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准则》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 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不包括()
第1题:
第2题:
在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时,A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第3题:
获取审计证据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第4题:
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下列基本因素()。
第5题:
下列关于审计证据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第6题:
《审计证据准则》中规定,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审计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关系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7题:
具体审计事项的合理性
适当的抽样方法
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第8题:
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性
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适当的抽样方法
第9题:
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性
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适当的抽样方法
第10题: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可以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一定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需要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
第11题:
适当的抽样方法
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
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
第12题:
内部证据比外部证据可靠。
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 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可靠。
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直接获取的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证据可靠。
第13题:
第14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获取审计证据时应考虑的因素的有()。
第15题:
获取审计证据要受到()等因素的影响。
第16题:
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在()阶段执行分析程序,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以获取审计证据。
第17题:
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分析时,应当关注下列方面:()。
第18题:
审计人员在运用控制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应考虑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支持()
第19题:
审计人员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审计人员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比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第20题:
在获取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可以适当考虑审计成本的因素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使用被审计单位信息时应当获取管理层声明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第21题:
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的质量高所需审计证据数量可能小
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无法依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数量来弥补
多获取审计证据可以提高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越适当所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越少
第22题:
审计抽样方法
审计风险水平
审计事项的重要性
成本和效益的对比
第23题: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弥补证据质量的缺陷
在既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下,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
审计证据的质量与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