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反映了孔子对()一事的鲜明态度。
第1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第2题:
据史书记载,孔子看到季氏士大夫跳“八佾舞”(64人跳的宫廷舞蹈),曾愤慨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孔子看来,季氏士大夫所作所为()
第3题: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其中“八佾”是指()。
第4题: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孔子对“八佾舞于庭”之事的看法。
第5题:
“八佾舞于庭”中的“八佾”指的是多少人?()
第6题:
八俏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孔子针对下列哪位的行为而发出的感叹()。
第7题:
野哉,由也
八佾舞于庭
子路行以告
子将奚先
第8题:
第9题:
隳三都
厄于陈蔡
八佾舞于庭
见南子
第10题:
左传
离骚
战国策
论语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老子
孟子
孔子
第13题: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莫己知也
第14题:
孔子说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原因是()。
第15题: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贪财),虽赏之,不窃。”这段问答反映的是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
第16题:
“八佾舞于庭”事件指的是大臣僭越行国君之礼。
第17题: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反映谁的礼乐观?
第18题:
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第19题: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季桓子
王子朝
魏文侯
齐景公
第22题:
三十二
六十四
八十一
四十
第23题:
士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