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说:“()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
第1题:
翻译: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第2题:
()以水告诫统治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无为而无不为”、“柔弱胜刚强”。这是水的显著特征,也是“道”的真谛。
第3题:
无为政治是道家学派的基本政治主张,老子和墨子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说的无为不是统治者放弃统治,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某种“无为”的方式以达到治理,这就叫做“为无为而无不为”。
第4题:
商朝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
第5题:
古代关于“无为而治”的表述有()。
第6题:
翻译:谓自然无为者何?气也,恬澹无欲无为无事者也。
第7题:
翻译:(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第8题:
子曰:“子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中“为”是指()。
第9题:
无违
无为
有所作为
无所作为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无为,即顺乎自然,不妄为,不非时而动
无为而无不为,“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而无为,不为为而为
为大将者无赫赫之功——福将
第13题:
金刚经云: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云云,对此若只自读诵,无为他人演讲者,其福德如何?
第14题:
有关孙子兵法理想,下列何者为非()
第15题: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政策构想是()
第16题:
《道德经》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所谓的“为无为”,最恰当的理解是()
第17题: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 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 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 纣以为恶,醢鬼侯。 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 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 赌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 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第18题: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沛然谁能御之?”由此推断,该思想家主张()
第19题:
西汉宣帝说:“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西汉统治者自汉武帝以来统治思想特点是()
第20题:
第21题:
无为而治
王霸兼用
仁政治国
术势结合
第22题:
“为无为”就是消极等待
“为无为”就是不做俗事
“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
“为无为”就是静观时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