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言论的是()。
第1题:
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是()。
A龚自珍
B梁启超
C魏源
D冯桂芬
第2题: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及其附设船政学堂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第3题: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第4题: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第5题:
下列显然不是《海国图志》编撰意图的是()
第6题:
下列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自强③主以中学,辅以西学④创立合众政府
第7题:
材料(一)“不善外夷者,外夷治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引自《海国图志》) 材料(二)“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引自《劝学篇》)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引自《新青年》)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派的观点?()
第8题: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出自谁之口()。
第9题:
左宗棠
沈葆桢
魏源
李鸿章
第10题:
曾国藩
李鸿章
王韬
冯桂芬
第11题: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由强企霸,由霸图王,四海归仁,万物得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第12题:
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
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
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第13题:
()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开宗明义“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第14题:
洋务运动是打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号。
第15题:
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第16题:
左宗棠创办船政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第17题:
中国近代有一部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书籍,“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而作。”此书是()
第18题:
材料(一)“不善外夷者,外夷治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引自《海国图志》) 材料(二)“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引自《劝学篇》)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引自《新青年》)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三)的作者是()
第19题:
这部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它的作者是()
第20题:
宗教和思想文化
教育和人才培养
军事和科学技术
民主和政治制度
第21题:
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师夷长技以自强
师夷长技以制夷
尽洋技之奇,尽驾驶之法
第22题: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的技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倡西学、兴民权
第23题:
林则徐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