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这种审讯方法形成于()
第1题:
第2题:
“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除了辞听和色听外,还包括有()。
第3题:
西周以“以五声听狱讼”。
第4题:
《说文•耳部》:“闻,知声也。”段注:“往曰听,来曰羁。”从训诂的内容看,段注是在()词义。
第5题:
西周时期的审讯方法包括()
第6题:
用廉字表示政治行为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中所记载的“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二曰廉,三曰廉,四曰廉,五曰廉,六曰廉。其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①善 ②能 ③敬 ④正 ⑤法 ⑥辨
第7题:
“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有()。
第8题:
辞听
色听
气听
耳听
目听
第9题:
辞听;
气听;
色听;
耳听;
目听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
第15题:
五声听狱讼
第16题:
属于我国古代“五声听讼”内容的有()
第17题:
《说文.耳部》:“闻,知声也。”段注:“往曰听,来曰闻。”这里是为《说文》“闻”字条作注,原文没出现“听”,段玉裁注“往曰听”,属于旧注弊病中的“逞博烦琐”。
第18题:
“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这是最早对犯罪心理分析的尝试。
第19题:
西周审理案件是“以五声听狱讼”,即()。
第20题:
辞听
色听
气听
耳听
鼻听
第21题:
第22题:
商朝
西周
汉朝
南北朝
第23题:
言听
气听
耳听
目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