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自然状态(卢梭)”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1)自然主义教育理论①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其核心思想是“归于自然"的教育,即教育应该使人保持普良的天性和天生的能力,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教师要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②自然主义教育的目标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的、广泛适应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③自然主义教育的方法原则a.强调要正确看待儿童,不应该把儿童当作小成人来教育;b.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的秩序来进行教育,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儿童,要让儿童遵循自然规律率性发展。④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他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设想了教育的四个阶段,即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青年期(12~15岁)和青春期。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任务。

  • 第2题:

    把“自然状态”描述为和谐美好景象的思想家是()。

    • A、洛克
    • B、卢梭
    • C、霍布斯
    • D、维科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主张以学生的本性自然发展为目标。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分析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潜能进行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力量必须统一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只有“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
    (2)根据天性自由的哲学,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
    (3)卢梭特别强调,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教师要研究、了解、尊敬、关怀儿童,不能成为儿童天性的敌人,不能成为儿童的压迫者。
    (4)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的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

  • 第5题:

    分析卢梭自然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潜能进行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这三种教育力量必须统一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只有“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
    (2)根据人人天性自由的哲学,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
    (3)卢梭特别强调,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教师要研究、了解、尊敬、关怀儿童,不能成为儿童天性的敌人,不能成为儿童的压迫者。
    (4)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的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

  • 第6题:

    卢梭把自然状态描述为()

    • A、战争状态
    • B、黄金时代
    • C、白银时代
    • D、狼与狼的状态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卢梭笔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
    • B、霍布斯和洛克笔下的自然状态是恒定不变的状态。
    • C、卢梭笔下的自然状态则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状态。
    • D、自然状态下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秉性,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倾听良心的呼声。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卢梭笔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

    B

    霍布斯和洛克笔下的自然状态是恒定不变的状态。

    C

    卢梭笔下的自然状态则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状态。

    D

    自然状态下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秉性,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倾听良心的呼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卢梭把自然状态描述为()
    A

    战争状态

    B

    黄金时代

    C

    白银时代

    D

    狼与狼的状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卢梭发展了霍布斯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状态是和平、自由的状态。他明确提出人权是自然权利,人人都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比较霍布斯和卢梭关于自然状态的设想。

    正确答案: 十七、十八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步入近代化进程,社会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对公共权力的追求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首要目标,而作为公共管理的前身——自然状态的研究,也成为这个时期热点话题,霍布斯从人性恶论提出自然状态即为战争状态;卢梭从人类起源的角度得出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黄金时代”结论。
    野蛮人人类社会的公共权力空间是怎样形成的?作为一个千古之迷,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至少存在几千年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试图对此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他人性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形成大致过程是:由于男女相互间的吸引和需要而产生的家庭,在家庭中除了夫妻关系之外,还存在着主奴即主人和奴隶的关系,数个家庭的聚集而组成村庄,然后再由村庄组成城邦,城邦的出现,就有君主、行政官、法官及相应的公共权力机关,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公共权力,当然,这些只不过是从他的“人是天生的政治的动物”这一命题中引申出来的逻辑推论的结果。那么,在我们人类文明社会形成以前究竟有没有一种自然状态,如果有的话,那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一、旦夕不保的战争状态如同先哲亚里士多德一样,托马斯。霍布斯也是从人性出发开始探究自然状态的,但与其不同的是,霍布斯提出人生来就是恶的观点:“因而,我把所有人共同的意向,即对权力的永无止境,至死方休的欲求放在首位”由于我们天性中存在荣誉感、骄傲或是虚荣心而变得复杂,所有非肉体或非感观的愉悦,霍布斯都称之为精神的愉悦,所有精神的愉悦直接或间接地源于“自豪感”。自豪基于一个人获得了别人对自己及自己能力的良好评价,评价总是比较别人而言的。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珍视自己,如同自己珍视自己一样。因而,对藐视和轻视的表示,他随时都准备反击,铲除藐视自己的人,甚至当人们聚会时,也会通过那些笑料寻求这种自豪。霍布斯认为,笑是由然而起的,自豪感引发的,被自己某些举动所引起。“或是会意了别人身上某此畸形的东西,通过比较,为自己击掌喝彩。”他认为“荣誉正是以某权力或优势,尤其是他可能用心帮助或伤害我们的权力的认同”,他甚至把尊重定义为我们对另类一个人这样的一种信念,他具有为我们自身谋利或伤害我们的权力,但并没有伤害我们的愿望,这种感情的重点不是敬仰和爱戴,而是恐惧。
    为此霍布期总结出,三大自然原因——竞争、猜疑以及荣誉感引起人们之间的纷争,使自然的状态真正成了战争状态,这种战争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他这样描述战争状态:“除了凭借自己和发明所提供的,人在没有其他保障情况下生活着,在这种条件下无从发展实业,因而由此获得的成果是不可靠的,因为地球上不存在文明,没有航运,也没有通过海运进口的商品;没有宽敞的楼群;没有移动和搬运沉重物品的工具;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艺术;没有通讯;没有社会,更糟糕的是,充满了持续不断的恐惧和暴死的危险;人活得孤独无依,贫困潦倒,污秽不堪,野蛮不化,人命短暂逝去。”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出,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只想保全自己而不顾他人。而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人就得吃、喝,即必须消耗某物或占有某物,在物少人多的情况下,人们不免发生争吵,每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企图伤害他人,你争我夺就必然导致你死我活,由于缺乏一种公共权力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因此人与人这间争斗永无终止,总是处在连续不断中。今天是王五杀死李四,明天王五又被张三杀死,而张三的生命也旦夕不保。因为还有赵六、孙七企图谋害他,而赵六与孙七也可能彼此之间互为仇敌。总之,人对人的战争、凶残、仇杀成了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每人个想躲也躲不开的一种生活状态。这样的一种自然状态实在太可怕了。
    二、人类的“黄金时代”
    与霍布斯不同,卢梭的自然状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从人类起源为基础的角度分析他心中的自然状态,在卢梭看来,自然状态中,没有权力欲望的野蛮人类是社会的主角,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疾病的来源是少的,因而几乎不需要药物,也不需要医生,人类生病的时候,自然给予了他们痊愈的本能,在自然状态下,没有衣服、住处,没有现代人视为必需品的物件。对野蛮人来说并不是多大的不幸,野蛮人是孤独的,清闲和易于睡眠的,自我保存是其唯一关心的事,只是由于睡眠和肉欲,才使人的感觉器官退化。
    他认为在自然的支配下,野蛮人仅只服从于他的本能,自然为补偿野蛮人在本能方面的缺陷,就赋予他们一些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可以弥补他的缺陷,而且还可以把他提高到超过本能状态之上,卢梭说,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悟性,而情感的活动可以使人类的理性趋于完善,野蛮人缺乏各种智慧,他们只能具有因自然冲动而产生的情感,其欲望绝不能超过出他的生理上的需要,其中包括食物、异性和休息,以及他所畏惧的疼痛和饥饿。
    卢梭重点谈到了野蛮人的道德,他说,在自然状态中,人类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既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异德,自然人有的只是怜悯心和同情心,这种情感使得一切健壮的野蛮人,只要有希望在别处找到生活资料,就不会去掠夺幼弱的小孩或衰弱的老人艰难得来的东西。这种情感的格言就是”要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
    综上,卢梭对于自然状态的描绘应该是独具人格的,按照他的想法,野蛮人非恶非善,无过失无德行,原因是人的智力尚未开化,没有知识,当然无法律,从而也就没有区分行善和行恶的标准。在那里人的本能的怜悯心和相爱心获得纯度的表现。它抑制人的自私自利之心的发展,没有人会违抗这怜悯和相爱心的管理的。它们起着现代法律、风俗或道德的作用。在那里,社会不存在平等,就是体力、智力方面的天生的或自然的不平等也极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不是不受任何束缚有,强者自然也无从行使他的权力,正是从没有不平等这个角度上,卢梭称自然状态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自然状态(卢梭)

    正确答案: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理性状态,受自然法的统治,也就是理性的统治。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受理性支配而生活在一起,不存在拥有对他们进行裁判的权力的人世间的共同尊长。”“自然状态有一种为人人所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支配作用;而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洛克眼中的自然状态是静态存在的,他侧重于对自然状态横切面的剖析。洛克是这样界定自然状态的,“不存在具有权力的共同裁判者的情况使人们都处于自然状态”,洛克把财产权看作是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其他权利都是以财产权为基础的。洛克认为,根据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下私有观念、财产权就已经存在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卢梭笔下的自然状态呈现出一种田园牧歌的美好状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卢梭主张人应该回到野蛮状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卢梭发展了霍布斯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状态是和平、自由的状态。他明确提出人权是自然权利,人人都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自然教育论(卢梭)


    正确答案:是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自然人是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是资产阶级新绅士,具体表现为: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能适应变化,不囿于某一职业;没有偏见,能自食其力;行动如农民,思考如思考家。培养自然人的方法: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 第17题:

    霍布斯把自然状态描绘为()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较好的状态;卢梭则认为自然状态是人类的黄金状态。

    • A、和平状态
    • B、战争状态
    • C、自由状态
    • D、平等状态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卢梭称“自然状态”是人类的“黄金时代”的角度是()。

    • A、自由
    • B、公平
    • C、没有不平等
    • D、没有法制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 第20题:

    单选题
    卢梭称“自然状态”是人类的“黄金时代”的角度是()。
    A

    自由

    B

    公平

    C

    没有不平等

    D

    没有法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卢梭笔下的自然状态呈现出一种田园牧歌的美好状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主张“自然状态是自由平等而不放任的状态”的思想家是()
    A

    洛克

    B

    霍布斯

    C

    卢梭

    D

    格老秀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自然教育论(卢梭)

    正确答案: 是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自然人是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是资产阶级新绅士,具体表现为: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能适应变化,不囿于某一职业;没有偏见,能自食其力;行动如农民,思考如思考家。培养自然人的方法: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