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却个人身份而顺从群体规范这就是所谓的去个体化
第1题:
所谓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于影响公众群体和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第2题:
以下属于群体对成员行为影响的表现有()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E群体思维
第3题:
所谓道德,就是依靠社会舆论、法律规范、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去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第4题:
在群体中人不会抛弃道德约束感,忘记个人身份而顺从群体的规范
第5题:
群体规范的形成主要受模仿、暗示、顺从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制约。
第6题:
所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
第7题:
所谓群体规范,就是约束群体成员的准则。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价值观
观念
道德标准
行为标准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社会助长
社会惰化
去个体化
群体极化
群体思维
第12题:
团队与群体没有差异,团队就是群体,群体就是团队
群体强调群体中每个人的绩效,团队则强调集体绩效
群体的作用是中性的,有时甚至是消极的,而团队的作用是积极的
群体强调责任个体化,而团队的责任即可能是个体的,也可能是共同的
群体的技能是随机的或不同的,而团队的技能是互补的
第13题:
当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这被称为()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第14题:
有时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这被称为()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第15题:
去个体化的群体中所发现的非遵从属于()行为的范畴。
第16题:
群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方面。
第17题:
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以个体的方式来行动而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之为()
第18题:
顺从是指在群体氛围下,公众放弃自己原有的意见而保持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也就是通常说的“随大流”。
第19题:
社会助长
社会惰化
去个体化
群体极化
第20题:
社会助长
社会惰化
去个体化
群体极化
群体思维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相依性
非偏离性
去独立性
去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