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态度”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第1题:
A.态度是习得的,不是本能的
B.态度必须有具体的对象
C.态度是相对稳定的
D.态度不是中性的,具有方向性和强度
第2题:
第3题:
关于信念、态度和行为的关系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第4题:
态度具有以下性质:态度具有社会性;态度具有对象性;态度具有结构性;态度具有稳定性;态度具有协调性;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
第5题:
态度的特性有: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针对性、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稳定性、态度的两极性和()。
第6题:
下列关于工作态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7题:
态度的特点有()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工作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
个体的工作态度影响个体的工作行为
工作态度的稳定性高于价值观的稳定性
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度和组织承诺等都是工作态度指标
第10题:
态度具有调整的功能
态度具有自我保护的功能
态度具有价值表现的功能
态度还具有认识或理解的功能
第11题:
态度具有社会性
态度具有具体性
态度具有协调性
态度具有认识功能
第12题:
行政态度是先天就有的
行政态度是针对不同对象的
态度一经形成便比较持久
行政态度是一种外在倾向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下列关于态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第16题:
我们通常说的“美丽”“善良”不是一种态度,当说“我的妻子真是美丽善良”的时候就是一种态度,这说明了()。
第17题:
态度的特性包括()
第18题:
行政态度具有什么属性()。
第19题:
态度的社会性
态度的针对性
态度的协调性
态度的稳定性
态度的间接性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态度的直接性
态度的相对性
态度的间接性
态度的科学性
第22题:
态度是习得的,不是本能的
态度必须有具体的对象
态度是相对稳定的
态度不是中性的,具有方向性和强度
第23题:
态度的功能包括:认知功能、适应功能和自我防卫功能
认知是态度的基础,情感是态度的动力,行为是态度的准备状态
态度与外显行为具有一致性
态度三成分不协调的时候,情感成分往往决定行为倾向
态度来源于价值,价值是态度的核心
第24题:
态度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针对物
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态度是先天获得的
态度是剌激与反应的中间媒介
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