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认为,人的社会属性包括(),即以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为内容的“四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属性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第4题: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对应仁、义、礼、智。
第5题: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第6题: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第7题:
孟子认为,人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8题: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道德经》
第9题: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第10题:
孟子
朱熹
王阳明
程颐
第11题:
恻隐之心,义之端
羞恶之心,仁之端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信之端
第12题: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第13题:
第14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因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全部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的人性观。
性善论
略
第15题:
《孟子-公孙丑上》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端”即“善端”,人有“四端”犹如人有四肢。由“四端”发展出人的“四德”即()。
第16题: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此“不忍人之心”包括“四心”,其中属于“仁之端”的是()。
第17题:
孟子论证了(),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第18题:
孟子的“四端”包括人性天然就具有的()。
第19题:
第20题:
孟子的观点
朱熹的观点
王阳明的观点
程颐的观点
第21题: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嫉妒之心
第22题:
爱慕之心
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
恭敬之心
羞恶之心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