理学法律思想的评价。

    正确答案: “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儒家思想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它结束了自魏、晋以来在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佛、道与儒学争胜的局势,理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学术,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思想界长达七百余年。其结果,导致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使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影响了同时代及其后来社会的立法、司法活动。
    朱熹的法律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它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崇本抑末政策相联系,并结合强化封建礼教的种种措施,严重遏制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压抑了人民伴随商品生产关系而萌发的权利观念,阻碍了法学和法律思想的成长。这种阻碍作用越是到了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逐渐萌芽的封建社会末期,便越显得突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