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西方,必须理解宗教;理解中国,必须理解()。
第1题:
如何理解中国早期宗教及其与后世宗教的关系?
中国早期宗教同世界其他各民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换言之,中国文化也曾经历了一个“幼年”时期,并非从开始就是成熟理性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从早期宗教中也可以窥见到后期中国宗教特征的萌芽。显然,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中国早期宗教中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在后期宗教化了的儒学中,早期宗教的这些形式都被充分吸纳了。
第2题:
如何理解完善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国情?
1、转变管理理念:从控制到服务。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尽管在历史上也有存在和活动的痕迹,但长期的皇权统治形成的权威——服
从关系强调民众对国家的顺从。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强调秩序和国家对全社会的全面掌握,加上巩固政权的需要,国家队民间组织一直是比较警惕的,因此,国家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以控制为主。但与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相适应,政府职能必须转变,非政府组织必须尽快发展起来,才能够促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精干型政府的转变。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当前公民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高涨的具体表现,加强公民教育,宣传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这样才能使社会公众了解非政府组织,鼓励社会互助行为和志愿行为,逐渐形成一种相互帮助和投身公益的公共精神。
2、提高立法层次,适时推出非政府组织管理的基本法律。我国固然要学习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的做法,但在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分析他们制度得以形成和运作的环境,提取出其中的国情和民情要素。同时,对我们自己国家的国情和民情要进行深入调查,以避免在制度设计上形成“南橘北枳”,具体做法:第一,在遵循现行宪法制度的前提下,应根据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实际,逐步制定和形成配套的、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非政府组织成立的必备条件、登记管理的机关及必经程序,简化非政府组织的登记注册手续,允许非政府组织自由成立和以合法的方式在社会中自由活动。第二,对非政府组织的具体行为作出明确规范,增强法律规范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搞好法律体系的衔接和法律规范的配套,为治理非政府组织的违规、违法和犯罪行为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略
第3题:
理解市场营销是从理解()开始。
第4题:
理解人们下列哪个特点不是理解文化和社会环境的部分()
第5题:
如何理解梁漱溟西方是团体格局,中国是家庭格局的观点?
第6题:
下列对幼儿理解的特点,错误的是
第7题: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自然主义历史观争论的焦点问题是()
第8题:
第9题:
积极
关注
共情理解
真诚
第10题:
第11题:
如何理解自然的本质
如何理解精神的本质
如何理解宗教的本质
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
第12题:
第13题:
怎样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
(1)中国传统“文化”重“审美”,中国传统“审美”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种“审美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加以综合阐释。
(2)中国“传统”自身就具有一种“审美精神”,这也就是吴经熊所说的“悦乐精神”。
(3)中国“审美”本然就注重一种“生命意蕴”,这也就是方东美所说的“生命之美”。
(4)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美感文化”,这也就是李泽厚所说的“乐感文化”。
第14题:
()是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理解对方。
第15题:
论述如何理解“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
第16题:
如何理解政府采购市场?
第17题:
心理治疗中能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分享情感称()
第18题:
沟通必须包括()
第19题: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自然主义历史观争论的焦点问题()
第20题:
传统文化
市场
政府
地理
第21题:
信息产生与传递
信息产生与理解
信息理解与反馈
信息传递与理解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