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的道德政治学主张将中世纪以来的两元对立转为和谐。
第1题:
但丁的《神曲》采用了欧洲中世纪文学普遍使用的象征手法,诗中的贝雅特丽齐象征着()。
A理性
B信仰
C道德
D事业
第2题:
自但丁以来,尽管纯粹世俗政权的国家逻辑一再受到基督教会的抵抗,这种本质上与基督教观念对立的政治逻辑在政治实践上愈来愈占支配地位。
第3题:
“家庭的原则是爱,社会的原则是优秀”,主张将政治学与伦理学分开的是()
第4题:
儒家在思想方面主张伦理道德,在文化方面主张()。政治方面:以德治国。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和谐安宁。儒家的理想是(),即内圣外王。
第5题:
但丁的名言: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一观点()
第6题:
但丁是欧洲中世纪文学与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近代文学与文化的先驱。
第7题:
主张诗要反映时代的要求,需要有追求道德和智力解放的精神的文学家是()
第8题:
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
第9题:
但丁
伊拉斯谟
马基雅维利
彼特拉克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诗人的浪漫
与中世纪的非理性对立
将对立的事物转化为和谐
诗人的诗性
第12题:
古代
中世纪
近代
现代
第13题:
但丁想到的社会和谐是基于道德,而彼特拉克认为是基于利益。
第14题:
宫体是一句中平仄交错,两句之间平仄对立的两元声律
第15题:
人的性格存在两元对立。
第16题: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17题:
但丁有一种“诗人的理性”,指的是()。
第18题:
但丁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
第19题: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成为直迄()一直有着重要影响的许多原则的根源。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第23题:
理性
信仰
道德
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