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的理解”中的“同情”,意味着同情境,即设身处地;意味着同情怀,即将心比心。有了同情境、同情怀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同情之后,理解,就达到了一种()的境界。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心理治疗中,医生要设身处地的理解患者,把患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为好像是自己的,能分享患者的情感。这是()
A理解
B同情
C移情
D反移情
E共情
第4题:
()是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理解对方。
第5题:
下列哪项符合对同理心的解释()
第6题:
()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
第7题:
()是指人们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体会或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能力。
第8题:
什么是同理心?()
第9题:
同情心
同理心
仁爱心
责任心
第10题:
理解
同情
移情
反移情
共情
第11题:
而立
不惑
耳顺
从心所欲
第12题:
同情病人
理解病人的处境
用自己的知觉去看待事物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有时,疼痛能使人变得敏锐、清醒,唤起人道情怀,恢复本性良知。不疼者往往不知疼者之疼,而疼者因己之疼而(),易于体验并感知他人的苦楚,生出同情心,或许还会上升到对人类、对存在的()之心。
第16题:
反应度是指服务人员能够随时设身处地的为客户着想,真正地同情和理解客户的处境,了解客户的需求。
第17题:
在微电影拍摄时,要防止“三同镜头”,“三同镜头”指的是()。
第18题:
在咨询中,咨询者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理解和同情当事人的心情,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振,这称为()。
第19题:
教师应该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体验学生的心理、精神和内心世界,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替学生思考这是提高教师倾听技能基本原则中的()。
第20题:
积极
关注
共情理解
真诚
第21题:
耐心等待
善于理解
真诚赏识
热情参与
第22题:
第23题:
由己及人;悲悯
设身处地;崇敬
感同身受;珍惜
将心比心;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