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科尔沁民族没有接受汉族的农耕文化
第1题:
从历史上看,北京处于中原()文化、西北()文化和东北()文化的交汇点上,是中国北方多民族、多文化交往融合的中心。
第2题: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逐渐融合是促进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①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加快北方民族的融合②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为社会发展选拔更多人才③契丹政权吸收中原先进农耕文明,减轻人民负担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3题:
西域的晕染画法在唐代传入中原,影响了汉族的美术。壮族妇女编织的壮锦,土家族妇女编织的西兰卡普,以及在布依、苗、水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中流传的蜡染工艺,都与汉族的名绣相媲美并享誉中外。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第4题:
在中国农耕文化史上,人们把()当做民族的骄傲。
第5题:
明朝中后期科尔沁民族接受了汉族的农耕文化。
第6题:
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
第7题: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是为了()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昆仑文化
藏族文化
汉族文化
多民族文化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提高自身的素质
减少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适应农耕文化需要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第13题: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其余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
第14题: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第15题:
明朝初年蓝受贰、侯大苟领导的大藤峡起义,参加起义的主体民族是()。
第16题:
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第17题:
汉民族没有长篇的史诗,因为它属于农耕民族。()
第18题:
中国民族民间舞根据地域可分为农耕文化、农牧文化、绿洲文化和()
第19题:
汉族政权最早主动接受异族文化的重大事件是“赵武灵王胡骑射”,而少数民族政权最早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重大事件是“()。”
第20题:
第21题:
明朝初年
清朝后期
清朝初年
明朝中期
第22题: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迁都洛阳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